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療癒雜誌《河流》封面人物選用鈕承澤,遭到網友譴責。(圖片擷取自YOUTUBE)
身心靈療癒雜誌《河流》封面人物選用鈕承澤,前日受到網友譴責,今日鈕承澤案件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即將入監服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8年度侵訴字第8號判決犯罪事實記載:
「...鈕承澤見屋內僅餘甲1人,而甲○始終坐於相距約1米半之地板椅墊上與其閒聊,於同日凌晨0時30分許,先要求甲坐至其所在之沙發上,再主動湊身至甲身旁,以手撫摸甲頭髮與背部,甲見狀驚懼不知所措,鈕承澤竟基於強制性交之犯意,將甲推倒在沙發上,同時強行親吻甲嘴巴,不顧甲閃躲反抗,以身體壓制甲後,強行褪去甲襯衫及內衣,親吻甲胸部、乳頭,過程中甲雖一再以言語表示拒絕並以手推阻,惟鈕承澤仍強行扯下甲之長褲及內褲,並脫去自身衣著後,繼續親吻甲,以手撫摸甲下體,先以手指插入甲陰道內,繼以生殖器磨蹭甲下體,企圖以其生殖器插入甲陰道,惟因無法勃起,改命甲為其口交,然因甲緊閉嘴巴且側頭閃避,堅決不從,鈕承澤遂再以手指插入甲陰道,以此強暴之方式對甲○為強制性交1次。」
後經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侵上訴字第 156 號於109年12月2日刑事判決駁回上訴,於110年9月29日再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
然後,這份雜誌的人員拍攝了影片要說明這個封面故事,裡頭不斷提到幾個重點:都沒有看新聞、不要先入為主、要用愛的視角、第一手接觸,綜此種種,認為以性侵犯作封面人物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們看到的鈕承澤是陽光的,並且在每日面對輿論壓力下徘徊於生與死之間,對於生命有更深的體悟。
影片內容中的金句更有:「我們能不能用一個美好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因為那個跟別人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你能不能看出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你自己就能夠自由,那當然這個你,你願意不斷地去看世界上的醜惡,那也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就活在一個醜惡的世界裡。」(發行人)、「但是因為我是沒有看電視跟看新聞,就是我的世界裡面基本上沒有八卦,就是我處在一個沒有八卦的世界,對那去採訪的時候等於是我第一次,然後我直接去認識這個人,所以我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然後只知道說他是一個導演。」(副總編輯)、「後來我們google了發現我們還是不要看好了,因為我們會迷失,我們會迷失我們自己。」(發行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所謂正能量這件事不過就是「視而不見」,一切都要用「愛」的視角來看,所以對於那些醜陋的事情就不要去看,即便那是「真實」。當然,我們不能說裁判等同真實,司法有其極限,有罪不等於真的發生了那件事,而是證明達到能為宣判被告應擔負罪責的程度;反過來說,無罪不等於真的沒有發生那件事,只是證明達不到那個程度而已。至少,在訴訟過程的努力中,相較於沒有任何努力的「臆測」而言,已經更趨向於客觀真實了。
而裁判書已經公開在司法院的網路上,但是對於該雜誌的人員而言,他們選擇不去看到這些資料,他們認為從google搜尋到的資料就是全部,所以才只看到新聞,進而再稱自己沒有看新聞的習慣,甚至在遇到鈕承澤這個人時更是刻意不看新聞以免受到扭曲,但是資料來源並不是只有新聞,甚至不是只有google,更多時候只要我們真的「求知」,我們就不會囿限自己在google。
當然,雜誌人員並沒有囿限自己,他們認為親身、第一手地去認識那個人會是更為真誠的,所以他們看到了那樣的他,勇敢的他、導演的他。但是,一個性侵犯可能是個好老師、好父親甚至好兄長,在不同的社會脈絡中我們所身處的不同角色讓我們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樣貌,但是,雜誌人員只選擇看到他們想看到的那個樣貌。畢竟,身處爭議的鈕承澤在訴訟中他的說詞只是一方,訴訟有兩造並由法官作出審判,而公訴人檢察官與告訴人這方的說詞則是雜誌人員所不去看到的,甚至法官所做出的裁判也是他們所不去看到的,甚至整個案件是他們所不去看到的,尤其,是刻意不去看到的。
對於鈕承澤性侵案件的被害人來說,她或許原本看到的也是一個勇敢的他、導演的他,但她卻被強迫看到「性侵犯的他」,並且在將來必須要看到「被性侵的自己」,這些都是「美好世界」中看不到的東西。對於正能量這類心靈毒雞湯而言,必然是「反真實」的,基於特定觀點(正能量觀點)對於世界的理解與真實必然具有一定的距離。於是乎,問題就回到我們身上。紅藥丸?還是藍藥丸?
※作者為執業律師。寫作者。唯一的信仰只有知識。閱讀範圍主要是政治哲學、倫理學與女性主義。作品主要為書評、影評與政治社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