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政府對反共名將張靈甫將軍遺孀有欠公道

單永信 2021年10月30日 07:00:00
 2009年王玉齡女士(右)曾要求國防部補發夫婿張靈甫將軍的勳章,結果等到的回覆居然是勳章價格表。(合成照片/圖片取自維基百科、網路)

2009年王玉齡女士(右)曾要求國防部補發夫婿張靈甫將軍的勳章,結果等到的回覆居然是勳章價格表。(合成照片/圖片取自維基百科、網路)

名將的未亡人

 

10月9日高齡94歲的王玉齡女士在上海的家中安詳過世,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都同感陌生,但她卻是國軍已故名將張靈甫將軍的遺孀,王女士從張將軍於1947年於孟良崮自裁殉國後,始終未再嫁而含辛茹苦扶養獨子,超過70年的天人相隔後終能與張將軍在天堂相見,佳人配名將的跨世紀姻緣自此譜上休止符,更盼望這段佳話能繼續為人傳頌。

 

張靈甫將軍

 

被譽為反共急先鋒的張將軍是少數國軍將領中,中共恨之入骨但相關史料卻反而比台灣的研究更完備的少見例子,早在1963年對岸就已經為將軍殉國及下轄之整編74師覆滅量身訂做了電影「紅日」,因此張靈甫將軍雖然是處於對立面的「蔣軍」將領,但是這個名字在大陸的知名度遠比台灣高,很多彼岸觀眾對於國共戰爭中「蔣軍」的印像都來自於張將軍,如果影迷們觀賞過電影「太平輪」片中主角之一的瘸子雷將軍就是影射張靈甫將軍。

 

理論上以張將軍堪稱良好黨國典範的特殊性,國共內戰中不但沒有降敵而且還以身殉國,再往日漢賊不兩立的年代絕對值得政府為其大書特書,奇怪的是這樣的宣傳並沒有發生,自己是在初中時代才在書本角落看到此大名,不知為何十年後更詳細資料卻反而來自彼岸書籍?當時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將軍曾經是北大歷史系的高材生肄業,之後投筆從戎入黃埔軍校第4期,其書法連大師于右任都譽為「奇才」,留下的遺照能看出儀表高大英挺,斯毫不遜於電影明星。黃埔同期生出了許多國共名將,包含為人所廣知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以及連毛澤東都評價「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將軍與共軍將領林彪。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張將軍於山東孟良崮自裁時為整編第七十四師長,該師前身為號稱抗日鐵軍的第七十四軍,本軍這支日後在抗日戰爭中王牌部隊的形成與之後迅速的脫胎換骨可以說是項傳奇,而七十四軍可說是因應慘烈的淞滬會戰而在戰火中成立的建制,1937年9月新編成的第七十四軍最初由51師及58師構成,這兩個師之前本無任何淵源,成軍不久旋即參加1937年8月13日爆發淞滬會戰的行列。51師曾浴血堅守在本會戰中被稱為血肉磨坊的羅店,58師則激戰於薀藻浜,本軍後因傷亡過重而不得已於11月退出戰場整補!各位也許好奇9月才剛編成的新單位,為何才不到兩個月就退出火線?

 

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戰況其慘烈令後世難以想像,國軍傷亡合計超過二十萬人,以戰事最猛烈的羅店爭奪戰為例,通常調上去的是齊裝滿員之萬人師,經過不到三個小時戰鬥就死傷殆盡,前線能夠活下來的倖存者可能少於五百員而湊不滿一個營。即使中央軍中嫡系中的嫡系88師,參與整場淞滬會戰中都曾經歷經多次上自旅長、中達團營長,下至班排幹部與士官兵的全面換血,因為人員損失太快了。

 

第七十四軍剛結束休整,立刻就投入12月1日展開的南京保衛戰負責週邊陣地防守,筆者竊以為這是場不折不扣的爛仗,甫自淞滬戰場一路潰退的國軍退兵,裝備與士氣俱缺的狀況下,連抗戰前德國顧問精心規劃的吳福國防線都來不及利用下,就一路撤到南京,此地形本就難守易攻,背臨長江而周圍又無天險,進攻日軍很容易形成合圍之勢,賬面上來看保衛南京的國軍有高達13個師的番號,總計更超過十萬部隊,但事實上卻多是剛從上海撤退的殘兵敗將,既缺武器又少糧彈,更嚴重是欠缺統一指揮系統,負責防守的唐生智於12月12日逃過長江後,城內所有組織性的抵抗就告破滅,整場戰役僅兩週內就草草結束!

 

相較於南京之戰能夠逃出生天的單位,第七十四軍雖然也遭遇重大傷亡但基本建制完整,歷經突圍後收攏的骨幹仍在,整編後開始踏上該單位在抗日戰爭中的光輝路程,並且在1939年加入57師正式成為日軍頭痛的三五部隊(意即含51師與57師及58師)抗戰中國軍有無數單位參戰,但日軍對付正面國軍存在差異性,一般要可以做到消滅五倍地方部隊(如川軍、滇軍、西北軍)這個數字在遇到中央軍則是三倍,但是遇上三五部隊就盡量以大於或等於的人數應對較為穩當,可見其對於該軍是如何忌憚。歷經各戰役能夠打硬仗的戰力獲得肯定,因此優先換發蘇援軍火而成為軍委會直屬四個攻擊軍之一,至抗戰勝利前作為國軍精銳的第七十四軍被作為尖刀,成為專業的戰場救火隊,幾乎各重要戰役都沒缺席,足跡踏遍各戰區而堪稱抗戰國軍王牌。

 

名將輩出

 

提到第七十四軍長,很多人都會直覺想到張靈甫將軍,但事實上之前每任軍長的表現都可圈可點,首任軍長俞濟時不但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生,而且還是蔣介石的表外甥與奉化同鄉,這層關係使七十四軍組建之初就有良好開始,在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的優異表現得以被高層所知,現在對於軍隊中私人關係的認知與抗戰不同,因為當時人治高於體制,如果能透過私人關係直達高層,指揮部隊的戰功較容易被看見,而且在潛規則上後勤撥補可以或明或暗的享有較高優先,這對於建軍初始即遭遇上海與南京血戰的七十四軍格外重要,因為戰後整補,在人員和裝備都需要充分補充才能恢復戰力。

 

接任人王耀武不但能打仗而且指揮能力高超,在治軍與作戰都相當有本事而受到蔣介石青睞,雖然都是黃埔嫡系的將領,但是對於王耀武就是另眼相看,當時甚至有「三李比不過一王」的說法。在他任內不但打過許多硬仗,而且能凝聚各師長向心力,他對於部隊經商非常有能力,抗戰時期的軍隊撫卹制度不完善,指揮官如果沒有私辦些軍隊企業作為財源,部隊的伙食不但無法提升,各帶兵官用度也會十分拮据,這是身處當代而且「標榜軍隊國家化」的我們難以想像的!傷亡的官兵與家人如果得不到必要的物質照顧,嚴重後果就是直接影響士氣。王耀武在這一點做得極為成功,可以說這位靈魂人物的風格,為之後的張靈甫將軍奠定了良好基礎。

 

魂斷孟良崮

 

1945年抗戰勝利前,第七十四軍開始換裝美式裝備,並且於勝利後擔任拱衛首都南京的御林軍,根據政治協商會議要求,國共兩黨都必須對其控制部隊進行裁軍,第七十四軍因此縮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除滿編員額較之前大幅縮小,原有的51師與57師及58師都降階為旅級單位。這隻精銳之師被稱為當時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作為共軍的頭號敵人,是其絞盡腦汁而欲除之後快的強有力對手,他們終於在1947年五月等到了這個天賜良機,導致整74師被消滅的孟良崮戰役,幾乎都是來自對岸的文字記述,反而台灣對於這場影響日後國共平衡的關鍵之戰留下的相關資料有非常有限,中共對於這場戰役的評價口徑非常單一,多半都把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全殲的悲劇指向:

 

張靈甫其人自大狂妄,自以為是黃埔的蔣介石門生,自認為一旦被圍四方友軍必定來救,因此才帶領整74師捨重裝備而上孟良崮絕地。

 

想不到右翼的李天霞整83師與左翼的黃百韜整25師保持了國共內戰時期一貫保存實力的原則,怯於為整74師解圍要付出的犧牲太大,因此坐看友軍灰飛煙滅!

 

對於以上爭議,筆者抱持懷疑:

 

1.孟良崮是位於山東沂蒙山區座高度約400公尺的石頭山,抗戰勝利後整74師換裝美式武器,已經成為配屬重裝備的機械化單位,擁有各型火砲以發揚火力是該師長處,孟良崮有不利於重裝備上山而必須棄置的地形特點,不但後世知道這樣顯而易見的缺點,作為當事人的將軍更明白。從以往任旅長時曾經在萬家嶺戰役創造的張古峰奇襲思考,用兵出神入化的他應該不可能會犯如此基本的戰術錯誤,唯一的可能是其奉命率軍上孟良崮固守待援!

 

2. 在國共內戰中國軍單位為保存實力,對於友軍見死不救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對這次在整74師被圍中救援的黃百韜整25師完全不適用,因為他們已拚盡全力,整25師為解圍蒙受巨大損失,損兵折將破萬!當時中共華東野戰軍,調集了五個縱隊(當時共軍戰術編制)共約16萬的優勢兵力團團包圍整編74師約三萬五千人,從動機看黃百韜對於張靈甫必須拼死相救,因為黃本人非蔣介石嫡系(黃埔軍校畢業)將領,也知道整74師在其心目重要性,如果沒有盡全力救援而導致整74師兵敗,事後蔣介石必不輕饒,基於此黃百韜沒有虛晃一招的可能!

 

3. 古人「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死命相救」這種案例在國共內戰中非常少,位於整74師右翼的李天霞就是個貪生怕死的不良範例。相對於黃百韜整25師的全力以赴,更容易突破包圍圈的整83師反而卻按兵不動,甚至派出一個連接近孟良崮,發出誘騙性無線電假意告知整83師將要接近予張靈甫虛假的空中樓閣! 整74師於5月16日全軍覆沒,中將師長張靈甫自殺殉國!

 

筆者認為兵敗孟良崮對日後國共局實力消長具有指標意義,甚至比日後東北戰局的糜爛,與1948年徐蚌會戰的一敗塗地更為關鍵。經此勝利共軍打出了自信心,戰果輝煌的「天下第一軍」都能夠被收拾掉,西北雨東北的戰況必大有可為;相反的,國民黨失去了自信心,整74師號稱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以這般地位,兵敗時周圍國軍部隊總數超過四十萬尚無法相救,從此不論中央軍或是非直系部隊,作戰更瞻前顧後,憂懼出力過甚,反而落得兵敗身死而彈盡援絕的下場!己消彼長情勢下,果然本戰結束後未滿三年中華民國即敗退至台灣。

 

政府對王玉齡女士有欠公道

 

綜觀國共內戰中殉國的國軍將領少之又少,但變節投共的前國軍將領卻多不勝數,雖然張靈甫將軍在忠烈祠列名首位,但是不能料想,這位最足以代表軍人魂的將領居然在台灣被如此低調對待,相對國軍年內接連爆發醜聞的荒腔走板,難道不應以將軍作為堂堂國軍的表率嗎? 2009年王女士曾要求國防部補發張靈甫將軍的勳章,結果等到的回覆居然是勳章價格表!面對這種侮辱王女士也非常大器表示,如果用錢買勳章不如不要。

 

張將軍如天上有知必無法含笑九泉,由此可看出國防部承辦人對認識先烈事蹟的程度居然貧乏至此!負責者絕不會如此冷血而是無知到根本不知其事蹟!斯人已逝,希望政府必須給予王女士莊嚴的身後哀榮,因為張靈甫將軍是為成全中華民國軍人氣節而捐軀的!2018年她在亡夫衣冠冢賦詩悼念「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悽悽往事怯重溫」讀來令人哀戚,更感傷其未滿双十年華就失去所愛,這對大時代變動中的戰火情鴛終於在多年後得以相見,願主保守王玉齡女士和張靈甫將軍,在天堂能為比翼鳥,繼續他倆在人間未完的姻緣。

 

※作者為關注近代史與戰史和時事的工程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及紐約佩斯大學MBA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