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29日邀請吳釗燮到羅馬演說,但21日改在布魯塞爾視訊發表。(設計畫面/王侑聖攝)
外交部21日上午發布外交部長吳釗燮10月底赴歐訪問行程,除了事前已由邀訪國斯洛伐克及捷克證實的研討會行程外,原本「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吳釗燮出席29日在羅馬舉行的會議,則因故無法成行。據了解,吳釗燮此行還將訪問波蘭及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IPAC會議舉行當天,吳釗燮已在布魯塞爾進行訪問,因此無法親自出席在羅馬舉行的IPAC會議,改由自布魯塞爾以視訊連線方式發表談話。
過去我國外交部長不乏赴歐工作行程,也常態性赴歐洲主持區域會報,然而為避免中國阻撓及打壓,行程一向不公開,更遑論進入歐盟總部所在城市。此次不但事前宣布行程,時機更值歐洲議會20日在全會上表決通過史上首份《歐盟—台灣關係與合作》報告之際,吳釗燮月底訪問布魯塞爾若能順利成行,將再次寫下台歐關係的新紀錄。
外交部21日宣佈吳釗燮下週訪問歐洲行程,僅證實日前已公開的斯洛伐克及捷克訪問行程,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吳釗燮於29日親赴羅馬出席IPAC年度會議的行程,則以視訊方式進行。
事實上,吳釗燮此次歐洲行程還包括波蘭及布魯塞爾等地。其中IPAC曾於18日發布新聞稿,宣布邀請吳釗燮以及藏人行政中央司政邊巴次仁(Sikyong Penpa Tsering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維吾爾活動家馬赫穆特(Rahima Mahmut )一同出席29日的會議並發表演說。
但IPAC於21日修改新聞稿,將吳釗燮演說改為線上發表。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則說明,由於吳釗燮此行行程緊湊,且須配合各國防疫相關規定,因此不克親自前往義大利出席IPAC活動。
由於G20峰會將在IPAC大會隔日接力在羅馬登場,一向在民主人權議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的IPAC在會議時間、地點及與會講者的安排,被國際社會解讀為再次表達積極對抗中國的強硬立場,令外界懷疑是否中國出手阻撓,導致吳釗燮無法入境義大利。
然而據了解,吳釗燮之所以無法趕赴羅馬,除了義大利友中政策的變數之外,主因確實是「行程因素」。根據行程規畫,在IPAC會議當日,吳釗燮正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進行訪問;原訂在IPAC發表的演說,也改以吳釗燮自布魯塞爾與會場連線進行。
近來歐盟一改過去與中國友好的外交路線,轉向強化抗衡中國對政治及區域安全的威脅;與此同時,部分成員國積極擴展與台灣關係,歐洲議會及歐盟內部的友台聲浪也明顯提高。儘管如此,由於外交部長具代表國家主權的特殊意義,顧慮比利時及歐盟方面可能面臨壓力,我方對吳釗燮前往布魯塞爾的行程安排極為低調。
尤其近期歐洲議會首次針對台灣發布政策立場文件《歐盟—台灣關係與合作》報告,提出歐盟駐台機構更名、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全面參與國際組織、將台灣納入歐盟印太戰略,以及開展台歐雙邊投資協定(BIA)影響評估等建議,並獲歐洲議會壓倒性票數通過。吳釗燮在此時安排訪問布魯塞爾,若能順利成行,將使台—歐—中三邊關係進入全面階段。
事實上,吳釗燮並非我國第一個訪問布魯塞爾的部會首長。2017年,政務委員鄧振中與環保署長李應元率領產、學訪問團訪歐,兩人應邀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並與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會晤。然而考量國際政治現實,當時的雙首長訪問仍侷限於經貿交流,刻意淡化政治意涵。
根據外交部公布的行程安排,應斯洛伐克「全球安全智庫」(GLOBSEC)邀請,吳釗燮將於10月26日出席該智庫首次舉辦的台灣論壇,並以「疫情之後:韌性與全球經濟合作」(Resilience and Glob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fter the Pandemic)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說。
其後,吳釗燮將轉往捷克首都布拉格訪問,接受捷克參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頒發參議院「國際貴賓獎項」銀質獎章。訪問捷克期間,吳釗燮也將會晤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此外,吳釗燮也將應邀出席由捷克國家科學院(Czech Academy of Science)亞非研究所及知名智庫「解析中國」(Sinopsis)共同舉辦的研討會。
此次吳釗燮應邀訪問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布魯塞爾,也是他繼2019年6月應北約(NATO)前秘書長、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之邀,以正式官銜赴丹麥出席「2019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2019 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後,再一次正式出訪歐洲非邦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