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文在寅近期再提《終戰宣言》,但恐怕只會如同《板門店宣言》和《平壤宣言》一樣流於形式。(湯森路透)
9月23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任期內的最後一次聯合國大會演講中,第三次言及《終戰宣言》是開啟韓半島和平之門的鑰匙,對此,朝鮮方面一邊持消極態度,認為「不過是一張紙罷了」,一邊又認為可以考慮,稱「有點意思,是個好想法」。在半島和平分階段路線圖上,尚未達成的《終戰宣言》還是從停戰協定到和平協定簽署前的一個鋪墊和銜接階段,《終戰宣言》議題的正式出現是在盧武鉉政府後期。2006年,韓美首腦會議討論了一項宣佈終止朝鮮戰爭的計畫,次年的韓朝首腦會晤之際《終戰宣言》議題納入首腦會晤的內容當中,隨著政府換屆和陣營輪替,《終戰宣言》無疾而終。
九年後,歷史的指標再度迴圈,盧武鉉之影的文在寅上台後次年南北關係緩和之際再度拋出終戰宣言議題,終戰宣言在2018年的《板門店宣言》和平壤宣言中也有所反映,但次年川金河內峰會破局再度不了了之,文在寅在任期將近,半島局勢混沌不明的情勢下反其道而行之,再度拋出終戰宣言議題,反映出文在寅在任期末也未放棄推進韓半島和平化進程的意志,但可行性和利弊需要仔細評估。
當年不管是文金會還是川金會都未能推動的終戰宣言或和平協定地敲定,現在文在寅任期將近,政治勢能降低,拜登政府又明確否定了川普時代地奉行「大交易」地元首談判方式,且中朝俄和美日韓南北三角陣營成型之際,東北亞諸國之間謀求相互戰略利益的共同基礎很不穩定,構建新的談判基礎更加困難,實現終戰宣言的內外政治支持十分薄弱。
最近朝鮮重啟了寧邊核設施,又接連試射飛彈挑釁美韓,現在並不是發表《終戰宣言》的合適時機,在不顧朝鮮的棄核不進反退的局面下,試圖核武和和平議題局部脫鉤地發佈終戰宣言,更降低了迫使朝鮮走上無核化道路所需的槓桿作用,還會降低駐韓美軍合理性,損害韓美同盟,從而進一步降低對無核化合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管是朝韓還是美韓分歧都極為尖銳,互信都極為薄弱。從新加坡峰會到河內峰會,美朝找不到妥協點與突破口,雙方空有願景而無共識,在滿足各自關切上仍然邁不出實質的步伐,這種情況下,即便能得以簽署,宣言也只會流於形式,如同此前的《板門店宣言》和《平壤宣言》徒具象徵性,一個模棱兩可的空頭支票,僅僅有利於文在寅的政績,可謂是弊遠大於利。
韓半島作為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的交叉點,歷史上曾經戰亂頻繁,半島南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害者意識,以北為甚,在道德上傾向於的實用機會主義,規則和契約意識薄弱:在和平議題上,2009年朝鮮以對北散發傳單和李明博訪美發言為由宣佈否定《6.15宣言》和《10.4宣言》,2010年又以朝鮮因天安艦事件凍結對北貿易為由廢止《南北互不侵犯協定》,在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機、1996年韓國軍演、2003年美國對韓軍售和美韓聯合軍演、2009年韓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和2013年美韓聯合軍演之際,朝鮮數度單方面退出本應簽字方共同協商才能變更的《停戰協定》,把《停戰協定》當成和外界表態和談判的一個信號和籌碼;核武議題上,1991年南北簽署《無核化共同宣言》,最後變成一紙空文;1994年《朝美核框架協議》簽署,2002年朝鮮就退出協定並重啟核設施,朝鮮在外交上屢次出爾反爾的背信行為,使得即便達成了終戰宣言能否切實推動和平進程仍然十分可疑。
隨經濟地位的而提高和進步派陣營上台,韓國存在一種二分法的自主性的迷思,誤認為自己固然在「朝核問題」上無能為力,但解決「和平議題」的鑰匙卻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實上核和議題密切相關,即便是在「和平議題」上,韓國的角色至多是打破協商僵局、參與危機管理等低階事務性的銜接而非主導或平衡作用。
應該深刻認識到,朝鮮飛彈試射旨在將與美國談判達成經濟和安全訴求,受制於不對稱同盟體系,韓國在只能為朝鮮提供經濟補償而無法提供安全保障,朝鮮無法通過和韓國的直接談判獲得想要的結果,朝鮮只想通過和美國的直接談判,得到美國的政治承認和安全保障,只在陷入僵局之際,朝鮮才工具似的借用韓國對美傳話。
不僅韓國高估了自身在和平議題上的影響力,此前朝鮮也高估了韓國對美國的影響力,三年前,朝鮮寄希望於韓國能夠說服美國至少同意放行朝韓之間的經濟合作專案,在與談判破局和放鬆制裁無果的情況下迅速翻臉炸毀共同聯絡事務所。
在和平與核武議題上,美朝韓存在兩線糾葛:對朝鮮而言,和平與和解只是獲取經濟和安保方面的實惠的手段,對韓國而言則是目的;美國更關心核武議題,韓國則優先關注和平議題;具體到終戰宣言上,韓國傾向於與核武議題局部脫鉤,快速達成終戰宣言,美國則傾向於與核武議題密切掛鉤,根據情況調節速度地推進。所以,即便韓國閃轉騰挪達成了終戰宣言,那也一種結束敵對關係的政治宣示,即便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和平協議,在不解決核武議題、拆解冷戰結構的前提下,一紙文書完全完全無法半島能夠不可逆地直達和平。
內政策面,三年前半島局勢的戲劇性變化極大的提振了文在寅的支持率,但決定民情和政情的最終指標還是經濟議題,民眾尤其是年輕世代更在乎就業和工資和公平競爭的國內環境,而非將希望押注在海市蜃樓般的對北和解議題上。現在五年任期將近,經濟問題在任期內找不到改善的方案,對日暴走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局勢中,再度孤注一擲地轉向對北爭取終戰宣言,試圖成為被下一任政府所沿襲的政治遺產,其他內政議題就「江山留與後人愁」了,這種捨本逐末的戰略也只會是徒勞無功。
此外,推進終戰宣言不會只想像中的和平利好,韓國還可能反受其害。朝鮮要發佈終戰宣言,不可能毫無價碼,除了經濟層面鬆綁制裁訴求,安保層面開出的價碼大概率包括駐韓美軍撤離、韓美同盟廢止,而對韓國而言駐韓美軍和韓美同盟是核武議題以及和平議題之外的存在,不應屬於朝核或和平議題的討論對象,否則會帶來當年韓戰之前般的防衛空白。
朝鮮的兩面口吻也是有自身的考量,如果一個空頭支票式的、隨時可逆的《終戰宣言》能成為放鬆制裁和安全談判的砝碼,那麼不妨一試,否則將自縛手脚,降低此前邊緣戰術的合理性,朝鮮並不想把終戰宣言作為無核化談判的籌碼,而不和無核化掛鉤的終戰宣言,其和平意涵也只是鏡花水月。
文在寅政府對緩和南北關係雖做出積極努力,本質上仍然過於理想化,朝鮮不會因為韓國對朝立意良善的陽光政策或月光政策而迷失方向,放棄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百般退讓達成了終戰宣言乃至和平協定,也不意味著決定性的變局,南北達成的協議和宣言隨時可逆的殷鑒未遠,對半島的和平進程應當審慎評估,切勿盲目樂觀。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