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在蘇聯接受強制勞動的日本戰俘(翻攝自youtube)
根據漫畫家齋藤邦雄的作品:《漫畫西伯利亞抑留物語》記載,許多日本戰俘曾與一般民眾,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生活物資。
可以交換的物品從鉛筆、鋼筆、太陽旗、紅色印泥都有,蘇聯婦女喜歡顏色鮮豔的布料,紅色的布最受歡迎,許多戰俘紛紛將太陽旗與蘇聯婦女交換,有人甚至還拿紅色的兜檔布去換。除了太陽旗、兜檔布,紅色印泥也可以,只是蘇聯婦女是把印泥當作口紅來用。
(延伸閱讀:最想念的食物是鰻魚丼!西伯利亞收容所的日本戰俘都吃些什麼?)
蘇聯民風純樸,曾有其他收容所的戰俘在市內修築道路,市民們還拿麵包、菸來慰問。這些對日本戰俘友善的百姓,從他們身上可以反映日俄關係的歷史變遷,曾經有蘇聯的老人給戰俘許多食物,好奇一問之下原來他是日俄戰爭時的俄軍戰俘,因為在收容所受到良好對待,所以對日本有著良好印象。
也有日本戰俘在勞動時,碰到蘇聯民間的日本人,這名日本人據說是諾門罕戰役時的日本戰俘,雖然都是日本人,但對方似乎已歸化俄籍、與當地女子結婚。
蘇聯不只有日本戰俘,除了德國戰俘,亦有來自烏克蘭、匈牙利等國的女囚,這些女囚不一定真的犯過罪,大多是德軍在東進時曾「協力」德軍。有的人可能只是拿了一杯水、糧食給德軍,戰後便遭人密報。
(延伸閱讀:二戰末期隻身跟著部隊前往滿州 日本同袍完全認不出他是台灣人)
庫里空農場附近有監獄,某次蘇聯兵要與女囚犯私通,蘇聯兵便要以文站在外面為他們把風,整個晚上以文無奈地聽著男歡女愛的聲音,事後還要幫他們洗被單。
總之,蘇聯兵,不如說是蘇聯內部的文化著實讓以文和其他同袍開了眼界。蘇聯兵當中雖然有壓榨、欺負戰俘的人,但也是有好人。有的蘇聯兵看到
戰俘在看親人、戀人照片,也拿出懷中的妻小照片。也有蘇聯兵請以文抽菸,以文發現這種由蘇聯菸草局發行的捲菸,可能是為防止菸燒到手套而刻意加長。
*本文摘自《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前衛出版。
陳力航
出身宜蘭醫藥世家,成大歷史系學士、政大臺史所碩士,現為獨立研究者,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史,除學術著作之外,亦有多篇歷史普及、非虛構文章刊載於網站《故事》、《黑色酒吧》、期刊《薰風》。專書部分,著有《圳流百年》(方寸,與謝金魚等合著)、《黑色怪譚:讓你害怕的,真的是鬼嗎?》(聯合文學,與艾德嘉等合著)、《不能只有我看到!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圓神,與吳亮衡等合著)。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