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21日進行第二場分組會議,針對「權責相符、高效率的司法」議題討論。(攝影:葉信菉)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三分組「權責相符、高效率的司法」,20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鈺雄委員在會前投書媒體憂心指出,司改會議多達96個議題,100名委員分5組,每組開6次會,每次2小時,平均每位委員就每個議題的發言時間不到2分鐘,「然後跟著舉手表決嗎?」「我會不會被冠上『熊(雄)兩分』的共犯封號?」
延伸閱讀:司改會議遭諷「玩假的」 瞿海源怒批:法官、檢察官就是被改革對象
林鈺雄舉例,單單「人民參與審判」一項,無論最後是採陪審制或參審制,將來落實新制就已是百年變革的重大挑戰了,想來也是毛骨悚然,只要17個民主代表性堪慮的分組委員,就可「代理國家」來決定這麼重大的司法政策!那政策責任未來要算到誰頭上呢?
他表示,除非改弦易轍,刪減議題,否則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他認為,宜由各組委員討論後,挑選兩個最符合目標也最實際可行的議題,集中討論。其餘議題直接刪除,或責付政策或法規主管機關改為報告案進行,例如由司法院、法務部自行研議方案,畢竟將來也是由其承擔政策成敗的責任。
籌備委員會副召集人兼第三分組召集人瞿海源表示,國是會議的性質,不是體制內的組織,決議基本上是建議,要經總統核定,再由某部會執行。
他表示,像陪審制、參審制這樣大的議題,他個人估計,本次司改會議不可能談出什麼結果,即便有結果,後面還有很多法定程序要走,要由總統核定,送相關部會及立法院修改法律,不是司改會議通過陪審制,就開始陪審制。司改會議某種程度是提供建議,好的政府會採納,但執行還有一段長路要走,這些建議也不一定是最後的決策。
延伸閱讀:【司改第三組會議】林峯正:3月8日討論法官、檢察官淘汰問題
瞿海源表示,有些單位不要對司改太緊張,大家理性討論問題,結果不如你意,只要有理,還有機會反對或調整。
瞿海源也表示,22日第三分組會議,推選副召集人,由法務部參事陳瑞仁擔任。會議主要討論議題增刪、合併,或由相關部會提出改革方案,再提交委員會討論處理。第三分組議題很多,經討論後,大部分由院部先提出改革方案,再提委員會討論。
下次會議討論議題為環境案偵查與訴訟程序檢討。第三次會議,是法官、檢察官多元晉用、監督、評鑑功能檢討。將由司法院、法務部提出改革方案再討論。
瞿海源指出,各分組會議有權決定增刪、修改或合併議題,或決定交給司法院、法務部自行處理,提出具體改革方案和時程,再提出報告,進行討論,修改意見,以增加重要議題的討論時間,這是每一分組會議剛開始最重要的工作。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