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父親人生因918改觀 每次說到張學良就咬牙切齒 

單永信 2021年09月19日 00:00:00
作者父親到年老仍就耿耿於懷的就是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為那讓他對亡國奴的感受刻骨銘心。(維基百科)

作者父親到年老仍就耿耿於懷的就是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為那讓他對亡國奴的感受刻骨銘心。(維基百科)

作為所謂的外省二代,9月18日這個日子對筆者而言蒼白到近乎無感,雖然知道九一八的意義,但這遠不如對當時仍健在的老父刻骨銘心,因為其人生從1931年9月18日起完全改觀!所以不提則已,只要每次說到張學良就咬牙切齒,認為如果不是這個人的不作為,家鄉不會那麼快在九一八後被日本人佔領。口中就是個妥妥的官二代,手中掌握龐大資源卻辜負拋棄東北父老,在九一八事變的關鍵時刻腳底抹油、貪生怕死的懦夫,其無能與貪生怕死更導致之後東北人民的悲慘命運。爸爸從不是個言語刻薄的人,口中會發出如此充滿不屑的評語,當事人除非人格低劣到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份上,斷不會有這般負面敘述,當時就好奇口中其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直到年紀漸長。

 

實力強大的東北軍

 

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了北伐,型式上完成了中華民國的統一,但實際上政府直接掌握武力只有國民革命軍,各地方擁有的區域武力甚至不輸中央,當時特別具有實力的幾股勢力包含了東北軍(奉系) 四川軍(川系)等,其中又以東北軍閥張作霖的軍力最強。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中,關外的東北是少有的樂土,在北伐前各地的軍閥混戰中大多能置身事外,南方的革命政府又鞭長莫及,所以在關內都打成了一鍋粥的糜爛狀況下,東北反而能利用肥沃的土壤與豐富的煤鐵礦藏的優秀條件發展農業與重工業,奠定其國中之國的基礎,也因此培養出了東北軍。

 

同一時期在東北有另外支敵對的軍事力量就是日本的關東軍,這本來是為了保衛在東北所擁有的南滿鐵路產權而成立了鐵道守備隊,後來為了配合進一步控制東北的戰略企圖而擴編成為關東軍,所以在這片土地上同時有兩個敵對的軍事力量存在。

 

九一八事變由來

 

自從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就不斷覬覦我國東北地區,這片土地不但農產富饒,又能提供進一步軍國化的豐富煤鐵礦,並且能與當時已經成為殖民地的朝鮮半島連成一線,成為拱衛日本帝國防禦蘇俄的國境防禦線,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勝利後,繼承蘇俄在東北全部既有權益,也因此對東北有了進一步的控制權,1931年9月18日日本為了製造事端以挑釁東北軍,主動炸毀其南滿鐵路的柳條溝段,並誣指東北軍造成此次破壞事件, 當天晚上就砲擊東北軍所在營盤北大營並且攻佔瀋陽。面對這樣的突襲,東北軍多次向指揮東北軍的張學良要求反擊,但是張多次下令不抵抗以候進一步命令,也因此連續數日也錯失了制敵機先的最佳時間點,因此東北軍沒有全面抵抗日軍的不斷進逼,日本關東軍只用了不到三個月,便佔有了當時的東北三省!

 

父親到年老仍就耿耿於懷的就是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分兩種;自知敵我軍力懸殊而不以卵擊石而保存實力,或是消極避敵未戰而先怯! 九一八事變發生當時,元凶的關東軍以第二師團不滿建制的萬人為主,而當時東北軍即在瀋陽就有超過一萬兵力,光遼寧省境內就有六萬駐軍,除了東北軍本來就配屬的武器外,更有中國首屈一指的沈陽兵工廠與超過200架陣容的東北空軍(獨立於中央空軍之外)作為後盾,客觀上的實力絕對能與關東軍一博,而非最終未戰而降的結局! 筆者評估其最終的不抵抗屬於後者,亡父並非歷史學者,只是大時代中微不足道的塵埃,那年他七歲,自此後只要經過家鄉的城門都必須向守門的日本軍人鞠躬問好。因為自幼的教育使然,父親的日文比中文流暢,他對於亡國奴的感受刻骨銘心,因為九一八後就沒有國家了。

 

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放棄東北後帶動了整體士氣的一瀉千里,畢竟連家鄉地盤都淪陷了誰會支持?淪為客軍是不堪的歲月,畏敵如虎的情況下使往日號稱精銳的東北軍退入關內後表現大不如前,1932年的長城抗戰中日軍利用手頭僅有的128名騎兵就輕而易舉地,佔領東北軍將領湯玉麟防守的熱河省會承德!八年抗戰期間東北軍餘部表現實無可圈可點之處。

 

充滿爭議的張學良

 

老父的口中那位懦夫是誰?張學良是奉系軍閥張作霖長子,,1928年張作霖因對抗蔣介石統一全國的戰事節節失利,無法抵抗國民革命軍北伐下而退守山海關外,乘火車專列北返瀋陽的途中,於6月4日凌晨五時途經皇姑屯段時,被意圖阻其北返的關東軍埋設的炸藥炸死,之後張學良懷抱對關東軍心懷血海深仇的恨意;一面依其父的遺願全心減少日本對東北的干預,另一方面全力貫徹中國統一的目標,宣布東北地區接受國民政府領導,降下代表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並且升上南京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這是非常具有指標性的動作,因為象徵著北伐正式告一段落,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統一中華民國的國父遺願。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北伐收復北平後能夠兵不血刃的迅速收復東北,張學良的功不可沒,也難怪即使後來有九一八的不抵抗而喪失東北及西安事變的歷史爭議,蔣介石始終保全他!

 

後世對於張學良其人的評價兩極,尤其兩岸對其歷史地位的功過南轅北轍,國民黨方視為民族罪人,共產黨卻以此人為民族英雄,歷史不能重來,所以我們也無須臆測,當時東北軍如果與關東軍大戰之後誰勝誰負?但是能確定的是以日本謀奪東三省的狼子野心不會消停,即使當日未能得逞,以後必定還會利用各種事端遂行其目的,只是讓後人不解的是,日本人為何能如此輕易的拿下東北? 張學良晚年接受的採訪已經說明一切,九一八至今近百年的往事俱亡矣!筆者認為這種爭論即使蓋棺也無法認定,身為台灣人,自己最驕傲的就是這片小小的土地擁有巨大的包容力,這些年遊歷的許多國家都受到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所擾甚至生靈塗炭,感謝神這些困擾都是台灣未曾發生的,期盼島內各個族群的情感能夠長久,政客們不再操弄族群矛盾以獲利,面對彼岸的威脅所有同胞都能做到心懷同島一命的休戚與共。

 

※作者為關注近代史與戰史和時事的工程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及紐約佩斯大學MBA。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