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寧衛在高雄規劃「新農業循環園區」 結合智能養豬、觀光遊憩與循環經濟

邱家琳 2021年09月27日 12:03:00

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延攬前環保署署長張祖恩擔任獨立董事,共同投入新農業循環園區的規劃。(王侑聖攝)

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集團可寧衛,近年來導入AI科技與大數據,逐漸走向ESG、綠電與循環經濟的智慧環保領域。在積極思考轉型之際,可寧衛也響應行政院5+2產業創新計畫的「新農業」與「循環經濟」,由子公司大兆公司在高雄規劃「新農業循環園區」,結合智能養豬、觀光遊憩、循環經濟,希望促進地方產業升級,營造宜居宜業的永續農村。

 

「新農業循環園區」位於高雄的農牧產業重鎮,設在內門、旗山及田寮三區交界,將成為高雄首座現代化的農業循環園區,佔地約26公頃的園區,有15公頃保留為原始綠地不開發,剩餘約11公頃則大致分為「農牧循環區」及「休閒教育區」,將能帶動地方的產業轉型及觀光發展。

 

新農業循環園區將結合當地人文,傳承內門區特有的宋江陣、總舖師文化。(可寧衛提供)

 

 

「農牧循環區」以智慧養豬為主軸,規劃沼氣發電、水資源再利用、有機廢棄物循環處理等設施,將導入物聯網技術,打造密閉式負壓水簾的智慧豬舍,將能自動化管理溫溼度、燈光、飲食等,讓豬隻在舒適環境下生長,藉此提高動物福利、降低外部影響,未來也預計申請為產銷履歷驗證業者,提供高品質的特色豬肉。

 

「休閒教育區」將觀光遊憩列為重點,融合當地自然及人文特色進行設計,將有博物館、遊憩廣場、青創市集、生態教室及生態復育區等免費的休閒遊憩空間,未來預計會推行環境教育,同時鼓勵在地鄉親、小農及青年進駐,共同推動地方創生,創造多元化商機。

 

整體園區落實循環經濟理念,產出的豬糞尿將透過現代化處理設備,收集甲烷轉化為沼氣綠能,提供園區自發自用,除此之外,在豬舍、溫室、博物館等建築屋頂及滯洪池,也將裝設太陽光電系統,每年最多可以產出200萬度綠電,強化園區的碳中和功能,超前部屬2050淨零碳排,成為低碳循環農業的良好典範。

 

 

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 園區兼顧生產、生活、生態,希望能促進當地人口回流

 

「新農業循環園區」兼顧生產、生活、生態,是可寧衛轉型的重要指標,問及推行契機,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說明,內門的養豬場數量是高雄之冠,園區附近就有許多養豬戶,若豬糞尿沒辦法妥善處理,將有環境汙染的隱憂,期盼藉由園區完整的資源循環規劃,進行豬糞尿的後端處理,讓廢水轉化為肥水,也讓園區與當地產業相互連結。

 

楊永發也提到,園區鄰近高雄的休閒旅遊熱點,因此整體設計融入許多當地的自然人文特色,除了傳承地方特有的宋江陣、總舖師文化,也建構博物館、休憩廣場、市集等休閒空間,期許未來能串聯月世界、地質公園、內門觀光休閒園區等景點,開創旅遊新商機,同時促進當地人口回流。

 

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自上任後,積極思考公司轉型,投入不同領域發展。(王侑聖攝)

 

 

前環保署署長張祖恩:淨零碳排、零廢棄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

 

為了深耕循環經濟領域,可寧衛近來增設永續發展部,研究如何從廢棄物中提煉出貴金屬重複利用、將再生粒料運用在公共工程,試圖轉廢為材。此外,楊永發也延攬曾任環保署署長、成大環工系特聘教授張祖恩,擔任公司獨立董事一職,希望借重他在節能減廢、永續資源管理與厭氧技術的長才。

 

在推動「新農業循環園區」的過程中,永續發展部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將在園區導入廢棄物再利用技術,如運用直立式完全混合厭氧發酵槽、密閉式好氧堆肥技術與汙水再利用系統,協助有機廢棄物循環,兼顧當地產業升級、經濟效益與生態環保。

 

對於園區的規劃,張祖恩也表達肯定,強調淨零碳排、零廢棄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他表示,小型養豬戶要妥善處理豬糞尿,相當不容易,需要花費很高的資金與成本,但透過園區的處理系統,就能協助豬糞尿資源化;當豬糞尿與廚餘共消化(co-digestion)後,可產生沼氣,並轉換為熱能發電,經過發酵的固體與液體還可以作為肥料使用。

 

成大環工系特聘教授張祖恩今年滿70歲正式退休,仍繼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王侑聖攝)

 

 

「廢棄物其實是被錯置的資源,若妥善管理就是資源,隨意丟棄則成為廢棄物。」張祖恩直言,大家的觀念需要改變,過去常以負面的態度看待廢棄物,但現在不要只想到壞處,應該了解背後的成分是什麼,妥善運用它的優點。回歸資源循環的概念來看,豬糞尿是碳氫氧氮硫,只要分類好,導引到適合的處理系統,就能變成有用的飼料或燃料。

 

張祖恩也呼籲,政府的規劃設計要跟著時代進步,台灣的氣候條件適合發展厭氧消化,卻一直沒有系統性地推動,未來應跨部會盤整,聯合經濟部、農委會與環保署一起執行。有機物進行厭氧消化後,會產生甲烷與氫氣,而氫氣可以作為燃料發電,日本與韓國都已經投入氫能,台灣也應該開始佈局。

 

可寧衛在自家掩埋場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可寧衛提供)

 

 

從再生能源的角度來看,「新農業循環園區」堪稱是一座能源基地。對此,楊永發指出,氫能是未來的新能源,除了有機物能產生氫氣外,也可以透過太陽能電解水製氫,因此可寧衛決定超前部署,在園區建置厭氧消化系統、太陽能電廠等設施,而不是等到氫能在台灣大規模發展後,才開始佈局,這也是他們近來大規模投入再生能源的原因。

 

到2025年,可寧衛將成為全面使用綠電的環保業者,開創業界先例,目前正積極申請加入綠電倡議組織。根據可寧衛調查,整個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9千噸,大多來自運輸過程,他們已經在兩座掩埋場設置396萬瓦的地面型太陽光電,並投資37.5億漁電共生案場,預估最快2025年可以達到碳中和。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