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台灣重要的在野黨,國民黨必須要問一下自己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一艘船。(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忒修斯之船(英語:Ship of Theseus),亦稱忒修斯悖論,簡單來說就是,一艘船上的木頭部件慢慢朽壞,人們也隨之替換木頭,直到所有的木材都不是原來的木材,那麼,這一艘船還是原本的那一艘船嗎?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在台灣上面體現。台灣歷經各種不同時代的殖民、治理,哪怕到民主化之後,也經歷過不同政黨的輪替,台灣又是什麼,台灣還是原本的那一艘船嗎?
有人主張,船,還是那一艘船,只要他的原本概念還在,他的原本目的還在,那還是同一艘船。
台灣不管是在野黨,或者是執政黨,隨著民主的過程以及世代的交替,每一代人的觀念都會變化,每一代的國家、政黨、團體,哪怕是宗教,都會有看法政策的不同。
但民主化後,每一代的汰換,都是乘載著相同的目的,讓在台灣的人民持續生存,生活、繁榮、富裕,以及在自由法治的社會下茁壯。只要乘載類似的概念,那儘管一代一代的汰換,台灣還是台灣。這一艘船還是同一艘船。
引子有點長,不過談到最近的國民黨的選戰,許多人都有評論。有競逐者說,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並非正統,有些人論辯說,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是過去的國民黨。做為一個台灣重要的在野黨,必須要問一下自己,國民黨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一艘船。
老一輩的黨員,常會講著復興中國,這種思鄉情懷,是可以理解的。台灣的歷史錯綜多元,我們經歷過不同時代、不同國族的治理。
我們可以理解,不同世代的人對「中華民國」的情懷,有一部分比例的國民,確實都有這種生長背景,他們經歷過大時代的變動,戰火的洗禮,但不管是誰執政、在野,對於生活在這塊土地,追求發展、進步的公約是存在的。
要知道,當初國民黨革清朝的命時,那些中國國民黨先烈所追求的,在當時都是劃時代的改革。從帝制到共和、議會民主,許多概念包含民主、法治,國際外交,哪
記得在一場辯論會中提問人提到,要主張叫國民黨、中國國國民黨,還是台灣國民黨,在辯論會上,幾乎所有主要競逐者都同聲一氣,只能是中國國民黨。但是這個同聲一氣,追求中國國民黨的稱謂的其中一位候選人,又爭著、去跟中共對口,簽和平備忘錄?
不要忘記當初孫文先生的二次革命,就是在反對獨裁的袁世凱。也不要忘記,當初「中華民國」建立要「五族共和」。
想請問現在,習近平的所作所為,是獨裁還是開放民主,現在的政權,與藏族、蒙族、回族的關係又是如何?這有符合中國國民黨的初衷嗎?那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不但不發動三次革命,追求「中國」的民主自由,還想跑去簽兩岸和平備忘錄,這不是搞笑嗎?
如果國民黨的目的是要服務在這個土地,哪怕是心中想像上的對面土地的國民,過著繁榮、法治、民主、且永續的生活方式,那他們主要的討論,應該要持續在這個主題上辯論。
要不然這艘船,就不是原本的船。如果不是原本的船,為何不建一個更新、更好,更可以在民主社會生存的現代化船艦,做一個新時代的在野黨,與執政黨跟其他在野黨好好的競合,為台灣寫下新的篇章呢?
※作者為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