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擾台只在台灣造成短暫的話題性,並未讓台灣社會恐慌。(圖片取自國防部)
共機於中國十月一號國慶起,連續四天大舉飛入台灣西南的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分別有38架、39架、16架、56架,共149架中國軍機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是台灣國防部自去年9月17日公布中國軍機侵擾台灣空域資料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國的挑釁行徑,引起美國政府的少見重砲抨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主動對於共機擾台發表聲明,不只有外交辭令的「表示關切」,更直言批評北京破壞區域和平穩定,而且再度強調美國對台承諾「固若磐石」。白宮也做出同樣的回應。
甚至澳洲外交部也對此表態,表示澳洲關注中國軍機擾台,並且警告中國不要使用武力。
美國與澳洲政府的反應,顯示出共機擾台是適得其反、相當魯莽又愚蠢的行徑。如同許多國內外軍事專家所說,共機擾台有其軍事考量,包含試探攻台時的西南航路與國軍反應時間、演練攻擊巴士海峽的美軍艦隊、消耗國軍戰力等等。
但是這也許讓解放軍在戰術上獲取到有限的資訊,但是中國政府在台灣內部統戰、外交兩個層面上顧此失彼。
首先我們該問的是,究竟中國希望透過共機進逼台灣空域達到什麼目的?
這個問題中國自己已經回答,我們可以從前國台辦主任王在希之前的投書一窺端倪,他的文章提到一個關鍵字——「北平模式」。
北平模式指的是中共在1949年國共戰爭時拿下北平的方式,在沒有大規模戰事的情況下,「以戰逼和」讓被包圍的國民政府北平守軍自己投降。
中國想在台灣身上套用北平模式,打著「以武促統」的算盤,讓台灣受到大量軍事壓力後,自亂陣腳而投降。
「北平模式」要發揮作用,講白了就是得嚇倒台灣人,但共機擾台反而沒有發揮這個效果,只是讓台灣人對於中國更為反感。
根據陸委會執行的追蹤民調,從2016年到今天,台灣人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不友善的比例反而提高。
在2016年3月的陸委會民調,59.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政府不友善;50.6%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人不友善。
到了最新的今年9月民調,高達73%的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政府不友善、57.9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人不友善。
共機擾台會導致台灣人的強烈反彈,背後邏輯就像李登輝前總統說過的,「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
即使台灣的親中名嘴使盡全力的與中國一搭一唱,散播中國攻台威脅,但共機擾台也只在台灣造成短暫的話題性,沒有造成中國所希望達成的社會恐慌,被台灣主流社會所忽視。
以筆者自身觀察,聽聞友人與親藍長輩餐敘時,他們確實會熱烈討論相關議題,但是與一般民眾、更不用說是民進黨支持者聊天時,共機擾台並非熱門話題,顯然共機擾台沒辦法跨越統派自High的同溫層。
這不只是筆者自身感受,從Google趨勢的數據來看,從2016年以來共機擾台最大的新聞熱度,落在去年9月,因為當時美國國務院次國務卿克拉奇訪台,解放軍軍機罕見的跨越台海中線挑釁。
但是在2020年9月高峰的之前或之後,包含現在連續四天破百架共機,共機擾台的搜尋熱度再也沒有那麼高過。
畢竟共機擾台的效果也受到「邊際效益遞減」法則侷限,解放軍第一次侵擾台灣西南ADIZ、或大動作越過海峽中線挑釁,會吸引到許多報導和關注,但第二、第三次受到的關注就必然會減少。
共機繞台不只沒能煽動恐懼,更是讓中國對台統戰所累積的一夕泡湯。
因為共機繞台更是一巴掌打在統派臉上,讓主張和平統一白日夢的人被一棒打醒,沒有醒、繼續中國唱和的,只會被正常台灣人視為賣國賊。
當中國在台的傳聲筒被視為跳梁小丑,也讓中國在對台統戰宣傳更難以發揮成效。
從長期追蹤民調來看,從解放軍開始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2016年至今,也沒有成功到讓台灣大眾反獨促統,支持統一的民意依舊低迷。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統獨立場民調,統派也就是「盡快統一」加上「維持現狀以後再統一」的人,從2016年10.2%,到2021年6月衰退到只剩7.4%。
反倒是獨派(支持「盡快宣布獨立」、「維持現狀以後宣布獨立」),從2016年的22.9%,到今年六月成長到31.5%。
顯然共機擾台,在台灣國內導致反獨促統的反效果,統一依然是選舉的票房毒藥。
台灣社會對於中國挑釁的冷靜以待,也反映在財經市場的數字上。
台灣並沒有因為共機擾台,而出現大量外資外逃。
台股、房市、台幣匯率也沒有因為共機擾台而長期大跌、反而台股屢創新高、台幣不斷升值。
甚至對於戰鼓聲最為敏感的不動產,也沒有出現像是1996年飛彈危機時的移民賣房潮。
這代表無論是台灣本土資金、或者是外資都已經在市場做出理性判斷,認為實際風險遠小於中國《環球時報》的潑婦罵街式威脅。
甚至可以說共機擾台對於台股的影響,遠不如當下恆大倒債、以及中國限電影響台商營運。
習近平若真想讓台股大跌,我大膽建議,不妨勇敢的「殺敵三千,自損一萬」,就讓恆大倒一倒、加上擴大中國限電規模,可能還有用些。
共機擾台除了讓台灣民心離中國越來越遠,還達成另一個中國的夢靨,那就是「台海問題國際化」。
隨著中國步步進逼,不只激起傳統上關注台海局勢的盟國:日本、美國的關切,甚至澳洲與英國都開始更為關注台灣。
七大工業國(G7)領袖高峰會後,史上第一次在會後公報中,提到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美國與日本官員也多次表示對於台海和平的關注,例如美日領袖會面後,睽違52年在聯合聲明中,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
其中一個最具有意義的日本官員發言,就是時任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他表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的話,美日要一起防衛台灣,日本要行使集體自衛權。
甚至在日本今年的《防衛白皮書》,就首度寫到「台灣局勢的穩定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相當重要」。
中國的好戰姿態也讓澳洲多次對於台海表示關切。
在澳洲與日本、澳洲與法國的「2+2外交與國防部長會談」的聯合聲明中都提及重視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包含日前簽署的AUKUS澳英美安全同盟,美國將出口核能潛艇給澳洲,就被認為是為了制衡中國海軍。
在美中新冷戰的時代,加上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關鍵、位處亞太貿易航線樞紐,在政治上具有如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形容的「民主國家與威權主義作鬥爭的前沿陣地」。
台灣的特殊角色,讓中國在台灣海峽越顯得霸道,反而吸引會到日本、美國、澳洲等國關切,也讓這些盟國對於台灣在外交和國防給予更多協助。例如日、美、英等國,近期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聯合演習,這就是給中國一個信號,「我們有能力也有意願,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不要輕舉妄動」。
從2016年起,解放軍已經侵擾台灣空域四年多,但是離中國自己所設定的影響台灣民心、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還相當遙遠,甚至讓台灣人對於中國更為厭惡,也導致世界各國更關切台灣局勢,挺台聲明和動作頻頻。
回到共機擾台的問題製造者本身,中國已經挖洞讓自己陷入兩難。
因為國內經濟成長放緩、民族主義高漲,若是突然主動讓情況降溫,勢必會引發民族主義反撲,然而這反而是最不壞的行動選項。
因為繼續做還是只會惹台灣人討厭,繼續讓國際關切。
但是若冒險升級(例如再度跨越台海中線),也許可以在短時間讓台灣國內緊張,但是不只會把台灣民意離統一推得更遠,也讓台灣增強國防的準備更有正當性,還會再增加國際對於台海的關注,以及對於台灣的支持與同情。
但這也不意味著把中國的文攻武嚇不當一回事,而是理性看待中國威脅,冷靜評估中國、台灣以及友邦在軍事上各有哪些長處和短處,反躬自省的做好準備。
一般民眾可以在生活落實全民國防,在正常度日的同時,配合國防部相關教育訓練或演習,平時做好防災準備、留意生活周遭的防空場所、不轉發不實資訊,照顧好自己與他人,就是保衛國土。
隨著各國越是關切台灣,在外交場合協助台灣拓展空間,為台灣發聲。
美國、日本還有澳洲等國在台灣周邊的演習和加強軍備,也是回應中國「以武逼統」的歪腦筋。
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增加對於中國的嚇阻,例如台灣增加反艦與巡弋飛彈數量、日本在靠近台灣的石垣島部署電戰和飛彈部隊、美國在撤軍阿富汗後,終於把軍隊中心調整回印太。
台日美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武器與策略,是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有效嚇阻中國在台海、南海的耀武揚威,讓中國意識到對台戰爭的困難,以及勢必引發的國際干涉,讓動武的成本提高到中國難以承受,反過來讓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於台灣人而言,共機擾台就像小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我們唯一該懼伯的是懼怕本身」,台灣人不應該自己嚇自己,被中國代理人所煽動的恐懼,嚇到無法動彈。
※作者為前民進黨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