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特(Ashgabat)地標幸福宮,專門舉辦婚禮、登記結婚的場所。(Pixabay)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因工作緣故在各國城市間穿梭的空中飛人大有人在,但並非每位都含金湯匙出生,出差、遊學除了時差及水土不服等疑慮,消費上也得金金計較。
全球化時代下,加上疫情、通貨膨脹影響,生活花費高昂的地區,或許已不再是印象中的歐美都會。
知名美世顧問公司(Mercer)在最新公佈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排行榜(Cost of Living city ranking)中,便將中亞國家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特(Ashgabat),列為2021年度生活消費最高的城市。台灣台北則相較去年「進步」6名,列在22名。
Hong Kong is no longer the world's priciest city for overseas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rcer's 2021 Cost of Living survey. Find out which city is the most expensive and why the results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e pandemic and other factors. https://t.co/9QjqzTrxYo
— CNN Philippines (@cnnphilippines) June 22, 2021
第一名:阿什哈巴特(Ashgabat,2)
第二名:香港(Hong Kong,1)
第三名:貝魯特(Beirut,45)
第四名:東京(Tokyo,3)
第五名:蘇黎世(Zurich,4)
第六名:上海(Shanghai,7)
第七名:新加坡(Singapore,5)
第八名:日內瓦(Geneva,9)
第九名:北京(Beijing,10)
第十名:伯恩(Bern,8)
第22名:台北(Taipei,28)
*(英文名,去年排名),11名首爾、12名深圳、13名恩加美納、14名紐約、15名特拉維夫、16名哥本哈根、17名廣州、18名倫敦、19名拉哥斯、20名落山磯與利伯維爾
該研究美世一年會評估兩次,曾研究過全球4百座城市的消費,今年則將209個城市納入評選範圍,綜合評估各地的房價旅宿費、通勤花費、醫療帳單,以及花在飲食娛樂上的支出,並以紐約市作為基準來衡量。
2021年由什哈巴特爾、香港及貝魯特列為前三名。其中,全球自由度倒數國、中亞永久中立國的前蘇聯國家土庫曼,因食物短缺面臨嚴重通貨膨脹問題,當地生活花費急速高攀,近來已深陷經濟危機衝擊,使得什哈巴特爾排名逐年上升。
阿什哈巴特其實在去年就已被列為第二高消費城市,當時阿什哈巴特爾後的排名,才是常見的東京、蘇黎世及新加坡,香港則為第一名。
而去年僅列位45名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為何能一舉排入前三,則是由於2020年8月發生的港口大爆炸事故,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使當地經濟蕭條情況越發嚴重所致。
於此同時,被作為比較基準、坐擁全球金融重地華爾街的紐約都會,在最新排名則因去年美元大貶、歐元升值而下滑,正式掉出排行榜前十名。
赴歐洲國家出差荷包也得夠深,在去年排在50名的巴黎(Paris),今年便升到33名。相同貨幣漲幅影響排名,也適用於澳洲城市,如雪梨(Sydney)及墨爾本(Melbourne)。
相較於名列前茅的高消費城市,商務人士最能輕鬆提著一卡皮箱與筆電飛去辦公的城市,則是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Tbilisi)、尚比亞的盧薩卡(Lusaka),以及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
#BREAKING: Employers continue to reevaluate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 programs after #COVID19. Explore the #pandemic's impact on global mobility and cost of living overseas in our new city rankings. https://t.co/2ehtfwcHFN #FutureofWork #HR pic.twitter.com/QgkEx79G2H
— Mercer (@mercer) June 22, 2021
美世總結表示,新冠肺炎衝擊是這次名次變化的最大因素,對國際移動及跨國工作帶來新趨勢,使各國企業都在重新評估後疫情時代下的工作新策略,且疫後各地食物價格波動幅度大、各式服務費用上漲,皆全方面地考驗職員、企業願意爲旅外工作付出開銷。
公司可能替有長期出差需求、消費最高的員工,想個更省錢的方法,或許是在通勤上盡可能減少航程、優化工作順序減少移動需求,以縮短外出工作所需時間,又或者聘用他國人士,甚至直接將業務外包。
而出差工作型態的轉變,加之疫情期間遠距工作的普及,也有望同時催生出爲疫後新工作型態量身打造的劃時代軟硬體商品,以及隨之而來的特定服務需求,其潛在商機暗藏著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