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民黨不能提出一套無私公正的「服眾」初選制度,都有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可能。(湯森路透)
中國國民黨2021年黨主席選舉,延期2個多月終於要在9月25日舉行,與此幾乎同時進行的9月29日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這兩項選舉的共同意義是「如何讓政黨在未來的各項選舉中勝選」,因而必須選出一位具有政治魅力的、可以讓黨籍候選人放在競選看板上的「看板(招牌)」黨主席。
前述兩個政黨都曾經是「長期連續執政、一黨獨大」的政黨,然隨著時代變遷,這兩個政黨分別在2000年、1993年中斷連續執政的歷史,自此而後,政黨的領導人不僅必須是一位具有規劃與執政能力的政治家,還必須是一位傑出的「招牌代言人」或「傑出購物專家」,因為唯有政黨推出的候選人能夠獲得多數選民青睞,政黨才有未來。
在9月4日下午的競選電視辯論會中,四位候選人紛紛針對黨務發展、國內重要政治議題、兩岸關係願景等抒陳己見。不過,作為長年觀察選舉的政治學者,個人最關心的還是導致國民黨前兩次選舉慘敗的內鬥,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黨內初選制度不健全,因而使出選敗選者心生不甘,自立門戶脫黨參選,或按兵不動。
筆者特別關心江啟臣和朱立倫針對2022及2024年兩項選舉制度的看法,因為如果不審慎處理,2024年的國民黨仍舊會因為「禍起蕭牆」而失敗。比較兩者的基本立場,江啟臣強調為了重新執政,黨中央必須提出一套無私、公開的公職候選人提名制度,方能避免重蹈國民黨2016、2020年的敗選經驗;對比朱立倫稱,因為國民黨弱所以為了贏得選舉要去「求來最強最好候選人」參選,儼然又要上演令人擔憂的國民黨歷史上常見的「拋磚引玉」這種視制度為無物的「造神」或「黃袍加身」的政治大戲,如胡志強當年自娛「是引出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選舉」的「磚」,2016年朱立倫的「換柱」及2020年郭台銘、韓國瑜這兩位原本並無意角逐2020年總統選舉的人被「請求參選」,初選制度朝令夕改、因人設制,或曾僥倖成功,但是在近來的選舉中,多是鬧得黨內大選戰前失和、戰力全失、甚至是扯後腿的窘境。
猶記得2020年選戰到了最後關鍵十日,從中央黨部到地方黨部對於韓國瑜選前造勢的資訊全然陌生、一問三不知,就讓當時想要前往觀選的個人不免對國民黨的組織戰力憂心忡忡,也對選舉結果有了更明確的判斷,就是韓國瑜雖聲勢高卻一定會敗選的判斷,因為國民黨不團結,而韓國瑜聲勢高讓綠營支持者升高危機意識進而積極投票。
筆者認為,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誠如張亞中所稱,台灣的選民結構已經改變,國民黨想要谷底翻身,必須重拾選民的信任。江啟臣指出,國民黨必須吸收更多的年輕黨員,因而必須用制度方式來積極爭取優秀的年輕人才入黨,且還必須提出一套公正公開且服眾的選舉提名制度讓有意從政的黨員能夠公平競爭團結勝選。
對於江啟臣尊重制度的說法,筆者深表認同。不過,其中也應提及如何與其他友黨進行合作,或聯合提名,或協調禮讓,但絕不能為了勝選亂了章法,或招降納叛打短線,或因人設制朝令夕改,因為禍福難料。而對於曾經「腳踏兩條船」或「戰前變節」的那些「違反黨紀」的政客們,為了不至於寒了那些曾與國民黨「同甘共苦」的黨員同志之心,也必須規劃相關制度來避免這些「人才」經常性地藉由「遊走藍綠白」來套取私利。
在選舉中,影響選民投票行為兩項最關鍵因素是候選人因素、政黨偏好。在選戰中,要求選民「含淚投票」打的就是「政黨牌」,是對政黨的信任度。然「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國民黨不能提出一套無私公正的「服眾」初選制度,都有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可能,2022地方守成尚屬不易,遑論2024重返執政。
※作者為政大國際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