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4年組建「中—拉美共同體論壇」,瞄準該區域國家最迫切需要的基礎建設投資,不但直搗美國後院,也藉機吸收我國友邦。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第一屆論壇中與各國領袖合影。(翻攝自巴西外貿部)
中國於2014年正式倡議與「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組建「中—拉美共同體論壇」,並於隔年一月正式成立,被視為中國外交重兵直搗「美國後院」,用以抗衡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壓力。由於論壇33個成員國中,就有12個台灣友邦,對美國威脅尚難評估,卻已直接形成對台灣的外交壓力。
發大餅 直搗中南美
CELAC在2011年舉行首次會議後不久,中國便將經貿外交的觸角伸進共同體,在2014年倡議成立「中—拉美共同體論壇」;並瞄準該區域國家最迫切需要的基礎建設投資,在其下成立「基礎建設合作論壇」,直接為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進行投資媒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會議提出10年2,500億美元投資目標,更成為最吸引該地區國家的大餅。
儘管在成立之初,為了避免過度刺激美國,中國就聲明此一論壇的成立「不針對第三方」;但中國對CELAC國家極盡拉攏之能事,高舉「平等相待、互利共贏、靈活務實、開放包容」的友善大旗,鼓勵他們「積極使用」中國透過共同體論壇提供的350億美元援助,其中當然包括台灣的12個友邦。
在中國的經濟大餅利誘下,不僅是尼加拉瓜持續試圖向中國靠攏,我國另一個重量級邦交國巴拿馬,同樣希望加強與中國關係。2015年1月,中拉共同體論壇成立時,創始成員之一的巴拿馬外交部便公開發表倡議,希望把論壇的層級由原本設計的外長級,升高為拉丁美洲加勒比區域與中國間的國家領導人高峰會。
而當時代表出席論壇的巴拿馬副外長因卡皮耶(Luis Miguel Hincapié),更藉此機會與中國外長王毅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明確表達巴拿馬總統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希望與中國最高層級交流的高度意願。
邦誼鬆 考驗新政府
中—拉共同體論壇除了反映中國在「美國後院」的外交布局外,對台灣的衝擊更是直接。在論壇的33個成員國中,就有12個台灣邦交國,超過我國22個邦交國的一半。當論壇在北京舉行第一屆部長級會議時,外交部曾出面勸阻友邦派員出席,然而仍有8個友邦執意赴北京與會。
而在馬政府任內,除了動作頻頻的尼加拉瓜和巴拿馬之外,巴拉圭、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甚至海地,都曾經向北京表達希望建立正式邦交的意願。礙於當時與馬政府的關係,不希望影響兩岸大局,北京一律以先加強經貿合作回應。
而在台灣又一次政黨輪替後,用來為馬政府兩岸路線背書的邦交國,再次質變成為北京手中的籌碼。在經貿資源已難再為台灣鞏固邦交關係,新政府的「踏實外交」也必須尋求其他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