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從一度落後到追平,最後以80萬票勝出。(湯森路透)
2012年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從一度落後到追平,最後以80萬票勝出,可說是台灣總統選舉史上一場經典戰役,而決定這場戰役的關鍵無疑是「九二共識」。馬陣營當時成功地將選戰焦點設定在兩岸議題上,不僅避開了總統第一任期滿意度低宕的質疑,也讓當時的民進黨陣營身陷泥淖;在蔡英文提不出替代九二共識、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的方案下,這場選戰攻守易位,蔡最終只得飲恨而歸。
事隔多年之後,筆者與蔡英文的一名民間友人聊起這場10年前的總統大選,他非常扼腕地說,其實當時曾向蔡英文建議要接受九二共識,「接受又怎麼樣?中華民國還是主權獨立啊………(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不就是這麼寫的,怎麼會用自己的弱項去挑戰對方的強項?」蔡英文最後當然沒有聽從她這位民間友人的建議,原因不外乎民進黨內部反九二共識的聲浪實在太強,而當時黨齡還不深的蔡英文也無力去挑戰這樣的反對。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他的新書《台灣總統選舉-台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也有類似的描述。他說,民進黨當時強烈反對九二共識,甚至說它「根本不存在」,而非以「我們不支持」、「我們想看看國民黨會不會堅持他們自己的詮釋方式」,等於放棄在選戰中與馬英九及中國互相鬥智過招的機會,讓問題回到蔡英文自己身上。選民開始懷疑蔡英文是個「頑固的領導者」,隨著九二共識的爭議加深,蔡英文的執政能力越被質疑。
這場選戰的成敗深刻地影響蔡英文與馬英九後來的行事風格與政治判斷。蔡英文不斷地思考「我為什麼會輸?」四年後,她用「維持現狀」這種卑之無甚高論的口號,讓自己蛻變成一個務實、可信任的「蔡英文2.0」。而從政以來百戰百勝的馬英九從此變成九二共識的第一信徒,他更深信這口號是兩岸關係走向中國、力保台灣平安的最高圭臬。
回頭再看2012年總統大選這段過程與秘辛,也告訴我們幾件事:
第一、選舉不是談信仰,如果要談信仰,可以到學術期刊、民意論壇去唇槍舌劍。選舉也沒有任何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樣的事,在不一樣時間點與不同人的詮釋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後果。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人贏,票少的輸」,贏的人才有機會實踐自己的信仰,輸了選舉就什麼都不是,除非是不用被民意檢驗的共產黨,投身政治最大的道德就是勝選。
第二、10年前馬英九可以拿九二共識吃定蔡英文,是因為共產黨胡錦濤從未公開否定「一中各表」的主張,讓馬英九可以自由引申;如今習近平早已明確否定「一中各表」,現在換國民黨要回答是否接受一國兩制兩岸統一。九二共識在台灣十年流變,代表國際地緣政治已經發生遽變,兩岸關係也悄悄地典範轉移,外交與兩岸議題不再是國民黨的強項。
第三、選舉成敗永遠是禍福相倚,蔡英文因為輸掉2012年那場大選,讓她體會「穩定」與「信任」對一個政治人物的重要,後來她話永遠只講三分,盡量為自己留餘地,終讓失敗變為成功之母。而另一方面,九二共識曾經帶領馬英九脫困,讓他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到現在還強力地制約國民黨的兩岸路線,領著江啟臣一搭一唱「憲法九二」,殊不知過往的成功反而讓他失去與台灣社會溝通的能力。
馬英九從政選舉從來沒輸過,既不知輸為何物,所以只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但在美中惡鬥、共產黨對台灣圖窮匕現的前提下,這樣的執迷亳無疑問是國民黨想重返執政的災難。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