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運中,台灣新生代的運動員強大的心理素質令人驚艷。(湯森路透)
台灣小將林昀儒在東奧桌球準決賽中,與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樊振東鏖戰七局之後落敗。然而在下午兩點開賽的過程中,許多民眾放下自己工作與手邊的事,聚精會神替小林同學加油,相信所有國人在觀看這場賽事時,所有的心情都隨者比賽的節奏與得失分之間起伏。
這場比賽之所以好看,不單只是兩位頂級運動員的交手這個層面,更是林昀儒展現的堅強的韌性與高昂的鬥志。比賽雖然輸了,不僅贏得對手與旁觀者尊重,也讓世界體壇看到了台灣運動員的出色表現。
到目前為止,台灣在選手在本次東運的表現另人驚豔,獎牌數早已超越2004年雅典奧運的規模,許多年輕小將的崛起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國民英雄;深入觀察,這些選手參賽的觀念已經和昔日的國手截然不同,擁有更強的爆發力,個人特質與求勝意志。
他們的運動天賦很早就被開發,鄭怡靜與林昀儒在小學低年級時才開始學打桌球,但是十四歲時就已經可以代表國家參與賽事並展露頭角。
這些人參賽並不抱持志在參加的保守心態,而是抱持拿下獎牌的企圖心而來,如此才能出現預期外的表現,郭婞淳的成績已經足夠拿下金牌,但她仍然試圖向世界紀錄超越挑戰,雖然失敗了,但試圖超越的卻是自己兩年前世錦賽舉起的140公斤紀錄。同樣的故事也在陳玟卉身上找到答案,第一次參與奧運就能拿下64公斤級舉重銅牌,乍看之下她似乎是三鐵改練舉重的新人,但先前已在國際賽事展現潛力,只是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新生代的運動員同時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舉例來說,羅嘉翎在與尼日選手爭奪銅牌時,第三回合時被對手反超陷入落後局面。正當全國觀眾感到焦慮時,她卻能靠著連續兩次上端攻擊逆轉比分贏得比賽。在政論節目連線時,我問起羅嘉翎落後時的心態與戰術準備時,她很淡定的回答我:「比賽還有一分鐘結束,我有足夠時間反擊,我相信自己辦得的」,這個答案其實讓我非常訝異。
林昀儒在與樊振東東的比賽中多次出在落後狀態,眼見比賽即將結束,他卻能靠意志力與鬥志將戰局延長到最後,全憑韌性與心理素質。
最後,我們在這些選手身上看到為自己而戰的自信,這也是台灣民主政治與開放社會下的產物,他們不是那個國家機器包裝的「運動樣板」,也不是那個集體主義炮製出來的黨國神話。
他們為自己的成績與努力而戰,榮耀歸給家人、教練還有支持他們的朋友,他們無需表示自己多熱愛領導或披著國旗繞場,這與愛國與否無關,人性的自然流露,才是一個正常國家、社會活力與人文素質的展現。
在威權時代,自然出現出現類似紀政這種宣傳工具。由於紀政在田徑場上擁有顯赫的成績,國民黨將其塑造為「飛躍的羚羊」,成為黨國體制統治下的文宣招牌,在經濟才要起飛的艱困時期,在那個與北京競奪「中國代表權」的年代,紀政被包裝為是「中國的驕傲」與「民族的象徵」,這自然與國民黨所訴諸的道統與正當性緊密結合。
諷刺地,只有威權體制會要求少棒球員得獎後繞場一週,並附上「遍地桃李」這樣的歌曲向領導人致意,因為救國團之故,蔣經國彼時被喻為是青年的導師。也只有威權體制下的運動員,會在場上不停用髒話怒吼與叫囂干擾對手,對此,中國羽球選手陳清晨便是做了「最佳的示範」。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