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軍方發動政變,部分民眾夾道歡迎。(湯森路透)
西非國家幾內亞5日發生政變,總統孔戴(Alpha Condé)被叛軍逮捕,政府被迫解散,憲法被廢除,國家邊界也關閉一週。
政變也造成幾內亞出口大宗鋁價格創10年新高,全球製鋁業大國、幾內亞鋁土礦的最大出口國中國,在這波政治動盪中成為最大受害者,非洲薩赫爾地區的政治局勢不穩更讓中國在西非推行的一帶一路計畫出現變數。
港媒《南華早報》(SCMP)報導,非洲中部薩赫爾地區(Sahel)多國近期出現政局動盪,馬利軍方5月24日發動政變,將臨時政府的總統、總理以及國防部長扣押在首都巴馬科(Bamako)外的軍營;查德總統德比(Idriss Deby)4月巡視受到叛軍威脅的地區時受傷,最終因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
中國想要在薩赫爾地區推行一帶一路計畫,擴大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及投資計劃,但因該地區政治情勢不穩,導致該計畫的不確定性增加。
在查德方面,該國出口大宗為石油,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印度及美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也在查德展開業務;另外,中國也和查德鄰國尼日有密切的貿易往來,包含鈾探勘權以及採礦權。
這次政變導致鋁價格創10年新高,幾內亞是生產鋁土礦的主要國家,2020年共出口了8240萬公噸的鋁土礦,約佔世界產量的25%,僅次於澳洲,主要出口國為中國與俄羅斯。
經濟複雜性觀察站(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指出,幾內亞在2019年出售價值21億美元(約新台幣581.9億元)的鐵礦石到中國,中國也成為該國經濟最主要的參與者,除購買大量鋁土礦,也在持有大量幾內亞鐵礦石股份,包含正在開發、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項目錫芒杜(Simandou)礦。
幾內亞的礦業有助於中國在鐵礦、鋁礦上擺脫對澳洲的依賴,但因為開發權、貪腐、政治不穩定以及缺乏資金等爭議,導致幾內亞和中國談不攏,擱置鐵礦業務數年。
儘管如此,中國公司仍支持鋁土礦生產商Societe Miniere de Boke(SMB)和新加坡船運公司韋立國際集團(Winning Shipping)組成的財團開發錫芒杜礦第一區和第二區。而第三區和第四區的鐵礦中,有45%掌握在英、澳跨國公司力拓集團(Rio Tinto)手中,39.9%掌握在中國鋁業(Aluminium Corporation of China)手中,剩下15%則掌握在政府手中。
儘管幾內亞軍政府承諾遵守現有的採礦協議,但不確定性仍相當高。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拉馬尼(Samuel Ramani)表示,中國所關注的是全球鋁市場的穩定,幾內亞政變將會對中國的利益構成立即風險。
他認為,馬里、查德和幾內亞一連串政變及不穩定的局勢降低薩赫爾地區作為一帶一路政策前端地區的吸引力,即使中國願意在馬里執行維和任務,但可能不會再進行重大新投資。
薩赫爾地區是北非薩哈拉沙漠以及中非蘇丹草原間,總長超過5400公里、寬達1000公里的地帶,從大西洋沿岸的塞內加爾延伸到紅海沿岸的厄利垂亞,中國視該地區為非洲重要的貿易戰略要地,也是一帶一路和非洲戰略的核心。
自2013年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政策以來,全非洲54國之中已有45國加入,中國協助夥伴國家興建鐵路、公路、發電廠等基礎設施,同時也推動「健康絲綢之路」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目前已提供全非洲53國家至少400公噸的防疫物資、協助興建非洲疾控中心總部。
中國公司正在該地區建設連接塞內加爾首都達卡(Dakar)、馬里以及幾內亞的鐵路,並於2020年和馬里簽訂協議,將會在一帶一路政策上相互合作。
美國中東研究所(MEI)專家卡拉布雷斯(John Calabrese)表示,中國之所以想要在西非及薩赫爾地區力倡和平及安全,是要保護經濟利益以及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