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台政策跳脫了過去包含在歐盟對中框架的一部分,而是將歐盟對台關係獨立升級為「台歐雙邊關係」。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湯森路透)
日前,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文中有三大亮點值得注意。同時,政府部門因應立法院新會期的到來,亦應備妥相關準備工作。
首先,建議歐洲執委會將「歐洲經貿辦事處」(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改名為「歐盟駐台辦事處」(European Union Office in Taiwan),用「台灣」兩字其實是歐盟努力在一中政策的灰色地帶中,務實調整與台灣的關係,也反映了我國「現實上」的國際地位。
再者,較少人注意到的是,今年四月底公布的報告草案,內文中僅建議更名為歐盟駐「台北」辦事處(European Union Office in Taipei),並非現行的「台灣」。短短4月有如此大的變化,除了反映國際對中反感,近日中國對立陶宛採取的複合式威脅,更是外委會決議將駐台名稱修改升級的一大推力。
最後,辦事處名稱不再侷限經貿兩字,也清楚表明了未來歐盟與台灣的合作項目將朝向更廣泛、全面的方向邁進。
其實這份報告為四月中歐盟推出「印太地區合作戰略」的延續,結論指出歐盟將繼續探索與印太地區洽簽貿易投資協議,緊緊扣合此份對台報告的建議。更進一步的,歐盟對台政策跳脫過去包含在歐盟對中框架一部分,而是將歐盟對台關係獨立升級為「台歐雙邊關係」。另外,也不難看出當國際戰略重心轉移至印太後,歐盟為了在此區域能擁有更多話語權及主動性,也認為積極加強對台關係是最有效能的做法。
筆者建議未來應與台灣強化官方交流一事,除受限於正式外交較為敏感的條件下,若能加強雙邊國會交流,將更能達到深化雙邊關係的目標。
筆者非常樂見歐盟提升對台關係的訊號,然而,我國相關單位是否已做好充足準備?包括外交部及經貿談判辦公室,針對雙邊投資協定(BIA)談判準備工作為何?後續國內修法工作牽涉許多部會,是否已啟動協調工作?有無提出未來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目標?建議政府應盡早建立跨部會準備工作小組,盡速備妥相關談判工作,將國際友台聲量轉換為更實質、更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作者為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