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年梅克爾時代終結 「歐洲女皇」帶領德國度過歐債與移民危機

賴昀 2021年09月27日 16:43:00
梅克爾被視為德國「永遠的總理」、「歐洲女皇」。(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梅克爾被視為德國「永遠的總理」、「歐洲女皇」。(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德國現任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CSU)26日以些微之差,輸掉了聯邦議院最大黨的地位,而現任總理梅克爾在此之前就已表示不再尋求連任。這場選舉,不只迎來新的國會,也昭示16年梅克爾時代的終結。

 

將在9月底卸任的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從2015年擔任德國總理至今,成為已開發國家執政最久的女性領袖。她被德國人暱稱為「媽媽」,是許多德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第一位自願結束任期的總理。梅克爾也被視為歐盟的實際領導人、被稱為「歐洲女皇」。

 

梅克爾已領導德國16年之久。(湯森路透)

 

投身政壇

 

梅克爾出身東德,全名安格拉·多羅提亞·卡斯納(Angela Dorothea Kasner),她在萊比錫大學取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梅克爾」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她在離婚後仍持續使用。

 

在柏林圍牆倒塌的那一年(1989年),梅克爾投身政治,加入了新成立的「民主覺醒」政黨,並在1990年2月成為發言人。1990年8月,梅克爾加入偏右派政黨基民盟。

 

梅克爾的招牌手勢為世人所熟悉。(湯森路透)

 

1990年12月東西德統一後,梅克爾獲得時任總理(Helmut Kohl)科爾提拔,進入內閣擔任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出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1998年,基民盟在國會大選中敗選,科爾連任失敗,緊接著基民盟爆發財務醜聞,未受波及的梅克爾接掌基民盟,成為首位德國主要政黨的女性領導人。

 

2005年,在梅克爾的領導下,基民盟以1%的微小差距擊敗執政的社會民主黨(SPD),成為聯邦議院最大黨。由於未能成功與其他小黨談判結盟,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聯合政府,11月22日,梅克爾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同時也是東西德統一以來,第一位出身東德的總理。時年51歲的梅克爾,還成為了迄今最年輕的德國總理。

 

梅克爾在26日大選投票結束後,抵達基民盟總部。(湯森路透)

 

領導歐洲度過歐債危機

 

梅克爾以穩健的領導風格著稱,她也被視為歐盟的實際領導人、被稱為「歐洲女皇」。《紐約客》指出,梅克爾任內最艱鉅的挑戰是在2009年年底之後爆發的歐元區債務危機,被稱為「歐豬五國」的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出現信貸危機,部份不屬於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也被捲入,整個南歐經濟體備受威脅,歐元的完整性也被危及。

 

在2009年至2011年擔任德國國防部長的古騰堡(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表示,梅克爾對歐債危機採取了「馬基維利主義」的態度。當希臘面臨債務違約邊緣時,梅克爾遲遲未出手援助,並阻止法國和美國協調歐洲的提議。

 

撙節政策使希臘民眾不斷強烈抗議。(湯森路透)

 

其後,梅克爾批准歐洲央行以購買債券來防止希臘債務違約的計畫,而這項計畫要求陷入危機的南歐國家實行嚴格的預算撙節政策、並必須接受歐盟對其央行的監督。梅克爾當時表示,「如果歐元下跌,歐洲就會下跌」。

 

歐元區有驚無險地度過危機,但伴隨而來的是財政緊縮政策和高失業率,梅克爾的保守政策也遭受批評。

 

財政緊縮使歐洲經濟疲軟,仰賴出口的德國也受到影響,但德國仍在2015年實現預算平衡,這是自1969年以來的第一次。

 

 

歐洲移民危機

 

梅克爾的另一個挑戰,是2015年爆發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難民危機。當時超過100萬難民從敘利亞、阿富汗等地湧向進入德國。儘管梅克爾堅持德國基於人道主義保持邊境開放,但她也暫時中止申根協議,並重新開啟與奧地利之間的邊境管制。

 

基民盟為難民問題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德國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利用歐洲民粹主義和仇外情緒高漲之際快速崛起,成為在二戰後德國第一個進入國會的極右政黨。

 

 

任內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梅克爾本人雖投下反對票,但她對黨內開綠燈,表態希望基民盟議員「憑良知投票」,不必顧慮黨中央的壓力;最終德國下議院聯邦議院以393票同意、226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婚姻平權法案,賦予德國同性伴侶享有領養孩子等一切與異性伴侶同等的權利,德國成為歐洲第14個同婚合法的國家。

 

當時包括社民黨、綠黨在內的德國自由派政黨都表態,將把對婚姻平權的態度作為聯盟談判的先決條件,同性婚姻法案的通過,消除了基民盟與其他政黨結盟的可能障礙。

 

 

中東歐地區的堅定支持者

 

此外,《EU Observer》指出,梅克爾一直是中東歐地區的堅定支持者。梅克爾熟悉中東歐地區的歷史和複雜性,堅持「門戶開放」政策,德國成為該地區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

 

甚至在部分中東歐國家以民粹主義和反歐盟的言詞彰顯立場時,梅克爾政府也並未切割,而是透過自己的渠道,在歐盟和這些國家之間進行調解。

 

 

放棄尋求連任

 

2017年,梅克爾開展第四任總理任期,但在該年選舉中,基民盟得票率僅32.9%,是1949年以來最低;社民黨也僅獲20.5%得票率,德國兩大黨相加,得票率才勉強過半;AfD以12.6%的得票率,成為德國第三大黨,而綠黨、自由民主黨、左派黨等小黨都跨過5%的得票門檻,能夠過得聯邦議會席次。

 

2018年,德國國內對兩大政黨的支持度持續降低,10月基民盟的姐妹黨「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在巴伐利亞的地區選舉中獲得半世紀以來最差的表現、基民盟在黑森邦的地區選舉僅獲約28%得票,雖保住第一大黨的地位,但較前次選舉丟失近10%選票,導致梅克爾宣布不會續任基民盟主席,並將在2021年任期結束後卸下總理職務。

 

16年的梅克爾時代即將落幕,繼任人選尚是未定之數,歐盟也將進入一段時間的權力真空。德國新的執政團隊上任之後,勢將面臨更加多變的國際多邊關係挑戰,在後梅克爾時代持續帶領德國前進。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