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初探台灣整體的防衛構想

宋磊 2021年09月22日 00:00:00
國內不分朝野應支持國軍持續對外採購,無論是傳統建軍或是不對稱戰力採購,對台灣而言皆相當重要。(M110自走砲火力射擊/攝影:張哲偉)

國內不分朝野應支持國軍持續對外採購,無論是傳統建軍或是不對稱戰力採購,對台灣而言皆相當重要。(M110自走砲火力射擊/攝影:張哲偉)

面對中國解放軍的威脅,軍方的建軍標準已朝向傳統與不對稱的方向前進;對於共軍的威脅,我軍更是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心態備戰!

 

長期而言,台灣遭受中國的文攻武嚇,無論是政治上的脅迫,或是軍事上的恫嚇,台灣人民雖早已習以為常、但也積極努力建軍備戰,不讓解放軍有逾越的可能。傳統上,國軍的建軍目標,傳統建軍為主、不對稱建軍為輔,隨著中國解放軍快速的發展,解放軍三軍與火箭軍的實力已不容小覷,在此情況下,台灣的建軍發展是以傳統建軍、不對稱建軍的雙重目標為主,兩者之間有何差異?以下為分析論述。

 

所謂的「傳統建軍」,主要是國軍針對傳統戰爭的目標進行建軍,客觀來說,空軍為持續獲得制空權,自然需要獲得新式戰機方能成立,空軍採購F-16V戰機的政策就顯得更有其正當與目標性。

 

陸軍為獲得反登陸、陸戰的優勢,對美採購M1坦克重戰車與M109A6自走砲車,雖然採購數量有限,但整體來說對於陸軍傳統戰力仍有相當大的進步。

 

海軍基於制海作戰的需求,近年先後推動潛艦國造、國艦國造與採購新式派里級巡防艦,海軍的作法除了是強化制海、反登陸作戰外,更是希望透過軍艦與潛艦的兵力建構,達成嚇阻解放軍對我的海上封鎖。

 

所謂的「不對稱建軍」,主要是國軍針對敵軍的痛點,發揮以小搏大的戰鬥精神,在戰略上擾亂共軍的攻台步驟,在戰術上拖延共軍登陸上岸的時間。具體建軍包括建立情偵系統的情搜、智慧水雷的採購、岸基反艦飛彈的建軍、飛彈快艇的建造等皆為具體的政策。這類型的建軍,兵力數量上少於傳統的作戰部隊,兵力結構也相較於簡單明瞭,但對於防範解放軍攻台能造成十足的殺傷力。

 

舉例來說,近期海軍有意採購的岸基魚叉反艦飛彈,恰好為彌補我國海軍在水面艦上不及於中共海軍數量上所進行的建軍,數百枚的岸基反艦飛彈,部署在陸地享有機動、隱匿等優勢,作戰中具有壓制敵軍水面艦的能力,這筆軍購對台灣在制海作戰享有更多優勢,也會迫使中共解放軍增加防禦成本,大幅降低中國對台動武與海上威脅我國的機會。

 

因此,國內不分朝野應支持國軍持續對外採購,無論是傳統建軍的採購,或是不對稱戰力的採購,對台灣而言皆相當重要,同時進行才能壯大整體軍力,增加對解放軍的嚇阻!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