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戶時代的日本工商業活動相當發達 為何沒有像英國一樣發生工業革命?

洪椿旭 2021年09月18日 09:00:00
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的第一幅《日本橋》,繪於1833年(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的第一幅《日本橋》,繪於1833年(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曾出現了相當發達的、影響深遠的工商業活動,可終究還是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到底是什麼原因?

 

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因素,但是最為關鍵的、有說服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過剩」。隨著戰國時代的結束,日本迎來了人口的大爆發;到了1800年,日本和中國一樣進入了人口過剩時代。

 

人口壓力一大,就很容易僱用到只需最低生存費用的勞動力。這對於需要手工操作的工業或者農業的發展當然是好事情,但是對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也就是「工業化」來說,就成了相當不利的因素。

 

而英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以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改良蒸汽機,圖表3-4)為首的英國的發明家們,能傾注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來進行研發?

 

▲圖表3-4 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蒸汽機。(大是文化提供)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19世紀初期日本和中國的情況相當類似。中國在人口數量猛增的同時,勞動生產率卻在倒退。中國的歷史學家們研究了當時長江下游的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發現「單位土地面積上投入的勞動力增加」導致了人均生產量的下降。

 

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為「邊際效益遞減」。例如,種一畝地的莊稼,兩個人一起工作時比一個人收穫多,但是如果兩個人變成三個人,三個人變成五個人的話,生產效率就會急劇下降。

 

(延伸閱讀:江戶時代有吃有喝還能到處玩!全都歸功於「它」的使用率提升

 

在農業生產中,如果沒有投入帶有超級效果的種子或化學肥料,都會出現明顯的「邊際效益遞減」現象,所以在農業生產中投入了超過適當數量勞動力的社會,其生產效率就會下降,人均所得也會隨之減少。

 

所以,近代化的發展,就是透過提高生產效率來主導整體經濟的成長過程;而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將培育重點放在製造業。

 

製造業的「收穫遞增」現象不同於農業生產的「收穫遞增」現象,最為典型的例子是20世紀初,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具有革命意義的福特T型車(FordModelT,圖表3-5)。

 

▲圖表3-5 福特公司生產的福特T型車(1910年)。(大是文化提供)

 

1908年T型車剛剛投入市場時,年產量不過1萬輛,銷售價格是825美元,換算成2017年的物價是2.25萬美元(按:約新臺幣62.8萬元,一美元折合新臺幣約27.9元)。

 

那個時候福特生產的T型車外觀粗糙,價格昂貴,所以沒有什麼人氣。但是隨著福特在1910年成立的「高地公園」(HighlandPark)工廠,引入了劃時代的工程技術──流水線作業(圖表3-6),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圖表3-6 1913年的福特汽車生產線。(大是文化提供)

 

當然,流水線作業不是福特的發明。是福特在訪問了芝加哥屠宰工廠之後,才產生使用流水線配裝汽車的相關靈感。當時屠宰工廠的模式是,先用鐵鉤把家畜掛起來,使之移動,然後有數十名工人上前,每人只卸下自己負責的那個部位。但是汽車太過笨重不便掛起來,福特就把流程改為將汽車放在巨大的輸送帶上。

 

結果,生產效率從1909年的年產1萬輛猛增至1918年的66.4萬輛,而到了1922年,產量已達到130萬輛。勞動力的投入相同,產量卻急速增長,所謂的「學習曲線」就出現了。

 

(延伸閱讀:上古最高權力的「天皇」如何取得政權?國名什麼時候開始被定為「日本」?

 

工人熟悉自己的工作,可以省略沒有必要的技術環節,同時也解決了生產流程中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人均生產量逐漸提高。工人人均生產量的持續增加,降低了生產一輛汽車所需的成本,而且流水線的作業也降低了不良率。

 

後來,福特T型車的價格從1909年的825美元降到1914年的440美元(見下頁圖表3-7),而到了1922年則降至319美元,如果按2017年的物價來換算的話,只需4,662美元就能買到。在短短的13年間,福特T型車價格直降60%,民眾再也沒有理由不買汽車了。

 

觀察此圖可以發現,T型車產量暴增的同時價格也在持續下降。所謂「規模經濟」的出現引發了產量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和價格下降。1917年前後產量增速減緩是因為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福特公司開始生產軍需品。(大是文化提供)

 

為了避免誤解,在這裡需要補充一點:1800年前後的日本德川幕府也好,同時期的中國長江下游地區也好,並不是停滯不前、沒有發展的。當時日本有人培育出了新品種菊花和喇叭花,而中國則開始利用剩餘勞動力栽培棉花,經濟在整體層面開始了「分工」操作,並出現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的新產品。之前各個農戶單獨生產的棉布,也開始由專業農戶專門生產,這些當然是毫無疑問的進步。

 

不過,這些進步還不能被稱為工業革命,更適合被稱為「勤勉革命」,這是由兩個革命之間的性質差異所決定的。如果說工業革命是減少人的勞動,提高對機器的依賴度的話,那麼「勤勉革命」則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廉價勞動力以實現經濟的增長。

 

19世紀的日本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在1660年和1810年,以名古屋為中心的濃尾平原地區,家畜數量分別為17,825頭和8,104頭,也就是說整整減少了54%。這說明在1660年代人們還使用牛馬進行耕種,而到了1,810年農民幾乎不使用家畜耕種了。

 

人口數量增加,勞動力變得廉價,所以農民用人力替代家畜從事農耕生產了。也就是說,當時的社會是透過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來增加社會總生產量。

 

*本文摘自《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史: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洪椿旭
 
畢業於延世大學史學系,並取得明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自1993年起擔任韓國金融研究員,於韓國國民銀行與國民年金等代表性的金融機關中擔任經濟顧問。

 

2016年被《朝鮮日報》選為「最令人信賴的股市分析家」。著作有《讓錢滾動吧》與《匯率的未來》等十多本的著作,最近開通了YouTube頻道「洪椿旭的經濟課筆記」,致力於將困難的經濟及金融市場知識,用簡單的方式傳達給大眾。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