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吃到飽餐廳吃下的食物量早已超過追求回本,而是想「賺」。想想,當消費者覺得自己能夠從多吃賺回來時,那是誰會虧本?當消費者的心態是要讓廠商賠錢才爽時,又是何等的扭曲? (取自PAKUTAS)
任人吃到飽的自助取餐,應該是最受台灣消費者歡迎的餐廳型態,即便已經高度市場飽和,還是一家接著一家開,一家比一家大,且生意大多好得不得了。
原因無他,不少人覺得吃到飽的菜色選擇多,且不乏到其他餐廳或自己上菜市場買得花高價的產品,加上吃到飽本身的無限任吃暢飲,都讓人有超值、划算、高CP值的感受,能夠徹底滿足人性的貪小便宜心態,更別說對於長年凍薪的台灣消費者來說,再沒有比吃到飽更棒的消費型態。
吃到飽在台灣一開始從餐廳開始,後來也擴及到其他產品,像是第四台或通訊費用採吃到飽形式,繳一筆錢就可以無限制時間、次數的使用。甚至連健身等產業,都以繳交年費就可以無限次使用的方式招攬客人,說穿了都是以「吃到飽」在兜售產品/勞務。
延伸閱讀:輕賤無形專業的社會將自食惡果
然而,貌似對消費者極好的吃到飽,真的好嗎?
當我們在吃到飽餐廳,只因為不管吃多少都一樣錢,吃了過多身體需要的卡路里時,對身體是好的嗎?
其次,某些原本應該是稀少所以高價販售的食材,因為吃到飽而能夠放膽大量吃時,讓你覺得美味的是食材本身,還是可以吃到飽的划算感?
近年來陸續有人公開呼籲,台灣近海已經完全無魚蟹可捕,因為都被我們吃光光了。試著回想一下,過去因為珍貴而偶爾吃一次就能覺得滿足的海鮮,當我們在吃到飽餐廳重複狂吃只為了「回本」的同時,我們對社會的傷害,跟那些誓死抵制年金改革的退休軍公教有何兩樣?我們不也是只顧當下自己的慾望滿足,不管子孫的未來前途的一群人嗎?
第三,吃到飽是非常節省人力的餐飲型態,之所以能夠讓消費者隨便吃,是因為大幅壓低了其他營運成本(特別是人事成本),也就是說,吃到飽餐廳也許對消費者很划算,卻對就業與薪資提升沒有太大幫助。
立基於某些人的血汗勞動
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市場上標榜便宜又大碗的產品/勞務,都是立基於某些人的被剝削或血汗勞動。如果繼續追捧不合理的高CP值產品,餐飲業界的蝶戀花事件可能就是像是使用過期冷凍食品或黑心食材(其實也爆過不只一次了)。
除了仰賴政府制度的管理,消費行為與消費倫理的轉變,也是遏止不幸悲劇蔓延的關鍵。
當台灣已經無魚蟹可捕撈,養殖漁業已經讓地層嚴重下陷,便宜低價的農產品傷害無數農友…,我們真的還要繼續在飲食這件攸關死生的大事上戮力追求高CP值與大快朵頤嗎?
要讓廠商賠錢才爽
我們吃進口中的每一口食物,其原本都是生命,我們為了活下去,必須吃進其他物種的生命。這是何等嚴肅的事情,然而,當我們以大口隨便吃的方式對待這些為我們犧牲生命的動植物時,不覺得有愧疚感嗎?為何古代人重視食育,從小就謹記浪費食物不好會遭天譴?不正是因為敬畏自然,尊敬為我們付出的生命嗎?
吃到飽餐廳的英文是All You Can Eat,我在想,原意應該是提供多樣化的餐點滿足消費者的選擇,能夠吃飽又滿足,但絕對不是要激發消費者貪小便宜,多吃高單價食材以回本的意思。況且,許多人在吃到飽餐廳吃下的食物量早已超過追求回本,而是想「賺」。想想,當消費者覺得自己能夠從多吃賺回來時,那是誰會虧本?當消費者的心態是要讓廠商賠錢才爽時,又是何等的扭曲?我們怎麼會放縱自己變成非要讓提供我們服務的廠商賠錢才會爽?廠商沒有利潤時,要不是倒閉就是將成本轉嫁到其他地方,不是嗎?
「吃到飽」跟「24小時營業」一樣,都是台灣很風行的現象,都是表面上滿足了消費者的慾望,實際上將成本轉嫁給社會,由其他人承擔起我們為了便利和爽快所造成的破壞。
台灣是該從大快朵頤的用餐文化中畢業了,不要再追逐由具體可見的高價食材所堆積而成的餐飲文化,而是應該轉向欣賞由廚師無形廚藝和餐廳整體氣氛所營造的美好體驗,吃得多與飽不如吃得巧與好,如此我們不但能養成敏銳品嘗美味的味蕾,還能培養出一批具有職人精神的料理達人。我相信能夠欣賞無形專業的社會,肯定不會是熱衷剝削他人勞力,以他人的低薪血汗過勞來換取自己的一時口腹之慾與便利的社會,而是個尊重生命與專業的好社會! (圖片取自PAKUTAS)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