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猶如福特T型車」、「量產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可以『復興核能』」 是欺人之言。(湯森路透)
《富比士》 於2021年9月20日刊載了一篇由核能研究員林區(Michael Lynch)所寫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再製了核工業和美國能源部的說辭,聲稱裝置容量大約為300 千瓩以下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s)代表核工業的技術創新。因此類反應爐的裝置容量尚不及傳統反應爐的1/3,核工業遂可拆分機組設計為多個部分,生產方式更可比照工廠裝配線,量產、組裝標準化的零組件。
機組承包商只要在核電廠的現場一次安裝多個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如此一來就能避免過往只能在現場施作、組裝大型反應爐,工程耗大,曠日費時,造成施工進度屢次延宕、不斷追加費用的老問題。
林區主張,只要能以模組化形式設計、製造,核電機組即可仿照福特T型車 (Ford Model T)模式量產。如此一來,既可降低興建成本、又可減少核電每千瓩的發電成本,更可達成規模經濟。而隨之而來的「核電復興」則指日可待。
這樣的觀點若是出自不熟悉核電議題的民眾之口、不論內容如何的天馬行空都無可厚非 。然而上述昧於事實的觀點卻出自核電專家,顯然十分可議。
要瞭解「核電復興」之說的真假,我們得先回顧福特T型車量產的歷史、核子反應爐在過去是否曾經「模組化生產」?此一「量產」結果究竟如何?
福特於1908年推出T型車。在該車款普及之前,擁有一輛汽車象徵了資產階級所獨有的社會地位。例如在 1910年時美國19,000人中,只有一個人擁有汽車。 福特設計T型車時已定位該車款為中產階級的交通工具,所以生產時遂從手工製造改為裝配線生產,並拆解製程至最簡單的動作。同一條產線工人每日重覆相同的一、兩個動作。而不同產線的工人則負責不同的動作。再加上汽車零件大量標準化,生產時遂可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增加產量。如此一來,T型車的價格不僅較為平價,量產更使汽車普及於美國。自1920年以來,美國人、車的比例為11比1。T型車於1927年功成身退,由福特A型車取代。A型車在1931年退出市場。而自1930年起美國人、車的比例已成為4.5比1。
看到此處,讀者或可思考,在核廢問題依然百萬年無解,小型模組化反應爐至今仍在紙上談兵階段時,中等收入的國家是否會趨之若鶩地建置核電廠,一如中產民眾紛紛購買剛問世的T型車?
答案顯而見易。目前正在推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的國家皆為英、美、中國等核武國家。該等國家建置核電廠和浥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的目地旨在鞏固核武強權、霸權的地位。例如,在回應英國國會公共帳目委員會質問時,英國常務國防大臣勒維格洛夫(Stephen Lovegrove)承認,英國必須以核能撐持發展核武所需的技術人力。 英國想要發展自身的核子動力潛艇,就必須達成維持技術人力的目標,運作商用核子反應爐遂成為軍事目標的後盾。
不過相對於無意追求核武強權、霸權的國家,核電的糜費與冗長的工期只會使真心規劃電力需求的各國望而卻步。
讀者或許質疑,何以反應爐無法比照交通工具一般地量產?美國西屋集團曾經嘗試在廠區「量產」代號為AP1000 的壓水式反應爐。完工後再於核電廠工地現場組裝。西屋當時推估「量產」160座反應爐可於10年內為該公司創造7,400億美元的營收。
雖然西屋為知名的跨國反應爐製造商,但在大吹「量產模組化反應爐」與「核電技術創新」的牛皮之前,該公司毫無「量產」和「模組化」反應爐的經驗。不過美國仍有核電廠業者相信西屋的自吹自擂 。例如喬治亞州的沃格特爾核電廠(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與南卡羅萊納州的VC桑默核電廠(The Virgil C. Summer)業者皆與西屋簽約, 由西屋承包製造沃格特爾核電廠3號、4號機和VC桑默核電廠2號、3號機的工程。4座機組皆為裝置容量達1,117千瓩 AP1000型反應爐。這區區4座反應爐就是西屋所稱的「量產」。
西屋公司在2008年與沃格特爾核電廠簽約時,美國核工業大感興奮,因為過去30年美國本土並未新設任何一座核電廠,西屋籌劃以「模組化」形式「量產」反應爐遂成了當年的新聞焦點。而「核電復興」、「核電新紀元」之說亦甚囂塵上 。西屋集團技術夥伴,亦為《財富》 前500大企業的紹爾集團(the Shaw Group)執行長柏哈德(J.M. Bernhard)則是大談核電是最為清潔、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電力系統。
由於西屋集團一再吹虛量產模組化機組既快速、又省錢,又有助於普及核電,沃格特爾核電廠3號、4號機與VC桑默核電廠2號、3號機的費用與工期自然成為「模組化反應爐」能否促成「核電復興」的試金石。
其後的發展卻事與願違,西屋「模組化」「量產」4座AP1000反應爐的費用持續超支。《華爾街日報》曾於2015年7月6日直言,西屋以模組化方式所興建的機組與傳統方式同樣的所費不貲,模組化更無益於縮短工期。
由於持續追加預算,西屋內部索性於2016年開始評估是否要放棄 4座AP1000機組。因該集團不僅超支了130億美元,也是就每座模組化反應爐平均超支了32.5億美元,追加費用更使西屋面臨了空前的財務災難。
西屋在2017年3月提出破產申請。而申請破產的理由直接拆穿了西屋所稱「量產模組化反應爐可以促成核電復興」的西洋鏡。西屋坦承,若依約完成每座機組就得自行吸收幾十億美元的損失。若無法履約,該集團則得負擔因違約所帶來的每座機組幾十億美元的罰款。既然無法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直接宣告破產。西屋因自欺欺人,申請破產無非是咎由自取。
輕信西屋「量產模組化反應爐」之說的沃格特爾核電廠與VC桑默核電廠業者皆受西屋之累。這裡必須說明,沃格特爾核電廠1號與2號機是以傳統的方式由承包商在工地現場施作、組裝大型反應爐,工程耗時11年。
相較於傳統的興建方式,沃格特爾核電廠3號、4號機的興建費用已從2008年的143億美元節節高漲。西屋公司於2017年宣告破產後,沃格特爾核電廠仍執意完成兩座機組。到2021年7月該核電廠3號、4號機的興建費用已高達270億美元,機組在2023年前都無法完工。 換言之,「量產模組化反應爐」不僅導致費用倍增,更是一再貽誤工期 。
西屋早在2016年就在盤算毀約之事,卻在2017年年初持續招搖撞騙,宣布VC桑默核電廠2號、3號機的完工期程延遲至2020年。 不料西屋電氣卻於2017年3月宣告破產。
VC桑默核電廠在西屋宣布破產後取消了以AP1000機型興建2號、3號機組的計畫。2座機組成了名符其實的21世紀爛尾模組化反應爐。
2008年核工業大談 「核電最為清潔、可靠和最具成本效益」、「模組化反應爐能促成核電復興」云云,在2017年時益發顯得荒唐無稽。
匈牙利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György Lukács)曾說歷史就是當下。這是指歷史並非只是過往的事件與紀錄。當下時刻常具有型塑未來的歷史元素。
1985年2月11日的《富比士》曾以「核其愚蠢」(Nuclear Follies)的標題力陳,「美國核電計畫的失敗是商業史上規模最大的管理災難。只有睜眼說瞎話或心存偏見者才會覺得核電物超所值」。以此對照西屋夸夸其談 「復興核電」,倒頭來落得自掘墳墓。再以1985年的《富比士》評述,對照沃格特爾與VC桑默兩座核電廠至今懸而未決的核電拖工災難與財務黑洞,「核其愚蠢」所提的針砭正是切中要害。
核電若非窮途末路,何來復興之說?林區之流,不記取西屋自欺欺人的教訓,現今又扯「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猶如福特T型車」、「量產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可以『復興核能』」 的欺人之言。這種飲鴆止渴與意圖拖累各國的下愚不移,可以休矣。
※作者為工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