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總統川普。(湯森路透)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對川普何以會在二〇一六年大選中獲勝,而他的保守主義是在什麼情境下興起及其使命是什麼,比較清楚了。簡單地說,川普的保守主義是在美國社會從現代文明向後現代文明轉型的過程中,作為現代文明價值的守護者而興起的。民主黨聚集了後現代主義的主要力量,以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者的身分出現,激進地推進後現代主義的議程,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問題,並且危及美國的立國根基和美國文明本身。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則聚集了堅持現代主義價值觀的力量,起而反擊和抵制後現代主義浪潮。這就是最近五年美國發生的左與右、自由派與保守派衝突的本質。
英格爾哈特在他最早描述後物質主義價值觀興起的文章和著作中,將其稱為「寂靜的革命」。針對歐洲右翼政黨的崛起,義大利政治學家伊格納茨(Piero Ignazi)把其描述為「寂靜的反向革命」(silent counter-revolution);這樣的說法同樣也適用於川普的保守主義的興起,只不過英格爾哈特將歐美右翼的興起稱為「文化反挫」(cultural backlash)。
川普的支持者是些什麼人呢?在後現代主義的洶湧大潮中,他們是被新社會運動攻擊的對象:女權主義攻擊他們是男權主義,因為他們是男人;LGBT攻擊他們是性歧視,因為他們是順性別或常見的性取向;少數族裔攻擊他們種族歧視,因為他們是白人;外來移民攻擊他們排外,因為他們是本土居民;少數的和外來的宗教攻擊他們宗教歧視,因為他們是基督徒;環保主義者把他們的工作視為危害環境的破壞活動,因為他們是製造業和農業生產者;和平主義者和全球主義者攻擊他們是民族主義者和好戰分子,因為他們是愛國者。
面對數十年來洶洶而來的後現代新潮流,川普的支持者是被審判的對象。他們發現,他們的性別和性取向成為他們犯錯的根源;他們的膚色成了原罪的標記;他們的職業受到打壓和歧視;他們傳統的信仰必須保持謙卑;他們堅守的價值觀具有負面形象;他們必須貶低自己的文化讚賞別人的文化;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備受指責;他們傳統的語言習慣也必須改變;他們的祖先罪惡累累,而他們被要求要為祖先贖罪。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各種外來者理直氣壯地在他們面前「插隊」。他們淪落為「本土異鄉人」,處境越來越艱難。他們看到他們珍惜的價值遭受踐踏,他們熱愛的國家被菁英們拋棄。
掌握權力和話語權的是菁英,而這些菁英們大多是後現代主義者。他們大多出生在條件優越的家庭,接受高等教育,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有著比較高的社會地位,不直接參與創造財富,反而依賴社會的二次分配為生。除此之外,他們還容易有一種理性的自負和烏托邦主義的浪漫情懷。這種人比較容易較早地擁抱後現代主義價值觀或持有自我表現價值觀。
這些菁英們共謀,積極推動社會向後現代的轉變。這被視為社會的進步。但普通的保守派民眾仍然站在現代主義的立場上,持有現代主義價值觀。他們不掌握話語權,無法對他們自己的處境做出解釋。他們發現什麼都變了,卻說不清為什麼都變了。他們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但也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他們持有一種由傳統、家庭、宗教教給他們的常識,但是這些常識都被菁英們否定。因為菁英們掌握著話語權。菁英們都這麼說,媒體都這麼說,課堂上的老師都這麼說,政客們都這麼說,而這些和他們想的都不一樣。菁英們是社會天然的權威,普通民眾缺少抗拒他們的勇氣。
直到二〇一六年,川普出來競選,說出了他們壓在心頭已久的話。他將他們朦朧的意識提煉為明確的口號和清晰的治國方案,他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也有知音。菁英們設定了「政治正確」的種種禁忌,營造了濃重的壓迫性氛圍。「政治正確」與普通民眾的「政治常識」是衝突的,但升斗小民作為個體,怯於挑戰這種「政治正確」。於是,當川普以總統候選人之姿,勇敢地衝破政治正確的禁忌,就獲得了一呼百應的效果,因為他把他們壓抑已久的心理感受表達了出來。從此,政治正確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政治常識開始與它爭奪話語權。
美國媒體對川普的評價是由掌握著話語權的左派來主導的。他們對川普的獲勝非常恐懼,對他的執政所體現的保守主義價值觀非常仇恨,於是給他戴上了許多大帽子,說他反自由、反民主,好像他上台的話,美國的自由民主就完蛋了。他們說他反多元主義、反全球化,說他是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好戰等。但從前文的闡述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些媒體說的自由、民主與多元主義是什麼。如果不反抗這些事物,美國就完蛋了。
那麼川普是什麼角色呢?他就是一名保守主義者。他曾親口表示,人們不甚瞭解的是,在共和黨人和保守主義者之間,他更屬於後者。他是共和黨人,但在共和黨人當中,他又是保守派。這是他的自我認同。他的支持者也主要是保守派的公眾。
不過,作為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保守主義,它有特殊的使命,也就是對抗後現代主義的潮流。所以,川普的保守主義,是美國從現代文明向後現代文明轉型時期的保守主義。
這樣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許多保守派的菁英不接受川普。共和黨、甚至保守派的菁英曾經發起過名為「永不川普」的運動,而到了二〇二〇年,又有「林肯計畫」等反川普運動。說起來,這些人也算保守派,只是他們屬於部分保守派;比如,他們當中有人是溫和保守派,對後現代主義的態度是部分拒絕、部分接受。畢竟,向後現代主義轉型是社會大趨勢,作為菁英,從整體上拒絕它並不容易。此外,他們有些人是傳統的經濟保守主義,只在經濟議題上反對左派,在文化議題上卻與左派合流。但川普是全面、徹底地抵制後現代主義潮流,如此便與共和黨或保守派的部分菁英產生了衝突。
有人認為,川普這個人太不像保守主義者了,後來擔任他副手的彭斯(Mike Pence)那樣的人才像。川普沒有什麼理論;他在競選時,總體上沒有清晰的目標,在個人生活上也沒有恪守保守主義規範。但他有愛國情懷,保持著常識思考的能力,作為開發商和一名老人,沒有被時髦的後現代主義所同化。他是基於常識的保守主義者,保持本色的保守主義者。
正是由於上述基礎,川普執政後才能夠任用、親近和採納保守派閣僚的意見,使他成為典型的保守主義政治家。他四年來的內外政策是道地的保守主義,也是貫徹到各領域、全面的保守主義。如果我們瞭解保守主義價值觀和政治思維邏輯,就能夠預判川普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如一些將他妖魔化的人所說的那樣,似乎沒有章法地胡來,大嘴巴、不可靠、反復無常。不是的,他的施政有清晰的保守主義價值觀念為基礎。如果川普與以往的保守主義有什麼不同,那是因為他面對的社會環境是全新的。他要全方位地保守現代文明的價值,抵制美國向後現代轉型。所以,有的保守派政客說,川普做了我們多年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甚至是很多保守派做夢都想、但是沒想到能做成的事。川普做到了。
總之,在美國現代文明受到後現代主義價值革命的侵蝕,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刻,川普代表了堅守現代主義價值觀的民眾,表達了保守派的訴求,凝聚了保守主義的力量,以一人之力掀起了一場保守主義的復興。執政四年來,他有力地阻礙了「進步主義」的潮流,也就是激進地向後現代轉型的傾向,深刻地改變了美國的社會面貌。雖然長遠看來,美國向後現代轉型的大趨勢難以逆轉,保守主義仍然是能夠延緩這個過程的積極力量。
川普這四年與洶湧而來的潮流頑強抗爭,讓人想起羅馬文明晚期「最後的羅馬人」(Ultimus Romanorum)[1],或者像古希臘神話中推著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Sisyphus)。短期來說,他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向人們證明,後現代主義是問題,不是出路,而解決後現代文明造成的問題,只有回到現代文明的軌道上來,也就是回到保守主義的立場上來。從長期來看,他的行為可能難以挽回美國走向衰落的命運。後現代主義釋放人們的欲望,而保守主義要維護文明的基本規範。一順一逆,順者易成而逆者難為。但他的成就告訴世人,延緩美國文明的衰落,只有選擇保守主義,別無他途。
本書作者群簡介
王建勳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英美憲政史,憲法理論,政治哲學。著有《馴化利維坦》、《用野心對抗野心》等。
高全喜
中國社科院哲學博士,曾任北航高研院院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政治哲學和憲政理論,憲法學等。著有《憲政時刻》、《何種政治?誰之現代性?》、《休謨的政治哲學》等。
劉軍寧
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部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是當代中國最早研究英美保守主義的獨立學者和領軍人物。著有《共和・民主・憲政──自由主義思想研究》、《民主教程》、《權力現象》、《保守主義》等。
劉業進
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演化經濟學、公共政策。著有《分工、交易和經濟秩序》、《經濟演化:探索一般演化範式》。
劉澎
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以及美國埃默里大學和楊百翰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為著名的美國宗教、政教關係及宗教與法律問題專家。著有《當代美國宗教》、《宗教與美國市民社會》、《國家・宗教・法律》等。
蕭三匝
獨立研究學者、資深媒體人。曾任北京影響力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企業家》雜誌助理總編。長期研究政治哲學、中西思想、神學。著有《左右為難:中國當代思潮訪談錄》、《站在刺蝟這一邊》、《民國遺脈》等。
蕭瀚
北京大學法學碩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曾任職於茅于軾所創辦的天則經濟研究所,並擔任《財經》雜誌社法律顧問。
叢日雲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學理論。著有《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當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在上帝與凱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
※本書擷取自《美國秩序:保守主義華人眼中的川普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