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成立的新印太戰略聯盟「AUKUS」。(湯森路透)
最近,國際大事當中之最,非AUKUS的建立莫屬。這項新協議讓法國在2016年與澳大利亞簽署的價值699億美元的軍工合作協定泡湯,引發法國召回在美國與澳大利亞的大使。這一協定重創AUKUS協定三國與法國的關係,使號稱“歐洲之盾”的北約陷入進一步撕裂當中。但落實一這協議,將直接改變印太區域的權力平衡,收功長遠。
AUKUS協議三方都有自己的考慮,其中澳大利亞的考慮有高度合理性。
二戰時期,各大國生產武器、飛機、大炮等的能力比較接近。但發展到現階段,武器裝備的形式和技術含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到子彈、手槍、自動步槍,大到戰略轟炸機、運輸機、航空母艦等,不同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既體現各國科技和製造能力的最高水準,也體現著各國國力的競爭,按照最新的統計,目前全球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要說能夠完全自主生產海陸空(還要包括“核”與“太空”,即核武器和各類軍用衛星等)全套武器裝備的國家,只有美、俄、中三國,而且這三國的水準落差極大,即便是被認為是除俄羅斯外歐洲軍工體系最健全的法國,也無法做到全系武器裝備獨立自主。
面對中國日漸升溫的威脅,澳大利亞考慮為自己建立一支有戰鬥力的艦隊,選合作夥伴自然要挑能夠生產最先進核動力潛艇的美國。考慮到目前全球只有6個國家擁有核動力潛艇——美國68、俄羅斯29 、中國12 、英國11 、法國8 、印度1,澳洲將成為第7個,而且擬建造的數量是8艘,與法國數量相當,這種考慮的合理性就更容易理解。
《紐約時報》9月17日發表一篇題為《法國稱之為“背叛”的美國防務合同背後:秘密會談和一項隱藏議程》(Secret Talks and a Hidden Agenda: Behind the U.S. Defense Deal That France Called a ‘Betrayal’)的報導,根據對英美官員的採訪,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澳大利亞就與華盛頓接觸,表達有意取消2016年與法國達成的常規潛艇合同,理由是澳擔心使用常規柴油動力潛艇航行範圍有限,很容易被中國人發現,而且首批潛艇需要15年才能下水,法國潛艇在交付時技術裝備就已經過時。而英美設計的可更寧靜航行的核動力潛艇艦隊,可以降低在南海巡邏時被發現的風險。當拜登政府開始認真與澳大利亞和英國討論其新戰略對抗中國時,法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的12艘潛艇的合同實際已經被判死刑。美澳英三國當然知道法國如果失去史上最大一筆軍工合同會是什麼反應,參與談判過程的人員被限制在極小範圍。
從澳大利亞的立場來說,這種選擇完全可以理解,要對付中國咄咄逼人的全方位壓力,從長遠來看,必須很好的武裝自己,兩國對峙,最後都得依靠軍事力量。從短期來看,與美國結盟,除了能夠得到品質優秀得多的核動力潛艇之外,還能直接得到軍事幫助。有消息稱,為了讓核潛艇儘快在南太平洋實現定期巡邏,作為一個臨時步驟,美國正計畫在向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斯特林基地(HMAS Stirling),調派部分「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這意味美澳在南太平洋對中國的扼制更大,對中國海軍將形成強力遏制。
澳大利亞決定取消購買法國常規潛艇的560億歐元(約699億美元)合同,轉而購買美國的核動力潛艇,這在巴黎引發了極大的憤怒。因為這既涉及到法國一個行業的生存前景(軍工需求並非無限),更傷害到法國以歐洲中心自居的大國幻覺。法國總統馬克龍已下令召回法國駐坎培拉和華盛頓的大使,這是前所未有之舉。據法新社9月19日報導稱,提出競選明年法國總統的右派候選人貝特朗在接受RLL/LCI/Le Figaro聯合採訪時強硬表態說,應該敦促召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非同尋常的峰會,在峰會上,「我們必須問美國人提出信任問題:你是否尊重我們,北約盟約將走向何方?」「問題是要知道,對美國人來說,我們是否也算數,或者我們是否是第二等人。」左翼的總統候選人、共產黨人法比安-魯塞爾(Fabien Roussel)同一天也在法國國內廣播電臺上敦促法國啟動大動作回擊, 「立即退出北約的統一指揮」。
對美國來說這也不是小事情,據一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這項技術是非常敏感的。坦白說,這在許多方面是我們政策的一個例外,我預計今後在其他情況下也不會這樣做。我們認為這是一次性的,」這位官員還特別補充說明,華盛頓只在1958年分享過一次核推進技術( nuclear propulsion technology)給英國。回溯拜登政府8個多月的執政,這是拜登外交中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
法國雖然沒有召回駐倫敦大使,但法國外長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週六在法國電視二台發表講話,指出這是一場「嚴重的危機」,並譴責坎培拉和華盛頓耍「兩面派」,並諷刺地提到英國「永遠都是機會主義者」,並稱該國是「汽車上的第五輪」。9月19日,英國新任外交大臣麗茲特魯斯(Liz Truss)在《每日電訊報》發表的專欄文章中寫道,該協議表明英國準備「堅定地捍衛我們的利益」和「我們對印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的承諾」。詹森首相將這一整合過程與二戰之後美英軍工科技全面整合相比較,指出,協議意味著未來數十年,澳英美將展開世界上最複雜、最具挑戰性,也是尖端科技含量最高的科技和軍工複合體全面整合。
法國如果換位思考,對這樁盟友間的買賣必須利益優先也許多點理解之心:尋常人買個普通商品,都要貨比三家,挑選性價比最好的商品購買。699億美元、涉及國家防衛能力的艦隊建設,澳大利亞的考慮其實是合理的,畢竟不能為了盟友間的友誼而置自家的國家安全於不顧。
最尷尬的其實是歐盟,說起來歐洲防務由歐盟統一協調,但他們不僅無法參與有關AUKUS安全協議的討論,而且連參與討論的地方在哪裡都不知道。歐盟只知道自身不想在事態升級的過程中被夾在中間,陷入必須「在日益緊張的環境中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三國在聲明中都沒有提到中國。白宮通過一名不具名的資深官員向外界介紹,這將給予澳大利亞派遣潛艇在印太地區進行長期任務的能力。同時,AUKUS並非針對特定國家,而是關於「維護在印太地區參與跟威嚇結構的更大努力」,「促進遵守國際準則」。當然,這是外交辭令,所有人都知道「並非針對特定國家」針對的是哪個特定國家。
在非首腦級的政治人物的講話中,並不避諱這是應對中國之舉。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國家安全顧問高級總監蓋伊·博肯斯坦(Guy Boekenstein)接受BBC採訪時稱:「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明確表明,三個國家都在劃清界限,發起和抵制中國共產黨在印太地區的侵略行為」。原英國保守黨黨魁,英國議會下院重量級議員鄧肯·史密斯在英國《獨立報》撰文分析澳英美協議時,非常直白地說: AUKUS是「自由世界」重新定義與中國關係「新時代的起點」。
事到如今,中國除了發表文章諷刺澳大利亞對法國的「背叛」,挑撥法國不滿的情緒升溫,以及美國在這筆交易中獲得的巨大利益,以及西方國家盟友關係的不可靠之外,並無更多良策。
美國由於自身內部問題出現無法避免的衰勢,但第一強國的實力猶在,一個正確的決定就能改變國際局勢,AUKUS協議證明了這點。(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原出處)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