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派」在黨內必須維護習核心下,不得再「妄議中央的對台政策」,「和統派」或有更大空間。(湯森路透)
2021年7月1日中共召開建黨百年慶祝大會活動,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講話。習近平在百年黨慶的講話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不僅總結中共第一百年所完成的目標,也在第二個百年開啟之際,替中國的「新征程」描繪理念。以下本文則聚焦分析習的連任基礎、習對國家戰略的部署,以及在講話中,習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觀點。
習近平視完成脫貧攻堅與抗疫成功為尋求連任的正當性基礎
習近平於2018年全國兩會上正式通過取消國家主席任期一案,外界認為這是習欲打破江、胡連任次數慣例的第一步。但事實上,不論取消國家主席任期是否顯露習欲延長任期的企圖,吾人也可就十九大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成員得出,習並未處理第五代領導人連任的結論,是為二十大習連任的證據之一。
然而,即使是做為黨內核心的習近平,若要更改連任潛規則,除了提供黨內意識型態論述基礎與鞏固自身控制黨內菁英集團的權力外,有效展現執政能力也是習近平合理化其連任必要性的另一重點。從百年黨慶習近平的講話中可知,中共如期在二十大前完成脫貧攻堅,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成功等兩件「成就」為習核心執政的「功績」。未來一年半內,宣傳口徑應會將這兩項「功績」與舉行北京冬奧相互交織,成為鋪陳習連任二十大的主旋律。
習指出提升國家自主性為中國日後的戰略重點
當習總結中共第一個百年成就後,接續談到中國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各項目標。雖外界對於習近平措詞強烈的用語多所著墨,認為習對外展現強硬的一面,不僅是中共對外部勢力發出的警告,也恐成為目前外事工作、對外軍事行動的基調,進一步衝擊中美關係。
然而,縱使習近平存有嚇阻外部勢力之意,但事實上這些語句背後意指,中共第二個百年最重要的目標為全面提升國家自主性,而不只防堵外部勢力介入中國內部事務而已。中共未來追求的國家戰略雖被習近平用「復興中國」、「強國夢」等詞語包裝,但吾人不能忽略中共最關切的目標是在黨的帶領下,全面提升中國自主性並爭取成為區域主導者的地位。
美中關係動盪,肇因於中共在追求提升國家自主性過程裡的各方部署,不僅衝擊資本主義經濟運作機制,也逐漸成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下一個不安定因素。但為何在中國的外部風險並未明顯趨緩情況下,中共仍不斷強調提升國家自主性的重要性?雖習講話看似慷慨激昂,對外強硬不怕磨擦的態度,然從2020年習近平一系列針對經濟與應對疫情的談話,反映中共深知若要提高國家自主性,仍要從改革社會主義治理體系、關鍵基礎科技上有所突破、調整產業結構等內部深水區著手。顯示,未來中國為了完成提升國家自主性的目標,內政仍為其關切的重點。
兩岸關係雖凍結但仍存在「和平統一」的可能
隨著台灣民主化鞏固,政黨輪替將是未來台灣政壇的常態,鄧時代期望藉由國共和談,推進「一國兩制」的安排、尋求和平統一的格局已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此外,再加上台灣社會歷經「太陽花事件」、第三次政黨輪替及香港「反送中」、實施《國安法》等政治事件的洗禮後,兩岸民間的對峙情緒升高,兩岸關係如王在希(國台辦前副主任)所言「台海局勢陷入70年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局面」。中共深知,隨著政權型態各自發展、鞏固,威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民主中華民國已過了和平統一黃金的時期。
習近平面對此一兩岸情勢,也試圖尋求突破口。從2019年1月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上的講話,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再到十九屆五中全會(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會後公報及《十四五規畫綱要》寫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從2020年末至2021年上半年,中共官方多談「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此組政治用語,顯示中共以官方文件方式表達雖仍願意維持和平的兩岸關係,但卻在用語上藉「祖國統一」取代「和平統一」,保留選擇以武力介入兩岸統一進程的可能性。
然而,從習近平百年黨慶的談話裡,雖重申已被寫入《十四五規畫綱要》裡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但又重提「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而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本文認為,中共在觀察到台灣民間不利中共政權的輿論、台灣政治情勢難以掌握等種種改變中共兩岸和平統一的規劃,甚至使兩岸和平統一不可欲的局勢變化下,仍選擇於眾所矚目的百年黨慶講話上,重申「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這背後可能代表下述三點意涵。
第一,「武統派」在黨內必須維護習核心下,不得再「妄議中央的對台政策」,「和統派」或有更大空間。其次,兩岸統一的進程與方式需服務中共第二個百年的目標,在中國以強化自身綜合國力為基礎,尋求國家自主性的過程中,台海情勢一動不如一靜。最後,在中共認知到兩岸和平統一的障礙,既有中國內部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也有台灣政治情勢變化之故,但習近平仍選擇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置入百年黨慶講話,顯示若在台灣執政黨不挑釁「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即使「台海局勢陷入70年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局面」之際,仍釋放出維持和平統一路線不變的訊號。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所博士後研究。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