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先後援贈我國疫苗,為加強台灣與這3國友好合作,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0月將領軍率台企訪問。(合成畫面/蔣銀珊攝)
台灣取得國際疫苗頻傳受阻,歐洲國家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先後援贈我國疫苗。為進一步加強台灣和這3個國家及中東歐地區的友好合作,並表達我國政府與民間謝意,外交部、國發會與經濟部邀請有意赴當地開發商機的企業組團,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領軍,於10月訪問捷克、立陶宛,及斯洛伐克3國。目前行程正在進行最終確認,外交部將於下周正式宣布。
此一訪團成行時間,恰在10月歐洲議會全會舉行之前,屆時會議上將表決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在9月初以壓倒性優勢通過的《歐盟—台灣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台灣在中東歐國家的外交行動更加引起關注。
今年初因中國以市場代理權橫加阻撓,以及國際疫苗大廠出貨延遲等原因,導致我國取得COVID-19國際疫苗不及,在5月爆發本土疫情之際,陷入疫苗短缺窘境。為協助台灣度過危機,與我國並無正式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先後宣布向台灣提供疫苗,友台之舉隨後更引來波蘭響應,主動援贈我國40萬劑疫苗。
當時美國、日本已陸續援助台灣大批疫苗,相較之下,雖然立、捷、斯3國援贈台灣的疫苗數量雖然不多,但3國表示是為了回報我國在去年援助口罩等醫療物資的善意,雪中送炭的義舉讓台灣民眾大為感動,紛紛以捐款公益組織、網路消費等方式「報恩」。
除了民間行動之外,外交部也與國發會、經濟部研議,組成企業訪問團於10月赴立、捷、斯三國參訪,與當地政府部門及民間企業洽談拓展貿易及投資的機會。根據安排,此一訪團由龔明鑫親自領軍,國內主要工商團體亦有代表參加,官方參與規格不亞於多年來台灣組團參加的「選擇美國投資峰會(Select USA)」。
在這個經貿團安排訪問的3個國家中,我國在捷克及斯洛伐克均設有館處;而籌設中的駐立陶宛代表處雖是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駐歐盟成員國代表處,但預計在今年秋天才會揭牌運作。在時間點及議題性質區隔的考量下,訪問團只好選在駐立代表處正式揭牌前成行。
事實上,這3個國家對於與台灣拓展經貿投資關係一直有高度興趣。除了捷克在去年組團來訪時已表達初步意願,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Aušrinė Armonaitė在今年初的一項會議中談及亞洲發展重點時便強調,立陶宛在亞洲地區的經濟重點不應是中國,而應該是多元化的市場,包括台灣、韓國和印尼;發展重點除了促進高附加值經濟、人才發展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在內的主要戰略目標外,更希望吸引對立陶宛信息、通信和金融技術領域的投資,以及製造業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長期投資。
另外,原本計劃在今年5月組團來台的斯洛伐克經貿訪問團,雖因疫情延至9月,又因為教宗訪問該國而延後,但初步已確定於12月成行,由該國經濟部次長佳雷克(Karol Galek)親自率團。
而我國由官方出面組成經貿團訪問這3個歐洲國家,不僅為了感謝他們援贈疫苗的善舉,更要表達彼此在民主陣線上併肩作戰的立場。事實上,僅是援贈疫苗已使這些國家面臨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並數度公開聲援台灣的立陶宛,不僅面臨中國停運中歐列車的經濟迫害,在中國召回駐立大使後做為外交「懲罰」後,也宣布召回駐中大使,與中國政治關係瀕臨決裂。
而去年率團訪台的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及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ěk Hřib)極力推動援台疫苗後,不諱言北京持續向捷克施壓,但仍強調援助承受「老大哥」壓力的台灣是正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