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終局祇是香港崩壞的其中一環,更惡劣的境況將會接踵而至。(湯森路透)
「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毛澤東,1955年12月
香港傳媒迎來凜冽寒冬,並非始於今天。自「雨傘革命」到「反送中」、「反《國安法》」運動,隨著社會衝突日益尖銳,黑幕下更多真相經由新聞披露,特區政府對港媒的敵意行徑,司空見慣得幾近麻木。
直至去年通過《港區國安法》,美國立法施壓、宣布制裁港中官員後,港警先是高調抄家式拘捕黎智英及《蘋果日報》高層,大肆搜查報社本部;今年除了繼續羈押其管理層及員工,更凍結其相關公司及資產,致使無法支付營運資金與員工薪酬。前有司法迫害,後有經營壓力,彈盡援絕之下,終迫使《蘋果》無奈結業。
誕生於主權移交前夕的《蘋果》,本身定位為小報,其新聞作風向來為人詬病,不僅引進「狗仔隊」文化、「黃色新聞」,對近年崛起的本土、獨派及勇武抗爭立場亦時有欠缺公允的報導及評論。但無可否認,既為本地新聞業界帶來巨大衝擊,也見證中國再殖民後香港從光輝到沉淪的過程,其掌握時代脈絡,鍥而不捨的專題追蹤、政界揭密及現場報導,也具備重要社會意義。在香港的特殊生態底下,逐漸成為輿論及新聞自由的風向標、碩果僅存的「民主大報」。
中共之所以對其祭出社會主義的鐵錘,一方面藉著營造白色恐怖加深社會控制,更關鍵在於使「國際遊說導致外國制裁」的因果關係成立,構陷以「勾結外國勢力」之罪,從而消滅一切不利鐵腕管治的言論 — 連撰寫評論者亦毫不例外。
此際我既無意亦無暇悼念,因為《蘋果》的終局祇是崩壞的其中一環,更惡劣的境況將會接踵而至。「今天香港,昨日臺灣」,香港正急遽邁向臺灣白色恐怖的回頭路。查封報館傳媒,查緝記者編輯,進而拘捕意見領袖,「言禁」這一步,近在咫尺。
歷年來中共對港媒各式統戰和威嚇,媒介懼怕觸法犯禁而自我審查,以至由紅色商人成立新媒介(如于品海的《香港01》)分庭抗禮,並非新鮮事。不過在收拾掉頭號眼中釘《蘋果》後,接下來取締民主陣營的友好網媒如《立場新聞》、《眾新聞》,政府計畫訂定《假新聞法》遏止「不敢面對的真相」公諸於世、以立法監管媒介取代新聞同業組織監督之外,還有甚麼盤算?
坊間較少討論的,是近來連串低調的整合動作。
首先,是有中共官方色彩的鳳凰衛視收購案。
鳳衛奠基之初,由軍方背景的劉長樂、中國央視廣告部子公司聯手參與創建,當年與亟欲進軍亞洲市場的傳媒鉅子梅鐸(Rupert Murdoch)一拍即合,形成表面私營、內裏不脫官味的複雜結構。
其後雄心勃勃的劉長樂每以「華人CNN」為目標,打入國際市場擴展影響力,故開設以新聞為主的資訊臺,不但有分段新聞及時事專題,也加入一系列時評政論、談話訪問節目。雖然因牌照問題始終無法於香港落地生根,在中國境內亦因屬「境外頻道」止於各地有限度播放,但因此較多篇幅報導臺港兩地政治變化,偶爾會評論選舉、遊行等重要事件,故初期時而遭到「和諧」(訊號屏蔽)。
中國觀眾或者誤認為鳳衛立場較為「理中客」,但熟知中共操控傳媒技倆者心知肚明,這無疑是假裝開明、出口轉內銷的兩面手法。
然而自從臺灣、中國關係愈趨緊張,香港政情急轉直下,加上監管新聞機關多番約談,不但上述報導愈來愈少,政論清談節目接連消失,過度的自我審查,更令本已保守的作風無法把「開明傳媒」的角色演下去,乾脆與境內新聞尺度齊同。
去年9月劉長樂旗下兼營的網上P2P借貸無預警結業,更成了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市場一直盛傳將由中央出手整頓,果不其然,今年其女婿被公安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為由立案調查,餘波也燃燒至鳳衛的管理權更迭。
今年2月,兩位中共體制中人空降鳳衛,分別擔任行政總裁及常務副總裁;4月更驚傳股權易手,劉長樂悉數售出持有的鳳衛股份予信德集團及紫荊香港,退出傳媒舞臺。但前者不過是白手套,值得留意的是將要成為大股東、過往卻名不見經傳的「紫荊」— 實體為中共苦心經營的「文化央企」,旗下整合控制全港半數書店以及佔出版、發行與零售市場近80%的聯合出版集團,官方刊物《紫荊》、親中網媒《橙新聞》以及其他藝文影視公司,而中國財政部出資的副部級機構。
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半官半民營電視臺,徹底蛻變為黨媒,由上述空降人員完全接管,在「敵對勢力」幾近清剿、餘下傳統喪失統戰價值的局面,似乎再無掩飾必要。
更多類近但被公眾忽略的操作還在後頭,對象則為非中共直接或間接控制,但立場顯然親中的傳媒。
2015年阿里巴巴斥資收購本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但自從創辦人馬雲接連受政府痛擊(包括轟動金融界的「螞蟻金服」上市急煞車)之後,中共意識到必須削弱馬雲的輿論力量,是以在去年已籌謀施壓,著令他減持旗下傳媒資產的傳聞,甚囂塵上。
無獨有偶,另一親建制報章《星島日報》亦告易手。今年2月,由大股東何柱國沽售持有股份予佳兆業主席郭英成之千金郭曉亭,聲稱屬「個人投資」;6月更將本來欲售予獨立第三方的股份改由郭氏全部承接,家族全數退出董事會,主席更由郭英成擔任。
細心察看郭英成之背景,既為本港潮屬社團總會之首席會長,隱然有取代另一富商李嘉誠在潮汕圈子之地位;其家族企業佳兆業亦由2015年的頻危邊緣,但其後靠政商關係取得深圳等地多項重建發展工程起死回生,更轉戰香港房地產業務,迎合中共大灣區發展方針。其深圳本部設有中共黨委,受黨支配程度並非尋常港資企業可比擬。
「把地球管起來」之前,首先要統整境內所有傳媒,而傳媒之於中共,並非止步於口徑一致,而是要求絕對控制,並將「國際傳播工作」的威力最大化。是以先安內後攘外,在時機成熟之際,活用香港過往的對外窗口功能,結合成巨大的宣傳機器。現時無論委曲求存抑或刻意逢迎的傳媒,屆時必定難逃被吞噬的命運,無一倖免。
既有如此宏大的格局舖排,再有宵小角色跳出來挑動政治矛盾的輿論,已屬微不足道。
※作者為香港人/網媒記者兼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