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委會救濟台東釋迦農的政策荒腔走板

焦鈞 2021年09月25日 07:00:00
既然中國禁了台灣的釋迦,那麼政府就應正大光明拿錢補助,讓農民先度過今年這一關再說。(圖片取自農委會)

既然中國禁了台灣的釋迦,那麼政府就應正大光明拿錢補助,讓農民先度過今年這一關再說。(圖片取自農委會)

稍具經濟學或理解生產關係的人,都能一眼看懂市場機制、計劃生產與補貼政策這三個命題,但其背後深層意義,以及對農業政策擬定,到底有何等巨大關連,從此次中秋連假期間中國官方再次對台灣進口水果發出禁令可以看出,這三項命題扮演的「背後靈」角色,讓政策制定荒腔走板;而外界似是而非的解讀,更無益解決農民困境。

 

農委會第一時間宣示對中國採取WTO爭端機制解決,也就是一狀告上國際法庭的意思。WTO是一個強調尊重市場機制、排除關稅壁壘、建立平等貿易的組織,簡單地說它的精神就是認為「地球是平的」;但在後全球化時代,美國主導國際秩序遭遇挑戰,所謂的尊重市場機制幾已不復存在,不斷就出現的戰略圍堵、國際制裁等,早已讓自由化議題成為左派人士嘲諷的對象。

 

即使在一國之內,要真正做到尊重市場機制運行,也亟其不易。姑且不論這是否與資本主義走上末路有關,追逐金錢至上的商業運作法則,早已對「市場」不知重新定義多少回──市場,與其遊戲規則,是由資本家來決定。市場機制站在社會公平這一端,似乎是個笑話。但每一國政府一定都會高喊市場機制、尊重市場機制,來捍衛其統治正當性,或者換的角度說,是為其掠奪國家資源找到合法性基礎。

 

計劃生產正是一個與市場機制背道而馳的命題,卻也是解決農業產銷調節問題的最好用的法寶。不過高舉資本主義運行的民主體制國家,是不可能在檯面上實行農業計劃性生產,因為早已奄奄一息的農業,在各國政府眼中只是個「沒有前途的產業」,農業大國的農業生產早已托拉斯化,跨國食品公司壟斷農民的生產方式;小農體制的農業弱國,只能任其宰制。

 

於是乎,最能體現社會主義精神的歐洲,都得每年花上數百億歐元來補貼農民,更遑論資本主義大國的美國,更是以此為後盾強勢將其農產品「侵略」其他農業弱小國家。很不幸,台灣就是一個農業弱小國家,我們無須繼續活在上個世紀60年代台灣農耕隊在海外的傲人成績,也不必再喊著的水果王國、養殖王國這樣的虛名,因為我們周邊鄰國早已默默超車,這些美名已是過去式!

 

既然中國禁了台灣的釋迦(99.99%都是台東特有的「鳳梨釋迦品種」),出口量達到產量的1/2,那麼政府就正大光明的拿錢補助,讓農民先度過今年這一關再說。因為,明眼人都知道,中國政府是不可能收回成命,即使派出「密使」溝通也枉然。而所謂分散市場風險,把鳳梨釋迦轉單到其他國家,也不可能在短短二個月內(每年鳳梨釋迦的出口從11月底開始啟動)找到一個替代市場;道德勸說民眾搶購鳳梨釋迦,豈不造成其他同季節水果的市場排擠效應。

 

各式各樣的救濟手段,都忽略了從源頭針對外貿市場的農產品計劃性生產,實行的補貼措施又無法直接嘉惠農民,同一時間卻要將這個棘手問題搬到市場機制底下的遊戲規格處理。看來,台東鳳梨釋迦農,只能自求多福,看看老天爺能否來個秋颱從台東登陸之後,一次性解決出口禁令下的過產滯銷問題。

 

※作者為《水果政治學》作者、策略顧問公司執行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