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奧地利的一間晶片廠。(湯森路透)
歐美為擺脫台灣、南韓在晶片產業的壟斷,決定成立大西洋晶片合作夥伴關係(transatlantische Chip-Partnerschaft),透過雙邊合作擺脫對亞洲代工廠的依賴。
美國政治雜誌《Politico》9月29日報導,全球晶片荒持續進行,美國、歐盟官員打算在10月6日於賓州第二大城匹茲堡(Pittsburgh)召開會議,商議成立新的貿易及科技委員會(Trade and Tech Council , TTC)。
正當美歐雙方打算就AI及出口管制部分達成協議前,法國卻打算主導半導體議程並阻止雙方達成共識,要求美歐延後有關半導體產業的談判。
三名外交官及官員透露,法國此舉是想要讓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前科技公司執行長,出身法國的布雷頓(Thierry Breton)主導跨大西洋半導體會談,他打算爭取時間以讓歐盟境內具備更強健的晶片生產能力。
《Politico》指出,美、英、澳因為成立「Aukus」戰略聯盟、支援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艇而讓法國不滿,引發外交糾紛,布雷頓近日拜訪華盛頓時也對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表示懷疑,認為歐盟和美國應該「暫停並重啟」破裂的關係。
這些疑慮並不只存在於潛艇協議,在歐美針對匹茲堡會議聯合聲明的談判中也存在,法國在談判中要求貿易及科技委員會專注於解決短期供應鏈的問題,而非深入合作。
在布雷頓掌握半導體議程之前,一直是由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負責,他在處理貿易議題上傾向於採取自由貿易、競爭友好(competition-friendly)的方式,和法國傾向於干涉的觀點有所衝突。
根據《Politico》掌握的匹茲堡聲明草案,巴黎打算在2022年春季舉行第二場會議,到時將商議採取中、長期的方案修復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一名與會者透露,法國打算在4日的大使會議中要求刪除這個時間點,因為法國預計要在2022年輪值歐盟主席國,這可能會讓外界遐想、錯誤解讀。
隨著美歐將舉行貿易及科技委員會首場會議,法國也持續對歐盟施壓。
全球晶片供應鏈短缺重創汽車、電視、電子及遊戲製造商,其中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雪鐵龍(Citroën)成為最大受害者。
短期內,歐洲各國政府、相關產業希望和全球半導體製造商談判更多晶片,這些製造商也持續擴大產能。就長遠來看,歐盟仍希望和美國等夥伴合作、獲取晶片技術及人才以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法國也發起運動,希望建立自身的科技部門、而非依賴美國所主導的全球科技產業,法國外交官也警告,歐盟不應該指望美國會解決這類問題,並希望歐盟能在聲明中取消「相互依賴」的條款,因為美國無意依賴歐洲。
歐盟在過去一年內制定加強國內晶片生產的計畫,希望能將歐盟在全球生產的份量從10%提升到2030年的20%,而布雷頓就負責推動這項工作,正和歐洲工業、政府部門合作,設立數十億歐元的基金以支持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icro)、恩智浦(NXP)等本地晶片製造商及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等研究機構。
他也試圖爭取晶片巨頭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在歐洲設立代工廠,以減少對台積電台灣代工廠的依賴。
儘管如此,布雷頓的盤算可能會和美國正規畫、打算支持國內晶片生產的計畫產生衝突。美國會議員正敲定名為「美國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的新法案,將撥款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440億元)吸引布雷頓打算合作的廠商在美國投資。
為應對美國提出的新法案,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雷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期也打算提出新的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到時將由布雷頓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