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臉書、推特和YouTube不斷聲明支持言論自由,它們和北京的關係卻是自相矛盾。它們都在中國下了本錢,希望進入中國市場。(湯森路透)
在2009年7月新疆暴動後,幾乎所有西方社群網站在中國都被封鎖。唯一的例外是遵守中國審查要求的微軟LinkedIn,它在中國有四千萬用戶。2018 年12 月,異議人士周鋒鎖的LinkedIn帳號被封鎖,他被通知說,「雖然我們強烈支持言論自由,但當本站設立時,我們也知道需要遵守中國政府的規定才能在中國運作。」LinkedIn在同月也封鎖了英國人韓飛龍的帳號,他是企業詐欺調查專家,在中國被判刑(他說起訴的事由是假的),且被迫上電視認罪。
國內封鎖重重,但所有中國對外媒體如新華社和《環球時報》都積極經營臉書、推特和YouTube等社群網站。中共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以多種語言提供內容,有些內容是針對特定國家,但大部分是用英文和中文。根據《人民日報》在2015年的報導,新華社組織一支超過一百人的團隊專門經營西方社群網站,這個人數現在可能又暴增了。
西方社群網站是中共用來散播假消息的管道。《人民日報》的推特帳號宣稱,台灣在2019年的同婚立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進步:「中國台灣的地方立法機關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LGBTQ的權利在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可以說是倒退的。台灣同婚合法化幾個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明白拒絕跟進。)2019年,《中國日報》也在推特上把香港反送中抗議群眾說成是支持送中法案的群眾,標題上寫著「八十萬人贊成送中法案」和「香港家長遊行反對美國干預」等等。同時間,新華社在臉書上說香港示威抗議者是「蟑螂」。在推特上積極活動的《中國日報》歐洲分社社長〔陳衛華〕則說他們是「鼠輩」。
中共也會在推特買廣告宣揚中國政治制度,以及中國對新疆、香港和其他敏感議題的立場。2019年8月,中共媒體買廣告譴責香港示威抗議群眾引起了公憤,推特才宣布此後不再接受國營媒體的付費廣告。
黨媒也會在YouTube貼出旨在吸引年輕觀眾的短片。有一部短片說中國政治制度是選賢任能,國家主席是因為工作努力和經驗豐富才能當主席,不像美國,錢最多的候選人就可以當總統。如果第二句話算部分正確,第一句話則是完全錯誤,除非全天下的才能都集中在少數統治者的家庭身上。雖然西方媒體嘲笑這些短片,但我們不清楚觀眾有哪些人,以及這些觀眾做何想法。
中共一方面在中國封鎖這些平台,一方面又大加運用,這再度顯示中共是如何利用民主制度的開放性。中共加強掃蕩「非法」(也就是私下)使用推特的中國人,也監控微信等中國的社群網站。微信每個月有超過十億的活躍用戶,包括全世界的幾百萬華僑。想拿「華人選票」的西方政治人物都會設微信帳號作為號召,於是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的通訊都會被北京監控及審查。
中共在西方社群網站上還有大批網軍,俗稱「五毛黨」。許多網軍實際上是偽裝成平民的政府人員。據估計,這些五毛黨每年在社群網站上發出四億五千條貼文(包括在中國的社交網站)。他們經常在臉書上攻擊台灣人或維吾爾人的頁面,用親中共的貼文灌爆。有一個在中國叫「帝吧」的團體攻擊了維吾爾運動人士的網站,《環球時報》稱其為「愛國行動」。2019年,推特刪除了一千個帳號,並暫停了二十萬個帳號;推特認為這些帳號涉及一場由政府所組織、針對香港的散布假消息活動。根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對這些帳號的初步分析,有許多帳號在之前曾以不同的語言對不相關的主題發文以取得一些追隨者,然後便沉寂不再使用,隨後又在2019年6月以中文和英文針對香港抗議者發推文。
儘管臉書、推特和YouTube不斷聲明支持言論自由,它們和北京的關係卻是自相矛盾。它們都在中國下了本錢,希望進入中國市場。臉書的馬克.祖克柏試著討中國領導人的歡心,除了去北京來一場「霧霾天慢跑」,還和一些中宣部高層會面,並請習近平幫他未出生的女兒命名。在Google所有的YouTube上「《香港自由新聞》製作的影片和「中國解密」對民主派人士何韻詩的專訪都遭到「去收益化」,意思是說,無法啟用容許該影片放送廣告的功能,以獲取收益分潤。在推特上,香港抗議者的畫面也常被標記為「敏感內容」,然後就不會顯示出來。雖然這可能是中共網軍大規模舉報的結果,卻也顯示這些平台並沒有面對國家發動大規模群眾、針對特定內容加以攻擊的因應能力。
中共利用黨媒以外的媒體來強化宣傳的手法,稱為「借船出海」。其中一招是當中國領導人出國訪問時,適時在地主國的媒體上發表領導人所寫的專文。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用來散播訊息的國際網絡,則是更大的「借船」。這個網絡由許多地方電台組成,它們的共同點是都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飢腸轆轆」更指出,這些電台的中文名稱都有「環球」二字。路透社在2015年報導說,其中至少有三十三個電台有中國政府秘密涉入。在美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頻道是向洛杉磯的「鷹龍傳媒」租來的,而鷹龍傳媒的創辦人暨董事長蘇彥韜是統戰組織全國僑聯旗下「中僑文促會」的副會長,也是北京市政府的「專家諮詢委員」。
在歐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要透過芬蘭的「環球時代傳媒」(不要和《環球時報》混淆)來操作,環球時代自稱是「中國和世界的橋樑」。該公司是由中國企業家趙亦農在1994年創立,其間經過多次更名才在2014年改為現在的名稱。環球時代傳媒是合資公司,60%的股權屬於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直接擁有的國廣環球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國廣世紀傳媒諮詢有限公司」。[2]雖然趙亦農辯稱他的公司從來沒有隱瞞中共媒體的股權,但他也完全沒有提過這件事。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這家公司在多個國家已擁有近兩百名員工,並向全球用戶提供二十多種語言的媒體服務。在澳洲,墨爾本的「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扮演同樣的角色。這家公司和環球時代傳媒一樣,60%的股份是由國廣世紀傳媒所有。環球凱歌的記者曾被駐北京的外國記者批評,在中國人大現場提問官員時故意放水。
《中國觀察》也是「借船出海」的一例。它是《中國日報》的特刊,2010年開始產出內容,並置入到西方報紙。中國分析家相信,2008–09年的金融危機讓所有西方媒體都只能努力避免赤字,這讓中國有機可乘。全球重要報紙都置入了《中國觀察》的內容:《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每日電訊報》、《雪梨晨鋒報》、澳洲《時代報》、法國《費加洛報》、西班牙《國家報》、德國《商報》等等。有些報紙在網站上刊登《中國觀察》的內容。只有一家報紙有揭露它的年度預算──倫敦的《每日電訊報》每年收費七十五萬英鎊置入《中國觀察》的內容。
《每日電訊報》和中國政府的關係似乎不只是讓《中國觀察》進行置入而已。2019年,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盛讚電訊媒體集團「在增進中外相互了解和認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電訊媒體集團確實很努力。集團高管很喜歡和中國官員見面。其榮譽總編伊恩.麥奎格甚至還參加了中國駐英大使館在2019年4月舉辦的「習近平外交思想」研討會(第四章談過)。
當《電訊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網站刊出《中國觀察》的內容時,會標記為「廣編特輯」。但當這些內容被轉貼到社群網站時,此一差別沒辦法顯示出來,讓這些文章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報導,而不是廣編稿。像《中國觀察》這類交易令人擔憂是否會對報社形成誘因,讓他們在主要版面不敢跨越中共設下的界線。但彼得.馬提斯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全球主要報紙讓《中國觀察》的內容有了公信力。
※本文摘自《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