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欣在《美國女孩》扮演一名罹癌的母親,還要為老公與女兒等家庭瑣事煩惱。(傳影互動提供)
拿過金馬獎新人、女配角與女主角獎的大滿貫影后林嘉欣,今年再以《美國女孩》扣關最佳女主角,她今(28日)與媒體訪談,聊到戲中飾演兩個女兒的媽媽,剛好與她真實生活不謀而合,坦言演來感受很深,特別是女兒不聽話,常常逼到她快抓狂尖叫的部分,完全一模一樣。
人不在台灣的林嘉欣,和導演阮鳳儀隔空受訪,她表示《美國女孩》的背景設定在2003年,正是她來台灣發展居住的年代,對戲中出現的SARS、網路撥接、垃圾車音樂、流行音樂等元素都感到很熟悉,是吸引她接拍的主因。而在去年疫情期間拍攝,她來台2個多月,首次和女兒分開那麼久,又因為疫情讓她感觸良多,所以在詮釋角色時特別投入,「我心裡想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演出,是抱持這種心情,所以每一場戲都很珍惜。」
該片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林嘉欣將罹癌母親面對女兒的挑釁與不理解,內心複雜情緒詮釋得絲絲入扣,因是導演的自傳性電影,開拍前她走訪導演與父母之間的相處點滴,到拍攝現場後反而心情放鬆、跟著直覺走。她也投射一些自身經驗在角色裡,像是她教小孩時,對老大會比較嚴格,對老二就會比較輕鬆,一場要怒打孩子巴掌的戲,連拍6次Take,即使是借位,演來還是很心疼。
導演透露,一場母女掏耳朵的交心戲,也是真實借鏡林嘉欣與女兒的相處,「我看到林嘉欣的先生拍的一張她幫女兒掏耳朵的照片,非常漂亮,啟發了靈感,想到自己小時候也被媽媽掏耳朵的經驗,就加入了這場戲。」林嘉欣則說這場戲她情緒突然一湧而上,差點眼淚鼻涕滴在小孩子的耳朵,「好險導演喊卡,趕快用衛生紙接住。」
拍戲過程,也讓林嘉欣想到自己叛逆的年少時期,「我那時候很壞,就是很硬頸,但如果不叛逆很難做演員,當演員要會獨立思考。」她套用導演梁鳳儀得知入圍金馬獎時說的話:「媽,我沒有跟妳白吵了,託妳的福。」金馬獎頒獎當天,她因母親身體不適,早已訂好機票要飛去加拿大照顧媽媽,無法出席,「到時我們隔空見吧。」她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