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監管大棒波及各行各業 是自損還是短空長多?

張育軒 2021年10月19日 20:10:00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對許多行業祭出更嚴格監管措施。(湯森路透)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對許多行業祭出更嚴格監管措施。(湯森路透)

中國自2020年年末以來對各行各業祭出前所未有的監管措施,最早是從喊停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赴美上市開始,接著補教、科技巨頭、房地產、網路劵商等一個一個遭到重擊。眾多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股價跳水腰斬,外界摸不清中國政府這一波又一波的監管何時會到頭。

 

攤開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來看,自2021年到10月中,科技巨頭像是阿里巴巴跌幅超過27%、騰訊12%、拚多多41%、百度32%。補教業更慘,新東方跌超過87%、網路劵商富途30%,而房地產企業如恆大跌幅79%,而且已經停牌交易。這些公司市值損失加一加至少數以千億人民幣。

 

負面的看法認為,中國政府這波監管風暴終結了過往中國科技產業「野蠻生長」的黃金年代,甚至認為習近平要「回到毛澤東時代」,「共同富裕」意味著「劫富濟貧」。

 

官方媒體《中青在線》曾在8月30日刊出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指出「中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是一次從資本集團向人民群眾的回歸,這是一次以資本為中心向以人民為中心的變革...這場深刻的變革也是一次回歸,向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回歸,向著以人民為中心回歸,向著社會主義本質回歸。」

 

而國際貨幣基金會前首席經濟學家拉詹(Raghuram Rajan)也警示中國的作法正攻擊中國國去經濟賴以成長的基礎,太快太急,製造大量不確定性。他認為「一次解決太多問題,很容易產生犯錯的風險。」

 

魔鬼在細節中

 

然而,中國這波監管未必全然是壞事,在近幾個月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措施當中,許多措施實際上是針對了中國各個產業的弊病對症下藥。中國科技媒體《品玩》主編曾指出,中國政府過去向來只監管內容(言論審查),而不太監管行業本身的。

 

就以遭到巨額罰款的中國網路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跟美團而言,兩者被迫要放棄被稱為二選一的「壟斷措施」,也就是取消禁止小商家只能在各平台選擇一家,否則必須懲罰的措施。這對中國數萬小商家是一項利多。

 

另外在網路社交平台巨頭方面,中國政府也要求互相彼此開放,可以分享各自內容到各自平台上面。過去中國社交平台惡性競爭,禁止對手企業的連結「侵門踏戶」到自家平台。而中國政府這一措施自然對普通用戶是有更好的使用環境。

 

而在房地產方面,中國房地產企業過去數十年來高槓桿,依賴預售屋野蠻生長,結果蓋了一堆無人居住的鬼城,終究會面臨泡沫破滅。中國經濟遲早要面對房地產企業「著陸」,問題只是多硬多軟。

 

而習近平「共同富裕」的概念,讓中國網路巨頭紛紛表態要掏錢「贊助」,阿里巴巴跟騰訊分別都承諾1000億人民幣的天價捐款。然而實際翻開,事實上是「投資重於純粹捐錢」,以這些企業而言,「共同富裕」是名目,投資到有利於自己的項目為真。但習近平的舉措確實也讓這些巨頭加大投資,最終也可能會產生效益。

 

《Politico》一篇報導指出,中國監管的「手冊」令不少西方監管單位有所參考。例如臉書在全球擁有30億用戶,並且打算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西方政策制定者至今不確定該如何監管。而中國得以把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拆開,避免阿里巴巴利用用戶數據取得不平衡的市場優勢。

 

長期而言,除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打壓外,這些監管措施很有可能讓中國商業環境更健康,掃除一些累積的行業弊病。

 

缺乏制衡

 

然而這將近一年來的監管動作幾乎都是突如其來,甚至毫無徵兆,企業措手不及,市場投資人也無法預警,遭到「黨的鐵拳」重擊的企業也都是表示「願意配合監管單位」,不敢有一絲怨言。

 

對於外界投資人來看,這顯示中國政府在治理上本質仍是相當粗暴,而且端看領導層的觀感。若今天出台的政策是正面的,自然是好事,但萬一出台的政策荒誕不經,企業、甚至普通民眾又有何反抗管道?

 

儘管這些監管措施可能會導正許多中國行業亂象,讓中國的各個產業更有序的發展。但外界也該認識到中國政府的本質,並未隨著「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變得更透明、自由與民主,而是本質上仍是專制政府,而至少現在還是一個高效有在運作的專制政府。

 

若今天中國政府一系列監管措施不是導正行業秩序,而是別有意圖,那會有多少風險與危機。過去各國依賴中國經濟發展賺取發展紅利,在這一系列監管之後恐怕得重新思考中國市場的「政治風險」,而且隨著習近平權力的高度集中,類似風險更必須考慮。

 

就像是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鼓勵社會慈善捐助風氣是合理的,但在威逼之下要求捐錢是不可能建立起中國的「慈善」傳統。而各個企業忽然就得配合政策認列「損失」。

 

更別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下落,據傳因為批評中國監管而遭到「被迫低調」的命運,令西方媒體緊盯馬雲下落。連馬雲如此企業家,可以毫無緣由消失在公眾面前,又有哪位中國企業家是人身安全的?

 

據此前《路透》報導,中國政府即將提高市場監管局底下反壟斷部門的地位,擴編人手並賦予更多資源與權限,對各國投資人來說,恐怕只能指望未來中國政府更多是透過反壟斷部門的「機制」來治理,而非習近平的隨心所欲。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