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置陸射魚叉飛彈採購案的淵源,來自美方顧問建議台灣應在2025年前具備「於臺灣海峽殲滅敵船團50%目標」的能力。(維基百科)
媒體報導國防部2021年8月份送交立法院的公開預算內容中,向美國採購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的經費增加額度高達台幣189億元,換言之,金額將大幅調至逼近台幣900億元,明顯與原本估計的台幣600億元預算高出不少,這樣子的情節國人早已見怪不怪,猶如台灣在2019年敲定要向美採購M109A6(Paladin)帕拉丁型自走砲,並規劃的採購100多輛,不過待美國提出報價後,相近的預算卻僅能採購40輛而已。
再往前推一案,台灣在2018年通過採購主戰坦克的「銳捷專案」預算,係參考伊拉克在2017年採購美軍整新二手M1 A1/A2型坦克的單價600萬美元經驗、加上台灣需求的加購配備以及美軍(FMS)的手續費等,故僅編列台幣400億元(約13億美元)預算,但是美方卻提供了超過600億台幣的報價,可以推論每輛單輛價格不低於1,100萬美元!
台灣對美軍購的價格不斷翻揚,國人早已習慣,民眾也多能接受或是無感,但是國防部在今(2021)年8月19日函請行政院同意修訂整得該案規劃書,將該案金額上調為866億134萬9千元,同時展延期程自2021年至2030年分年編列,這部分就相當讓人無法接受了!岸置陸射魚叉飛彈採購案的淵源來自美方顧問建議台灣應在2025年前具備「於臺灣海峽殲滅敵船團50%目標」的能力,不過,目前臺灣海軍反艦飛彈數量不足,加上中科院的雄風系列飛彈生產速度不夠快,因此建議必須向美商採購100枚以上陸射型反艦飛彈補足,沒錯,時間與交貨期程是這個採購案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因為台灣自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在飛行速度與射程距離均優於這批美製魚叉反艦飛彈。現在看來,當初基於「戰備急需」理由而插隊,擠掉其他軍種乖乖排隊好幾年的採購案,迄今交貨期程已由2025年大幅延後到2030年,似乎已沒有存在的正當性!
在現任總統蔡英文下達加速弓三、雄三飛彈量產指令後,中科院各式防空、反艦飛彈量產任務即邁入高峰期,從目前的預算書內容中增購的雄風飛彈經費與數量可以推論,中科院將在2023年達到全速率量產能力,依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第十六條第三、四項規定「一等列管軍品,經主管機關會商其他主辦機關評估,認定向國外採購較符合經濟效益與國家安全利益,並陳報行政院核定者,以向國外採購辦理,前項評估應包含落實技術轉移,促成國內研發、產製及後勤支援」,將有限的預算優先用於國造雄風系列飛彈的製程改良與裝備採購,具體展現落實國防自主決心方能替國人爭取最有利的談判籌碼。
美方此次軍售如往常般留了一手,賣給台灣的400枚魚叉飛彈型號是RGM-84L-4 BlockII,而非剛剛售予芬蘭的RGM-84Q-4 Block II+ ER增程型,芬蘭的ER型具備網路化數據鏈,可在飛行途中更新目標資料且抗干擾能力較佳,射程亦長達250公里,而美國與一級盟邦日本則是正在辦理採購新世代的NSM(RGM-184)艦射、空射與NMESIS機動岸射反艦飛彈,其匿蹤外型設計可讓敵方更難偵測到,且體積僅有魚叉飛彈的60%更容易運輸及運用。
台灣在2021年編列預算採購服役40年的魚叉飛彈(RGM-84),待2030年全數交貨後早已是問世50年前的產品,中科院在尚未達到全速率量產情況下即有能力每年交付36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如果基於「戰備急需」理由為真,自2021年開始編列預算至2030年亦足以交付超過400枚在飛行速度與射程距離均優於魚叉飛彈的雄風飛彈,如若非得外購,或許提高自製雄風飛彈系列的採購數量並減少外購金額,藉以要求談判取得更先進的ER版本魚叉飛彈,或是具備匿蹤能力的NSM反艦飛彈,才是取得天平兩端平衡的最佳解。
※作者為國立大學教職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