北京天安門一景。(湯森路透)
過去兩年以來中國因為侵犯人權與貿易不公等緣故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儘管偶有反擊,但中國多數時間以譴責為主,現在中國正式通過「反制裁法」,可能改變該局面。
根據中國人大文件,該法的目標是要反制外國對中國公民或組織打壓或限制性措施。因此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將「個人和組織」列入反制裁清單。
根據法案條文,反制措施包括
(一)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註銷簽證或者驅逐出境;
(二)查封、扣押、凍結在我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
(三)禁止或者限制我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四)其他必要措施。
這幾條措施與目前各國制裁措施大同小異,然而差異在於美國掌控全球金融體系,因此財務制裁通常有「長臂管轄」效果,因此中國查封外國個人或組織不動產,或者禁止交易,可能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該法通過的時機恰巧美國參議院也通過一系列抗中法案,除了大筆投資美國高科技研發與生產外,還可能進一步對中國的網路駭客與不公平貿易行為祭出進一步制裁。白宮印太協調官此前曾稱「世界對中國的反擊是中國咎由自取。」
不過,中國鷹派媒體《環球時報》刊出社評表示「該法是國家正當自衛性質的法律,本質上是反霸權主義的,它使得中國與世界上一切受霸權主義侵害的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
社評指控美國是當下霸權主義的淵藪,迷戀濫用制裁,而中國反制裁法精準回應美國不斷制裁的形式。
社評認為,中國的實力足夠讓反制裁法不是紙老虎,霸權的「長臂」必然成為斷臂,並指出中國會不斷整合各部門工具來抵抗外國制裁。
社評最後指出,「中國的確已經甦醒,我們的巨大潛力在加速釋放。中國文明耐力的時間單位是百年千年。醒來的中國在穩步前行,美國霸權主義的那幾根支柱迅速在時間中瓦解、潰爛,華盛頓應該早一點找回他們因為得意忘形而丟失已久的道德方位。」
China’s Anti-Foreign Sanctions Law has precisely responded to the urgent situation of the US gathering allies to impose unreasonable sanctions on Chinese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It will hit a sore spot of hegemonism: Editor-in-Chief Hu Xijin #HuSays pic.twitter.com/TVXHsydzHh
— Zhang Heqing张和清 (@zhang_heqing) June 10, 2021
實際上,在此法通過之前,中國商務部曾推出過《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和《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應對美國的貿易制裁,中國外交部也曾因新疆問題反制裁多名歐洲人士與機構,然而這是首次中國將反制裁立法。
《BBC》引述香港城市大學法律教授王江雨表示,該法一方面讓中國採取行動,一方面也有威懾作用,讓外國政府知道制裁是有後果的。這一方面是威懾作用,一方面是展現政治意願。
實際上中國並非第一個推出反制裁法的國家,歐盟在1996年通過《阻斷法》(European Union blocking statute)來抵抗美國對古巴、伊朗等國的制裁。歐盟在2017年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想要動用此法,但成效極其有限。
汪江雨認為,依照中國目前的市場與國家經濟實力,反制效果會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