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制度與滿洲人傳統的矛盾悲劇——飽受精神折磨的廢太子胤礽

岡田英弘 2021年09月21日 10:00:00
廢太子胤礽。(Public Domain)

廢太子胤礽。(Public Domain)

康熙皇帝在親筆信件中,投注無限關愛之情的對象──皇太子胤礽,其命運其實相當晦暗悲哀。康熙皇帝為了讓這位皇太子能夠鞏固地位、順利繼承紫禁城的寶座,即便其他阿哥們已經成年,也不分封爵位和領民,只讓他們在宮內擇處居住。但是,一六九六、一六九七年討伐噶爾丹的戰役中,年長的阿哥們跟隨皇帝親征,各自在指揮部隊行動的層面上大顯身手,因此皇帝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讓他們繼續維持住在宮內、無名無分的地位。於是就在噶爾丹逝世的翌年,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受封為郡王,等同於二等爵位;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受封為貝勒,等同於三等爵位,並在八旗中的上三旗,各自賦予領民。

 

讓滿洲阿哥不服的中國制度

 

所謂八旗,即是構成清朝武力骨幹的組織;大部分滿洲人都隸屬於八旗,其他像是已經滿洲化的蒙古人、漢人、朝鮮人,以及從黑龍江方面收攏而來的少數民族──新滿洲人等,也隸屬於八旗,總稱為「旗人」。這個組織之所以稱為「八旗」,是因為內部區分為八個軍隊式的集團,軍旗的顏色有黃、白、紅、藍,另外又各自區分為不鑲邊(正)和鑲邊(鑲)兩種。根據軍旗顏色和鑲邊有無的不同,分別稱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這就是八旗,特別是最前面的三個集團──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屬於皇帝直接管轄,所以又稱為上三旗。若將八旗視為各自獨立的部族也無妨;事實上,對滿洲人和滿洲化的蒙古人、漢人來說,清朝的皇帝只不過是八旗聯合部族的主席,兼任中國皇帝罷了。從部族聯合的角度來看,在滿洲人的思維邏輯中,主席是每屆都應經由選舉來決定的職位,即使現任的主席預先指定後繼者,這項指名也不具備約束力。換句話說,就算皇帝在生前立下皇太子,也絕不保證皇太子在皇帝死後就能夠繼任帝位。

 

因此,當一六九八年六位阿哥一同受封爵位,並且各自擁有直屬於皇帝的上三旗領民時,皇太子就已經不再是繼承帝位的唯一候選者,各旗的滿洲人們紛紛追隨自己的新領主,也就是受封的諸位阿哥,展開激烈的黨派鬥爭,以陰謀詭計互相陷害。皇太子地位的不穩,其實是來自於沒有長子繼承制度的滿洲人傳統。

 

換言之,這個民族原本沒有生前指定後繼者的習慣,但康熙皇帝卻採取立太子的中國式制度,其他阿哥當然無法立刻接受。他們都認為,按照舊有習慣,所有阿哥在帝位繼承權上,應該都擁有同等的資格,而他們領旗內的滿洲人,當然更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依照滿洲人的倫理規範,主從關係是絕對不變的事物;不管經過多少代,家臣子孫都必須要對主君的後代竭盡忠誠。就算是家臣步步高升,舊主勢力凋零,也不會改變。

 

不過,正如前文所述,對於滿洲人而言,自己的部族——也就是旗,就是一切,所以這種忠誠心,並不會跨越旗與旗之間的界線。對皇帝獻上絕對忠誠的,在上三旗之中也只有被稱為「包衣」(家人)的直屬滿洲人,至於其他滿洲人則只對擔任自己領主的阿哥負有忠誠的義務,對於皇帝的所作所為,並不會直接留心關切。而八旗整體之所以能保持團結,也只是基於各旗領主與皇帝之間的個人聯繫罷了。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六位阿哥被分封到各旗,至此為止的黨派鬥爭,又加上了爭奪帝位的新要素。滿洲人們各自為了讓自己的領主成為下一任皇帝,使盡各種陰險的手段,檯面下的鬥爭,可說是暗濤洶湧。

 

皇太子失勢

 

在這種局面下,地位最為脆弱的,就是被大家鎖定的皇太子。看看毛澤東生前指名的後繼者──劉少奇、林彪、江青等人後來的命運就可以知道,沒有比皇太子更加危險的位置了。況且,和毛澤東一樣,康熙皇帝不僅長壽,在位期間長達六十一年,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例子。因此,皇太子必須無限期承受來自兄弟們懷有惡意的眼光,而且為了避免失去父皇的信賴,任何事情都必須默默地忍氣吞聲,他的辛勞與苦楚,可說是難以想像。

 

一七○八年的秋天,康熙皇帝帶著皇太子和大阿哥等人,前往南蒙古東部進行圍獵。這時,康熙皇帝突然召集了諸王、大臣、侍衛、文武百官到行宮前,令皇太子跪下,淚流滿面地說道:

 

「我承繼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皇帝)所留下的偉業,至今已經四十八年了。在這段期間中,我兢兢業業地愛護臣子、惠養百姓,為了讓天下維持安樂而努力。現在看見胤礽,不學習先祖的德行,不遵從我的教誨,作惡虐民,暴戾和胡作非為的程度,過分到讓人說不出口。我已經包容了二十年之久,但是胤礽的惡行卻變本加厲,藐視朝廷諸王、貝勒、大臣、官吏,依權仗勢,糾集黨羽在我身邊窺伺,就連我日常生活上的一舉手與一投足都不放過。在我想來,國家只有一位君主;既然如此,那胤礽又怎麼能夠恣意妄為地凌虐、毆打諸王、貝勒、大臣和官吏呢!平郡王訥爾蘇、貝勒海善、鎮國公普奇等人都被毆打,大臣、官吏甚至是兵士、馬夫,很少人沒有受到荼毒。我之所以知道這些事情,是因為眾臣裡有人論及胤礽的行事作風,結果這些人卻遭到胤礽的敵視,甚至被胤礽恣意鞭打。因此,關於胤礽至今的作為,我從來沒有叫諸臣來問話。

 

我巡幸陝西、江南、浙江等地之時,借住廬舍、搭船航行,從未逕自外出一步,做出任何一件擾民的事情。然而,胤礽和他的下屬卻為非作歹、恣意妄為,簡直就讓我羞愧到難以啟齒。此外,他還派遣使者,在途中攔截從蒙古前來獻馬給我的人,擅自取走馬匹,引起蒙古人的不滿。種種惡形惡狀,難以勝數。即便如此,我內心還是期待著他會悔悟,改過自新,因此一直隱忍包容到現在。

 

我深知胤礽天性奢侈,於是讓他乳母的丈夫凌普擔任內務府總管,方便他取用想要的東西。殊不知凌普這個人更為貪婪,招致包衣下人(皇帝的奴隸)的怨恨。我在胤礽年幼之時便諄諄教誨說,我們使用的所有物品,都是來自民脂民膏,不可不節儉。但是,他並未聽從我的教誨,極盡奢侈之能事,逞凶作惡的作為更加荒唐,簡直就像是要將我的其他兒子從世上徹底剷除掉一般。在十八阿哥患病之時,眾人都顧慮我年事已高,沒有人不為我擔心;但胤礽雖然是十八阿哥的皇兄,卻毫無友愛之情。被我斥責之後,反而憤而發怒。更詭異的是,他每天晚上都會悄悄靠近我的帳篷,從縫隙中窺伺。

 

以前,索額圖曾經偷偷協助他,圖謀大事;我知道這些事情,於是將索額圖處死。如今,胤礽則是想為索額圖報仇,結成黨羽,導致我現在日夜不得安寧,擔心今日是否會被下毒,明日是否會被暗殺。先祖的弘大偉業,怎麼能夠託付給這種人呢!加上胤礽生來剋母,這在過去的人的說法,即為不孝。我自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披敝褥,足履布襪,胤礽所用的物品,全都遠遠勝過於我。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不夠,擅自取用國庫的財物,干涉政治。這種人最後一定會敗壞我國,荼毒萬民。要是讓如此不仁不孝的人當上君王,祖業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三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

 

說完,康熙皇帝撲地放聲大哭。

 

廢黜皇太子

 

皇太子被逮捕,康熙皇帝則因悲痛過度而失眠。他連續六個晚上夜不成眠,喚來眾臣,一邊說話一邊啜泣。此外,他也說了以下這些話:「看胤礽近來的舉止,感覺不像普通人會有的樣子;白天大多昏睡不起,到夜半才在進食,喝酒的話就算喝上數十大杯的酒,也不會醉。在神明面前焦躁不安,沒辦法好好地行禮膜拜,遇上下雨、打雷之時,更是渾身顫抖,不知如何是好。生活作息紊亂,說話也是顛三倒四,似乎是精神病的樣子,是不是被什麼鬼怪纏身了呢!」

 

康熙皇帝回到北京後,正式發表廢黜皇太子的聲明,將被廢位的皇太子幽禁在咸安宮。迄今為止,反皇太子陰謀的核心人物一直是八阿哥胤禩,然而在皇太子被廢後,大阿哥胤禔便立刻推薦胤禩作為皇太子的繼任人選,胤禩在私底下策劃陰謀的樣貌因此浮出檯面,康熙皇帝於是憤而剝奪胤禩的貝勒爵位。同一時期,三阿哥胤祉告發胤禔請求喇嘛對廢太子下詛咒。康熙皇帝命令侍衛搜索廢太子的宅邸,果真找到用來詛咒的十多個物品,於是胤禔也被剝奪郡王的爵位,並被監禁。後來康熙皇帝前往南苑狩獵,順道召喚廢太子前來見面。廢太子彷彿是換了個人似的冷靜沉穩,完全忘卻過去事情的樣子。康熙皇帝見狀,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十分歡喜,更加確信廢太子過去是被施法下咒的想法。

 

翌年、也就是一七○九年的春天,胤礽再次回到皇太子的位置,但是這對曾經受到傷害的皇太子而言,在精神上無疑是比過去還要折磨人的每一日。一七一一年,康熙皇帝聽聞大臣們結成皇太子黨、召開酒宴。於是處死步軍統領托合齊等人。翌年(一七一二年),胤礽再次被廢黜,幽禁於咸安宮。自此之後,因為後繼者問題痛嘗教訓的康熙皇帝,終其一生都沒有再次興起立皇太子的念頭。當時康熙皇帝五十九歲,廢太子三十八歲。後來只要有大臣諫言立太子之必要性時,據說老皇帝必定會勃然大怒。

 

作者簡介

岡田英弘(おかだ ひでひろ)


  一九三一年生於日本東京,一九五三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專攻滿洲史、蒙古史,在中國史、古代日本史、韓國史等領域也多有鑽研。一九五七年,二十六歲以《滿文老檔》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賞」,為日本史上最年輕的得獎者。曾經前往美國與西德等地進行研究,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二○○八年獲得蒙古國頒發之北極星勳章。二○一七年過世。

  著作甚豐,已出版的繁體中文版有:《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中國文明的歷史》(以上由八旗文化出版)、《從蒙古到大清》等。

校訂者簡介

鄭天恩


  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翻譯。譯有《文明的遊牧史觀》、《凱爾特.最初的歐洲》、《人民解放軍的真相》、《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以上由八旗文化出版)、《來自擇捉島的緊急電報》、《最後的帝國軍人》、《珍珠港》、《東方直布羅陀爭霸戰》、《日本人的界限》(合譯)等書。

譯者簡介

廖怡錚


  畢業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史研究所、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別科。著有碩士論文《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專書《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譯有《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以上由八旗文化出版)、《巨龍的胎動》、《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從東南亞到東協》。

 

※本書擷取自《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