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遷比新冠肺炎致命5倍 我們必須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比爾.蓋茲(Bill Gates) 2021年07月11日 07:00:00
爲賺取留在老家瓜地馬拉妻子的不孕症醫藥費,5月剛移民至美國奧勒岡州的38歲農夫賽巴斯欽(Sebastian Francisco Perez),在6月26日獨自外出務農時,因不堪高溫日曬而往生,當地人出面替他聲援、獻花致意。(湯森路透)

爲賺取留在老家瓜地馬拉妻子的不孕症醫藥費,5月剛移民至美國奧勒岡州的38歲農夫賽巴斯欽(Sebastian Francisco Perez),在6月26日獨自外出務農時,因不堪高溫日曬而往生,當地人出面替他聲援、獻花致意。(湯森路透)

編按:高傳染性的印度Delta變異株肆虐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見緩和,這時北半球因進入夏季、致命熱浪席捲各地,美國西岸尤其嚴峻,讓人再次意識到氣候議題。長年致力於研究氣候災害的比爾蓋茲說:「你或許以為地球升溫1.5度或2度沒什麼差別,但從氣候科學家模擬的結果看來,情況卻很不妙。」

 

在很多方面,溫度升高2度的情況,不是只比升高1.5度糟糕33%,而是倍增的,例如難以取得乾淨用水的人口會多一倍,熱帶地區的玉米產量衰減也會多一倍。氣候變遷造成的效應,單單一項就夠慘了,但你不會只遇到炎熱天氣,或只遭受洪災。氣候變遷的效應是環環相扣的。

 

以新冠病毒來做對比,這樣所有正在經歷這場大流行病的我們會更容易理解。想了解氣候變遷的破壞有多大,看看新冠病毒疫情,再想像一下同樣痛苦程度持續更長的時間。如果不把全球碳排放量減到零,這場疫情造成的人命損失和經濟苦難,將是日後經常會發生的狀況。

 

先說人命損失:比起新冠病毒,氣候變遷是否會造成更多人死亡?我們用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數據,估算出的結果是全球平均每年每十萬人口中約有14人因大流行病而死。

 

比起氣候變遷,哪個死亡率較高?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全球死亡率增幅和大流行病一樣,也就是每年每十萬人中約有14人因此致死。而到本世紀末,要是排放量仍然持續增加,氣候變遷將導致每十萬人中約有75人因此致死。

 

換句話說,到本世紀中葉,氣候變遷的致命程度可能就和新冠病毒一模一樣,到了2100年,氣候變遷要比新冠病毒致命五倍。

 

經濟情勢也很黯淡。雖然氣候變遷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新冠病毒不大一樣,也因使用的經濟模型而異,但結論確定無疑:未來一、二十年內,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像每十年發生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

 

就算還有科學不確定性,我們理解的也已經夠多。有兩件事是我們可以做的:

 

努力適應:努力把已經發生和確定會發生的暖化衝擊減到最小。蓋茲基金會的農業團隊把工作重點放在幫助農民適應。例如,資助許多新品種作物的研究,希望研發出耐旱、耐洪的作物,以對抗未來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和洪水。

 

減緩暖化:另一件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是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若想要躲過災難,全球最大排放國(富裕國家)必須在2050年以前實現淨零排放,其他國家不久後也要跟上。

 

有人反對富裕國家應該先減排:「為什麼是由我們來承擔?」答案不只在於暖化問題主要是由富國造成的,還因為這是大好的經濟機會:有能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公司和零碳產業的國家,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的經濟。誰有辦法在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並且證明這種突破能在全球廣泛運用,價格又不會太高,誰就能在新興市場中找到許多願意買單的客戶。

 

氣候調適還有一個面向值得更多關注,那就是我們需要做最壞的打算

 

氣候科學家已確定了可能加速氣候變遷的許多臨界點。舉例來說,如果海床上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狀結晶體變得不穩定並破裂,短時間內災難恐怕就會在世界各地發生,導致我們對抗氣候變遷時疲於招架。氣溫愈高,就愈可能達到臨界點。

 

我們看似正朝臨界點邁進,而接下來要說明一套大膽 (有人認為幾近瘋狂)的方法,這些都是所謂「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的範疇。雖然這些方法尚未得到證實,也引發道德爭議,但我們應該趁仍有餘裕時加以研究與辯論。

 

地球工程屬於「緊急情況」下的尖端技術,基本概念是暫時改變地球的海洋或大氣層,以降低地球溫度。這些改變並不是為了豁免我們減少碳排的責任,只是幫我們爭取時間,以便藉此好好振作。

 

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資助地球工程的研究(與我支持的減緩與調適措施相比,這筆資金根本微不足道)。大多數地球工程技術都是基於一個想法:為了彌補我們釋放到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暖化,我們得把照射到地球的陽光總量減少1%左右。

 

有許多方法可以達成目標。其中之一是在大氣層上層分布極細顆粒,每個顆粒的直徑只有數百萬分之一英寸。科學家知道這些顆粒會反射陽光,導致地球降溫,因為他們已見證過類似的情況:大型火山爆發時,都會噴出類似的粒子,使得全球溫度明顯下降。

 

另一項地球工程是增亮雲層。由於陽光會被雲層頂部反射,我們可以使雲層更亮。方法是運用鹽霧讓雲層反射更多陽光,從而讓地球降溫。而且也不需要大幅增亮:想減少1%的陽光,只要將覆蓋地球面積10%的雲層增亮 10% 就可以了。

 

還有其他類型的地球工程,但都有三個共同點:第一,相較於問題的規模,這些方法的成本相對較低,所需前期資金成本低於100億美元,而且執行費用極低。第二,雲層增亮的效果可持續一星期左右,所以我們可以依需求加以使用或停止,不會產生長期影響。第三,無論這些方法可能面臨何種技術問題,相較於必定會遭遇的政治障礙都不算什麼。有些批評人士抨擊,地球工程是把地球當成大型實驗品。

 

不過正如支持者所指出,我們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早就在對地球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了。

 

持平來說,我們需要更了解地球工程的在地潛在衝擊。這確實是合理的擔憂,值得多方研究,之後再考慮於現實世界大規模地測試。此外,由於大氣層屬於全球的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自行決定嘗試地球工程。我們需要建立各國的共識。
 

如今,很難想像如何要世界各國同意以人工方式決定地球溫度,但地球工程是唯一已知的方法,我們希望可以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內降低地球溫度,卻又不至於癱瘓整體經濟。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許別無選擇,因此最好現在就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

比爾.蓋茲(Bill Gates)

是科技人、企業領袖和慈善家,1975 年與兒時玩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辦微軟(Microsoft),目前擔任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共同會長。近年成立突破能源組織(Breakthrough Energy),致力於把清潔能源和其他氣候相關的技術推向市場,並育有三個孩子。

譯者簡介

張靖之
(前言至第四章與後記)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輔系人類學,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碩士。曾任雜誌主編、叢書主編及版權,現從事自由翻譯與文字工作,以保護地球環境為志業。譯作有《氣候緊急時代來了》、《馬格蘭的街拍智慧》、《艾力克.克萊普頓自傳》等。賜教信箱:violea@gmail.com

林步昇(第五章至第十二章)
喜歡綠豆湯的貓奴,沉浮於接案人生,每天都痛並快樂著。近期出版譯作包括《英文的奧妙》、《我們都是惡人》、《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合譯)等。比爾.蓋茲脫下科技鉅子的外衣,在本書中把氣候變遷「正名」為氣候災難,但不誇誇其談,而是具體提出從國家至個人的解方,讀來怵目驚心卻也可見一線光明。

 

※本書擷取自《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