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策展人黃心健。(王侑聖攝)
隨著疫情衝擊,許多美術館、博物館等藝文空間都暫時關閉,不少展覽紛紛改為虛擬形式。全球規模最大的數位藝術盛事「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也連續兩年舉辦線上展演,今年超過100個國家與單位參與,台灣由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領銜,以「島嶼壯遊」為題,共邀集22件精彩作品,呈現台灣的科技、文化、風土與環保等多元面貌。
現年55歲的黃心健,出身藝術、設計、工程與電子遊戲的背景,擅長結合互動、表演藝術、裝置藝術與動力機械等領域,探索新媒體創作的可能性。近年來,他積極投入VR製作,陸續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坎城影展最佳VR故事大獎等國際獎項肯定,表現備受矚目,今年也是他第二次替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策展。
針對今年的展覽主題,黃心健說明,壯遊(Grand Tour)源自於歐洲,意指透過旅遊的方式,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歷史與人文,同時在旅行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新的想像;壯遊這件事跟台灣也有所連結,像畢業後不知道做什麼、人生遇到挫折,在台灣環島一圈,很多事情就會找到解答。
「島嶼壯遊」也能解釋成國外觀眾從網路來到台灣,藉由線上展覽,進而感受台灣獨特的風土。此次參展的22件作品不僅是科技藝術,也強調五感體驗,像「食壤計畫」展區由黃心健、國際名廚江振誠與當代表演藝術家張逸軍共同創作,融入料理、舞蹈、行為藝術、影像與VR體驗,讓觀者以味覺、視覺與觸覺,重新反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食壤計畫」同時也是呼應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發起的運動「Taste the Soil」,該運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品嚐他們所在位置的土壤,並寄送土壤樣本給奧地利可食地球博物館(Museum of Edible Earth)典藏。
對黃心健來說,土壤蘊含了歷史與記憶,品嘗土壤象徵人類回歸初心。他認為,土壤是生物循環裡非常重要的一環,所有生物死了之後都會化作土,而土也是孕育生命最重要的元素;人類在選擇吃什麼的時候,就決定了命運,像選擇吃牛肉,就讓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被燒毀,牛隻也貢獻不少溫室氣體,進而造成氣候變遷。
然而,VR難以呈現「味道」,如何連結視覺與味覺,是此次展覽最具挑戰的一件事。黃心健發揮巧思,不採用常見、具科技感的手持控制器,而是讓觀者拿著設有感測器的盤子,當觀者在虛擬的莊園裡旅遊,有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時,可以用盤子接住,或進行其他互動,讓人聯想起盛裝料理的狀態、享用食物的記憶與感受。
VR逐漸打破藝術的框架,不再是創作者單方面的「說故事」(Story-telling)。黃心健感性說道,大家過去觀看藝術品時,常以旁觀者的角度在聽故事,而VR讓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甚至讓人身歷其境,彷彿「活進故事中」(Story-living),不只是用眼睛、耳朵,而是透過全身感受作品傳達的哲理。
此外,VR也搭上「加密藝術」(Crypto Art)的熱潮,透過加密數位貨幣NFT(不可替代代幣)交易,在區塊鏈存儲作品訊息,解決數位創作過去難辨真偽的問題。對於「食壤計畫」未來上架NFT拍賣市場的規劃,黃心健表示,團隊目前還在醞釀中,NFT結合數位藝術有很多可能性,收藏行為、買家互動都能紀錄在作品裡,彷彿作品是活著的。
他也提到,數位藝術興起之後,很多藝術家從10幾年前就開始在網路無償展示作品,NFT讓這些藝術家能在商業或金錢上獲得補償。另外,人們變得越來越重視體驗經濟,不再把擁有實體視為最重要的事情,更關注心靈能否獲得滋養,「食壤計畫」也隱含類似概念。
【展覽資訊】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