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台安全合作的痛點

Eric Chan 2021年09月18日 07:00:00
從美⽅的⾓度來看,台灣的不對稱作戰應基於較低的國防成本與有效作戰。(畫面合成/圖片取自國防部)

從美⽅的⾓度來看,台灣的不對稱作戰應基於較低的國防成本與有效作戰。(畫面合成/圖片取自國防部)

許多⻄⽅軍事專家都有⼀個夢想,就是台灣擁有數千枚導彈和無⼈機、⼀⽀靈活且訓練有素的常備軍、⼀個不考慮國防成本的政體、以及斯巴達般的英勇選⺠。但不幸的是,台灣沒有這種軍事結構、政治制度或社會,⽽且也不太可能發⽣急遽的變化。

 

這不意味著台灣對其防禦漠不關⼼,台灣的國家安全結構更適合威懾和打擊共產黨的「灰⾊地帶戰術」,⽽不是為未來可能的入侵做準備。在接下來的⽂章,我將重點介紹美國和台灣對威懾的看法差異,並概述美國協助台灣軍事改⾰的⽅法,同時解決中國的「灰⾊地帶戰術」以及提⾼台灣威懾或應對全⾯入侵的能⼒。

 

說⼀套做⼀套?

 

早在2000年沈⼤偉(David Shambaugh)就斷⾔,台灣在90年代所擁有的優勢與積極採購軍火等,能確保台灣的安全到2010年,正如莫瑞(William Murray)在《台灣防衛戰略再思》強調解放軍精進導彈的技術。接下來的⼗年,許多專家倡導非對稱武器,⽽台灣在2009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次提到部隊機動性和非對稱作戰的必要性。但卻在2013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強調取得新型戰⾾機的重要性,這種看似說⼀套、做⼀套的問題已成為美台安全合作的痛點,美⽅指責台灣只對浮誇的武器感興趣,但這些卻無法使台灣在戰爭中⽣存,⽽台灣則說美國利⽤其地位故意哄抬軍售,無意中削弱台灣的國防⼯業基礎,這起緣於雙⽅對不對稱和威懾的定義不同。

 

美台雙⽅對「威懾」的定義差異

 

從美⽅的⾓度來看,台灣的不對稱作戰應基於較低的國防成本與有效作戰,正如莫瑞⼀⽂主張,臺灣在中共⾶彈的威脅之下,機場與港⼝已無法殘存,不應再尋求⾶彈防禦、反潛機、柴電潛艦這般昂貴但缺乏效⽤的軍備,⽽應改採對重要軍⺠設施的疏散、偽裝、備份與加固,並儲存充⾜的重要物資,再配合強⼤的專業化陸軍擊退可能的入侵,是為「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

 

另⼀⽅⾯,從台灣的觀點來說,上述的國防改⾰因許多原因⽽窒礙難⾏,例如台⽅對「威懾」的定義與美⽅有所出入(台譯更接近「威脅」),其次也要考慮到不對稱作戰會被視為將佔去對抗中國的「灰⾊地帶戰術」的資源,再者還要考量到轉向不對稱作戰的過渡期,⽽台灣軍隊的⼠氣不如以往。不僅如此,上述的國防改⾰涉及到培訓、晉升、後勤等實務問題,這些都將引起軍⽅領導階層的強烈反對。

 

平衡防禦能⼒

 

事實上針對台灣非對稱作戰或是常規軍事能⼒的⼆元辯論,並不恰當。這並不是非⿊即⽩,⽽是應該兩者並⾏。例如代號「迅捷專案」的海軍採購,美⽅宣布的總價與國防部編列的預算額度,兩者相差⾄少160億元。⽽軍購導彈是台灣提升非對稱作戰能⼒的⽅法,實則不應該有如此之缺⼝差距。

 

過去⼆⼗年⻄⽅軍事專家不斷⿎吹台灣進⾏國防改⾰,甚⾄批評其改⾰之現況,接下來將討論美台安全合作與國防改⾰,以及如何促進美台安全合作並符合雙⽅的軍事與政治需求。

 

軍隊美國化的歷史脈絡

 

台灣軍隊⾝上的美軍特徵並不難發現,從台軍的結構、裝備、制服到部隊標誌皆可⾒⼀斑,這是幾⼗年來的合作成果,尤其是1955-1980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時代。1958 年第⼆次台海危機時,將近 20,000名美國⼈駐紮在台灣,包含防空、雷達等技術⼈員在海軍港⼝、空軍機場等培訓與整合,當時台軍的各個軍種(尤其是空軍)皆效仿美國的戰術和作戰⽅法。

 

也因此當美⽅建議台灣空軍應該傾向非對稱防禦時,不僅被視為這將佔去對抗中國的「灰⾊地帶戰術」的資源,也將會沒有考慮到其歷史、⽂化與結構等因素,這都不是僅呼籲台灣改⾰國防就可以解決的。

 

歷史脈絡:缺乏協調的安全合作

 

美台安全合作的第⼆個歷史脈絡是1979前的戰略同盟,在這之後美台雙⽅的互動越趨保守,即使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時代,台美雙⽅對於戰略⽬的也存在差異,例如美⽅將台灣定義為對抗中國共產主義的防禦堡壘,⽽同時期台灣的「國光計劃」⽬的為反攻⼤陸,⽽美台雙⽅整合協調在斷交後顯著降低。

 

正如上圖對台軍售的次數所⽰,許多因素影響對台軍售的頻率,⽽進影響台灣國防改⾰與美台安全合作。儘管近⼗年中國威脅⽇漸升⾼⽽增⾼美⽅對台軍售的契機,但雙⽅的整合協調程度仍相對低。

 

增進美台安全關係的建議

 

1.台美間應優先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協調、作戰與防禦計畫,以及國防採辦⽅法。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曾聲明,出售武器給臺灣將以不會改變該地區的基本軍事平衡。也就是對台軍售時常經過其他的複雜審核程序,因此建立定期且制度化的國防採辦⽅法將使美台雙⽅更有效的勾勒出雙⽅的戰略以及國防規劃。

 

2.協助台灣建立有效的常備軍隊與作戰部隊。美國因對解放軍的火⼒感到憂⼼便對台灣倡導不對稱作戰,然⽽因台灣國內政治與⼠氣等問題,使得國防改⾰困難重重,其中⼀有效的解⽅就是台灣緊急採購 F16Vs以作為有效的作戰火⼒並取代老舊的幻影2000與⾃製防禦戰⾾機。

 

3.對台擴展「外國軍事融資」以補強現有的對台軍售。以⾊列與其軍隊常被視為台灣軍改的榜樣,⽽美國每年提供以⾊列33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融資」,約佔以⾊列國防預算的15-20%,⽽這將是台灣獲得不對稱戰⼒的最快⽅式。

 

台灣的不對稱軍⼒改⾰在這幾年已被詳盡討論,但是不對稱作戰與威懾的定義差異、不協調的國防規劃與安全合作等,應進⾏更戰略層級的討論。

 

※本文摘自Global Taiwan Institute 全球台灣研究中⼼/作者為全球台灣研究中⼼研究員,美國空軍的資深空軍戰略家,本⽂為作者本⾝的觀點,並不代表任何機構/原標題:以現有兵⼒作戰:台灣國防改⾰與美台安全合作的另⼀種願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