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疫情影響,國內整體篩檢的人數下降,恐影響整體癌症的發生率、死亡率。(資料照片/攝影:李昆翰)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因疫情影響,國內癌症篩檢數量下降,今年統計到7月底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四癌篩檢雖超過240萬人次,但較去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成。近期國內疫情雖越趨穩定,但估計至年底,整體癌症篩檢人數相較去年恐是負成長。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去年十大死因,癌症仍高居首位,造成5萬161人死亡,顯示我國癌症問題嚴重。目前大多數癌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早期發現癌症,才能早期接受治療,提高存活率。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分析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民眾能保持定期癌症篩檢,才能有效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篩檢政策目標。
現行四癌篩檢之財源主要是以菸捐所提供,在經費有限的前提下,目前國內公費篩檢仍以較傳統之篩檢方式為主。以公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為例,國內以傳統抹片檢查為主,國際間多數國家則以改採用液基抹片或HPV檢測替代,以提升篩檢的準確性。另國內公費乳癌篩檢是採傳統2D乳房攝影方式,但因乳房是立體有厚度的組織,傳統2D乳房攝影只用一張影像會讓乳腺組織重疊在一起,造成病灶不易被察覺。目前已有新式「3D乳房斷層攝影」單側乳房分別記錄25張影像,從斷面影像來判斷,病灶可以更容易被發現,可更早篩檢偵測出細微乳癌跡象。
癌症已是各國的「國病」,各項癌症的篩檢技術正日新月異的進步當中,我國公費篩檢政策也應持續進步。國內各醫院或健檢中心其實已備有各項先進篩檢設備,但因未列為公費篩檢項目,若欲使用新型篩檢技術皆須以自費方式進行,增加民眾的經濟負擔。筆者認為,國內癌症篩檢政策應適時進行調整,短期因經費考量,可參考國內健保醫材的「差額負擔」政策,針對使用前述新型癌症篩檢技術之民眾,僅需支付篩檢費用之差額,以降低民眾之經濟負擔,且享有更精準的篩檢方式。而長期目標則仍應考量篩檢精確性,將新型篩檢技術納為公費篩檢項目。
今年因疫情影響,國內整體篩檢的人數下降,恐影響整體癌症的發生率、死亡率等。面對癌症,更有效的篩檢方式才能有效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政策目標。我國若能提供更多元及彈性的篩檢政策,短期先以差額負擔之方式,降低民眾的經濟負擔,提供民眾有新型篩檢技術之醫療選擇機會。中長期則可透過醫療、經濟效益之研究,將符合整體效益的新型篩檢技術納入公費範圍,相信將能再一次有效提升我國癌症篩檢政策之成效。
※作者為筆者為戰國策傳播集團順律顧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