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型飛彈突擊艇附身的塔江艦

呂禮詩 2021年09月11日 07:00:00
塔江所配置的各型武器其實並沒有特殊之處,能比擬創新/不對稱思維的,只有匿蹤與戰法。(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塔江所配置的各型武器其實並沒有特殊之處,能比擬創新/不對稱思維的,只有匿蹤與戰法。(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9月9日在蘇澳軍港成軍的塔江軍艦,是蔡總統任內首艘成軍的「國造」軍艦,亦為繼銘傳、逢甲派里級巡防艦後,由蔡統統主持成軍的作戰艦。塔江艦是根據「迅海計畫」原型艦沱江號因浮力不足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進行修改,將在2023年完成6艘;此一過去素有「航艦殺手」之稱,日前國防部長表示其為海軍首艘具備區域防空火力的小型艦船,究竟是名符其實或言過其實,其與「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間又有什麼相關性,值得在成軍之際深入探討。

 

沱江艦於2014年12月由龍德造船廠交付海軍執行戰術評測,且參加2015年元旦的戰備巡弋;當天沱江艦頂著5至6陣風8級的海象執行操演,然其吃水已顯露了浮力的問題。其後筆者觀察沱江艦在港內靜水環境下,油、水及彈藥尚未滿載,吃水已屆載重線,研判「浮力不足」,以「『無敵戰艦』暫停航訓的省思」為題投書平面媒體。

 

當時海軍否認沱江艦存有浮力不足的問題,但2018年4月海軍司令部向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出的「高效能艦艇原型艦測試驗證結果與後續量產精進規劃」書面報告,將修改沱江艦的長、寬及吃水深,使其滿載排水量由600噸增加至700噸,並提高主機排煙管的高度;以上種種,證明了筆者當年的指摘不假,這也就是塔江與原型艦沱江的差異所在。

 

配置於塔江艦的海劍二防空飛彈。(資料照片/朱明攝)

 

塔江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

 

2014年12月沱江艦交艦典禮上,當時的國防部長嚴明表示,沱江艦是「亞洲最快、火力最強」的艦艇;今年7月塔江艦交艦儀式中,國防部長邱國正則不遑多讓的加碼,塔江艦是「首艘具區域防空火力小型艦」。配置了三維相位陣列雷達及海劍二防空飛彈,是否就能成為區域防空艦?這個問題不是口角春風就能一筆帶過,需要經過縝密的思辨。

 

探討塔江艦是否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前,先定義什麼是「區域防空」(Area Air Defense)。美軍聯合作戰教則 JP 3-01:反制空中及飛彈威脅(JP 3-01, Countering Air and Missile Threats)與英軍聯合作戰教則:聯合防空(JWP 3-63 Joint  Air Defence),將區域防空定義為組合機載、岸基感測器與武器系統,以防禦廣闊的區域;並說明「點防禦」(point-defense)僅能保護有限的區域。

 

另由美國海軍學院出版社(Naval Institute press)出版的「海軍作戰分析」(Naval Operation Analysis),書中第13章艦隊防空作戰(Fleet Air Warfare),將保護發射艦和艦隊的防空系統定義為區域防空系統,而點防禦系統僅能防禦發射艦本身。去年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爆發軍事衝突,亞塞拜然大量的使用土耳其製無人機而取得絕對優勢;而土耳其海軍司令部認為戰術數據鍊(tactical data links)和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是海軍特遣支隊(task group)的區域防空重要環節。

 

綜合以上,區域防空為運用中長程之防空飛彈,採橫越彈道(crossing trajectory)攔截來襲的空中目標,對本身及編隊提供了區域防空網;欲使區域防空確實有效,除了攔截系統外,早期預警亦為重中之中,然此建立於資料鏈(data link)、電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 ESM)與雷達監偵。

 

以對空監偵而言,中科院研製之CS/MPQ-90蜂眼雷達為三維相位陣列雷達,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方位、距離及高度資料,其反應速度、目標更新速率與多目標追蹤能力遠優於傳統機械式旋轉雷達,較能因應飽和攻擊;但此一雷達配置於塔江的最大缺點在於—高度。

 

忽略大氣導管效應(Atmospheric Ducting Effects)不計,使用X波段的蜂眼雷達,其超高頻(Super high frequency, SHF)的直線波(Direct Wave)特性,雷達高度決定了其偵獲掠海目標的距離。

 

若以「雷達水平距離」(distance of radar horizon)計算,蜂眼雷達以6.2公尺的高度偵測以3公尺高度飛行的掠海攻船飛彈,排除鏡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效應下約略在距離17.5公里可以發現來襲目標,當下立即發射速度達4馬赫海劍二飛彈,攔截時間不到13秒。2019年5月16日時任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中將在立法院表示,海劍二飛彈射程可達30公里;以此距離計算,蜂眼雷達在海劍二有效射程僅能偵測到飛行高度在22.85公尺以上的攻船飛彈,不到此一高度的攻船飛彈將因地球曲率而遮沒;即使及時偵知,攔截時間不到23秒。
 

上述攔截的彈指時間,加上搜尋(find)、定位(fix)、追蹤(track)、瞄準(target)、接戰(engage)、評估(assess)之攔截流程(F2T2EA)恐已所剩無幾,因應飽和攻擊都力有未逮,如何區域防空?

 

配置於塔江艦的海劍二防空飛彈,其數量及攔截距離雖然使塔江艦擁有較為完整的防空能力,但在人員、裝備的限制下導致預警能力有限,而數據鍊及協同作戰能力付之闕如,要稱之為具有區域防空的能力,實在非常勉強,遑論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其官網中對海劍二防空飛彈目標獲得的CS/MPQ-90蜂眼雷達,稱之為「點防禦相位陣列雷達系統」(Point Defense Array Radar System, PODARS),塔江的防空是點防禦、還是區域防空,不辯自明。

 

CS/MPQ-90蜂眼雷達(來源:中山科學研究院官網

 

塔江與「整體防衛構想」

 

7月塔江艦的交艦典禮上,國防部長除了指出塔江艦是「首艘具區域防空火力小型艦」外,另意有所指的補述塔江艦是遂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關鍵戰力。然而回顧2009年「迅海計畫」建案時,計畫籌建的是得以配備的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船飛彈的海上載台,在那個「創新/不對稱」尚未成為各級長官開口閉口的語彙前,或許勉強可以稱為「創新/不對稱」的先驅,突然搖身一變成為軍事戰略的關鍵戰力,際遇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過於刺激!

 

塔江所配置的各型武器,如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二/雄三攻船飛彈,其實並沒有特殊之處,能比擬創新/不對稱思維的,只有匿蹤與戰法。

 

一直以來,國人有個迷思,就是認為構型設計為外斜內傾,就有匿蹤能力;桅杆因為高度,確實有此需求,艦體在鏡面反射效應與地球曲率的天然隱蔽下,實在大可不必;最多只是減少「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 section, RCS),遞延被偵獲的時間。

 

解放軍廣泛使用米波雷達,此一僅有中俄進行研發、部署的偵蒐系統,研判具有反制匿蹤設計的能力,故解放軍在「新三打三防」指導下配置於052C及052D飛彈驅逐艦上。至於沱江或塔江艦的外型是否能有效匿蹤,參考構型相似的022導彈艇,解放軍為何沒有透過「一點突破、各型衍用」的思維,擴散至054A及056等飛彈護衛艦上或繼續研製類似載台,己提供了答案。

 

載台面對從不同角度、不同頻段及不同載台的偵蒐系統獲得的目標訊號,透過協同接戰能力(CEC)結合電戰截收與敵我識別的戰情組合作業,匿蹤性大打折扣;故匿蹤所能建構的優勢有限,已逐漸淪為對稱戰力,此一趨勢從美軍籌獲星座級(Constellation class)飛彈巡防艦,有別於自由級(Freedom class)、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濱海戰鬥艦及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飛彈驅逐艦,不再以匿蹤做為設計重點,即可見一斑。

 

至於戰法部分,以2018年解放軍南海閱兵前,國軍在宜蘭外海舉行的海空聯合操演,此一針對性極強的演練中,沱江艦、錦江級艦及飛彈快艇模擬對解放軍船團進行類似「狼群戰術」的飽和攻擊;2019年5月16日,海軍參謀長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表示,沱江艦當「航母殺手」沒有問題。

 

無論是演訓或是答詢,海軍的意圖很清楚,狼群戰術是未來塔江級艦的主要戰術。然「迅海計畫」的作戰需求很清楚,沱江和塔江為攻船飛彈的海上載台,以攻船飛彈速度及轉折點(way point),利用有利的地形進行疏散,對解放軍航空母艦戰鬥群進行360度的飽和攻擊,根本和集中攻擊的狼群戰術大相逕庭;更遑論專章討論二次大戰狼群戰術的《海軍空戰:使命必達》(The Navy's Air War : A Mission Completed),書中清楚的敘明:空中壓制將對海面或水下的狼群戰術取得明顯的戰果。

 

近年來海軍討論狼群戰術不是因為沱江或塔江,而是2017年12月當時參謀總長在國防部舉行的戰術戰法研討會中提出了研發「微型飛彈突擊艇」的構想,且劍及履及的在2018年1月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舉行邀商說明會,會中就以狼群戰術作為說明的計畫想定,4月即在海空聯合操演中進行實兵演練。

 

以「群蜂專案」為名的微型飛彈突擊艇設計建造案,日前以「不符合作戰需求」撤案,但當時提出並催生的前參謀總在撤案消息報導後接美國之音(VOA)訪問時,再次重提他主張的微型飛彈突擊艇,並堅持台灣真正需要的是「一大堆致命、機動、精準的小東西」。

 

雖然海軍司令部透過新聞稿說明,微型飛彈突擊艇受天候及海象限制大,影響飛彈發射的穩定性,不符海軍作戰需求;但也同時指出,為強化不對稱戰力,已依國防部聯合戰力規劃指導,建案籌獲沱江級後續艦。簡單的說,塔江艦的戰法已被微型飛彈突擊艇的陰影所框限,然而此舉對於建案的倫理與裝備的效能,都是極其不利的!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