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空軍成功試射了國造鐵鷹KM-SAM (Cheolmae-2)中程地對空防空飛彈。(圖片摘自網路)
2021年8月中旬南韓空軍成功試射了國造鐵鷹KM-SAM (Cheolmae-2)中程地對空防空飛彈(SAM)系統,對於測試攔截彈道飛彈、戰機目標以及模擬無人機的目標的結果讓南韓軍方相當滿意,該系統是由南韓國防發展局ADD與俄羅斯Almaz-Antey和Fakel合作,運用俄羅斯既有的S-300和S-400 導彈技術延伸發展而成,南韓的Samsung 、LIG 以及Doosan DST三家本土企業藉由此合作方案吸收了大量的科技養分,該系統射程超過40 公里(25 英里)且射高達 15 公里(49,000 英尺),採用無源相陣(PESA) X 波段 3D 雷達(技術源於俄羅斯 S-400 的雷達)有能力追蹤100 公里(62 英里)內多達 40 個空中目標,遠優於自1960年代起在南韓服役的鷹式中程防空導彈。
國造鐵鷹服役後南韓也在2021年7月份退役了最後一個美製鷹式 MIM-23 Hawk中程地對空防空飛彈(SAM)作戰單位,下一個階段韓製Cheolmae-2 中程防空導彈將測試從國造大邱級護衛艦上的韓國垂直發射系統(K-VLS) 發射,達成多軍種通用簡約後勤維護的目標!
俄羅斯與南韓的合作源於1990年代向韓國借了14.7億美元的貸款,俄羅斯為了減輕外債的還款壓力,南韓也想要擺脫美國單方面的技術箝制,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軍事技術合作協議》並取得了37輛T80U主戰坦克、63輛BMP-3步兵戰車、43架Ka-32通用直升機、220具AT-13反坦克飛彈發射器以及約1300枚飛彈、3艘海鱔級氣墊登陸艇、750枚Igla單兵防空飛彈和23架IL-103教練機等,前前後加起來的合約目錄價格約為9億美元,操作俄式裝備最有名的就是南韓的第3獨立裝甲旅和第102機械化步兵旅兩個單位,時常作為演習中的紅方。除了現成的武器外也可以看到美國不願意釋出的國造黑豹K2坦克的複合裝甲技術,以及因應自身需求仿製的裝甲車泅渡通氣管之技術均是源自俄羅斯,個人認為南韓最大的獲益是藉由取得這批蘇俄裝備,大幅提升對於假想敵解放軍作戰思維與戰術運用的理解,並運用於後續的國造武器設計,同時鬆綁美方對於軍武科技和關鍵技術的箝制!
其實,南韓此舉相當聰明,因為向西歐其他民主國家取得技術轉移有可能受到美國的掣肘,但是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根本不甩甚麼制裁或是恐嚇,在國際軍武市場上沒人敢恐嚇俄羅斯,只要台灣主政者肩膀夠硬、腰桿夠挺,其實俄羅斯在武器軍售作風上算是相當豪邁的。
例如俄羅斯在美國還沒批准售台愛國者PAC-3之前,早就批准提供台灣最先進的S-300地對空防空飛彈(SAM)及搭配的TOR-M1系統;在美國只願意售台雙聯裝刺針的時期,俄羅斯亦同意出售Igla SA-18單兵攜行防空飛彈,甚至連新加坡都採購一批裝在M113裝甲車上,更遑論台灣前國科會主委夏漢民證實俄羅斯曾同意出售台灣100架蘇-27的計劃。而曾擊落中國解放軍兩架米格-17、擊傷另外兩架米格-17,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台方空戰英雄歐陽漪棻及前「民航局長」陳家儒,更是親身至俄羅斯試飛雙座的蘇-27UB,南韓一邊向美國購買先進武器,另一方面向俄羅斯購買先進技術,同時發展適合自己的武器裝備,其實是相當令人欽佩的!
買債券收利息是舉世皆知,自2013年12月起的統計台灣購買俄羅斯政府公債及民間企業的公司債,總計高達1,502億元新台幣,約合50億美元,這種規模其實不亞於韓國之於俄羅斯債主國的地位,而這也是俄羅斯對於向台灣出口技術相對大方的原因之一。或許有人會說俄羅斯的武器裝備與美系不相容,後勤恐怕會有大問題,不過,台灣還不是向法國買了幻象2000跟拉法葉?後勤狀況20年觀察下來並無異狀。
當然,又有人會說法製武器零件貴的不像話,嗯,那麼俄式裝備便宜耐操,不就剛好更適合台灣積弱不振的後勤保修體系?咦,會不會有語文介面的問題?台灣的大學有俄文系,俄羅斯的學校也有中文系,溝通如果有問題的話,台灣的潛艦國造怎麼可能有義大利、南韓、日本跟荷蘭的團隊與技術挹注?
很多網路言論的中心論點圍繞著全世界只有美國敢賣武器給台灣,說穿了,不過就是特定駐台軍武商人的包裝紙論述,高層軟腳無能只好用包裝紙掩飾與內情不符的事實。在2020年5月13日中國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反對法國再次向台灣軍售,法方僅輕描淡寫回應:「請中國專心於自身的防疫工作」。隨後與台灣空軍司令部簽署幻象2000戰機的「技術支援服務」,法方將派出技術人員親自駐台,協議效期是到2026年9月13日止,僅僅估算軍方至2022年就編列的超過百億元的預算向法方採購相關零附件。
本屆立院預算審議過程中的競合生態運作模式已讓國人一覽無遺,美方強勢逼迫我方編足預算「一次買足」100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高達866億134萬9000元的插隊性預算,強迫立法院買單已引起相當多國人的不滿,再次讓人想起2020年8月份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與他的學生戴維斯(Brain Davis)共同撰文呼籲美國,應該停止供應台灣昂貴又不符合需求的武器,不應該讓軍火商的利潤優先於美台關係的發展,真正的友誼應該建立在誠實之上,真正適合台灣的不是魚叉飛彈而是NSM飛彈。
不過現實是台灣國防部或國會一旦未在第一時間同意美方軍火商的遊說,美國軍火商隨即轉向要求美國政府高層及外交部門施壓台灣,要求台灣迅速建案採購。偏偏台灣多數政客均怯於拒絕才會讓人有吃相極其難看的想法,加上台灣國防部採購單位自尹清楓命案後之作為趨於保守,自然在採購上趨於對美國的單一化與依賴化,因為高層交代買什麼就買什麼是最沒有風險的。近年因為潛艦國造案(IDS)的合作讓大家看到其實英國、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南韓跟日本的廠商其實從未放棄過台灣這塊市場,期待國防部主政高層能邁開腳步與更多國家展開合作,擺脫美方對於台灣軍武科技和關鍵技術的箝制。
※作者為國立大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