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理與歐盟歐洲議會主席戴索利。(立陶宛政府推特)
立陶宛堅持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並且是以台灣為名設立之後,便遭到中國連番報復。立陶宛駐中國文化參事透露,文化方面也不能幸免於難。
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的文化參事伊卡萬納斯(Tomas Ivanauskas)接受立陶宛媒體《LRT》訪問時坦承,中國和立陶宛的文化合作有劇烈的變化,中國方面停止了所有項目,只要名字立陶宛都不能舉辦。
此前中國已經對立陶宛採取貿易報復,取消了8、9月開往立陶宛的貨運列車。不過中國並非立陶宛的主要貿易夥伴。
伊卡萬納斯表示,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兩個月,最早是5月本來要參與一場活動臨時遭到取消,理由是「局勢發展」的關係,而後接連有更多活動遭到取消。除此之外,立陶宛相關書籍也拿不到審批的代碼。
伊卡萬納斯對於活動遭到取消很遺憾,因為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但他表示他也理解文化經常脫離不了政治。但他也表示,中國是全面的「封殺」,只要名字跟立陶宛有關都不行,表示通常兩國發生政治衝突或斷交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情況。
伊卡萬納斯認為,今年是中共建黨100周年,另外年底還有北京冬季奧運會,他希望在這些事情塵埃落定之後,能恢復正常的交流。
相較於立陶宛在中國全面遭到封殺,伊卡萬納斯表示在台灣方面反而進行很順利,提到台灣積極想要與立陶宛展開合作。
除了支持台灣並推動雙方關係提升外,立陶宛近來也主張歐洲對中國採取更一致的外交立場。今年初,立陶宛主動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互動機制,稱該機制分化歐洲,主張整個歐盟應該以27+1來跟中國互動。另外立陶宛國會也通過決議認定新疆種族滅絕。
對於立陶宛挺台,包括歐盟與美國國務院此前都表態支持,並且譴責中國對立陶宛展開報復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