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軍機頻頻擾台。(國防部提供)
2020年以來,這座島嶼已經成為北京與華盛頓之間不斷升高對抗的焦點。距離開戰或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誰會希望它發生?如果中國當局決定發動武攻,必須有贏得這場戰爭的絕對把握,否則將會落入自己設置的陷阱,以及,幾乎肯定會導致政權崩潰的雙重風險。2021年3月23日,美軍印太地區司令約翰.奎利諾(John Quilino)海軍上將提出相當嚴重的警告,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報告:
「中國攻擊臺灣的時間點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得更早,我們必須把這個可能性放進思考裡,以緊急的憂患意識,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威懾的嚇阻能力。」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到決定開戰之前,人民解放軍已為這般場景演練很久,且相當積極;解放軍正在模擬如何對真實目標進行侵襲,以便當登陸日(D-Day)來臨時所向披靡。
想打贏這場戰爭,中國軍隊除了閃電戰別無選擇,在三天內,利用奇襲的效果癱瘓臺灣軍隊的任何回擊。超過這個時間,美國第七艦隊將有時間組構回應戰略,北京可能因此輸掉這場戰爭。時間如果短於三天,美國就會面臨一個難以著力的既成事實。3月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宣布2021年軍事預算為13,550億人民幣(2,600億美元),比2020年成長6.8%。軍事預算近年來持續穩定地增加,雖然這數目與美國的軍事預算相比瞠乎其後(美軍2021年為9,340億美元,超過全世界各國所有軍事預算的總和),但仍排名全球第二。中共領導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年度會議開幕致辭中明確表示:這預算將讓人民解放軍「加強戰備能力」。2021年3月9日,習近平以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也就是中國武裝部隊領導者身分強調,中國正面臨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
「全軍要統籌建設和備戰關係,做好隨時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支撐。」
臺灣的軍事預算成長4%,達到132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的數字是臺灣的16倍之多,而且,專家認為中國官方預算遠低於實際花費:尤其是研發新武器的成本並沒有被納入計算。那麼,這麼龐大數目的軍備預算所為何來?中國有遭到任何立即或是預料之中的外國入侵威脅?顯然沒有。那麼,是不是哪天要攻擊臺灣呢?應是出於習近平的恐懼。如果有一天他在國內遭到有組織性的攻擊時,下令武力侵犯臺灣成了一種手段,一種誘因,一種不計後果的行為,用來轉移焦點,並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者的情操,拾回中國重新組合成以他為核心的團結一致。
不過,有一點看來是確定的:如果這樣的軍事衝突真的爆發了,許多國家會被捲入其中。確實,美國在日本領土上的軍事基地,幾乎可以肯定會成為解放軍的優先攻擊目標。即便日本的和平憲法禁止東京動武解決國際衝突,也不管是否心甘情願,日本都會被捲入這場戰爭。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在2021年3月15日至21日這一週,日本和美國國防部長達成協議,同意在北京決定對臺動武的情況下,確保雙方密切合作。「如果北京決定武力侵犯臺灣,解放軍的將領勢必會下令向美國駐沖繩和在日本領土其他基地發射多枚導彈,因為在那裡有著美軍最強大的力量,可以阻撓並對中國軍方造成慘重損失。」香港日報引述美國蘭德智庫的安全專家蒂莫西.希思(Timothy Heath)說法。
美國在日本領土上總共有23個軍事基地,其中位於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大的軍事設施所在。大多數在這個區域巡邏的美國偵察機是從嘉手納起飛。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國防戰略分析師馬爾科姆.戴維斯(Malcolm Davis)認為,澳洲也很有可能會被捲入其中,然後衝突會難以收拾地節節攀高。他表示:「萬一中國對所有用威懾來避免戰爭的努力都視若無睹無動於衷,萬一中國在『灰色地帶』(原書編註:在臺灣附近)進行挑釁,以及,最壞的情況是,直接武力攻擊臺灣,而這種局勢將導致美國、日本和澳洲彼此協調該如何回應。」俄羅斯會怎麼反應仍有待觀察,雖然最近幾個月中俄兩國越走越近,但分析師認為,中俄軍事聯盟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毫無疑問,兩國在美國的壓力下走得更近,但兩國之間的分歧仍然大於共同利益。」
中國社科院中俄關係專家程亦軍表示。與俄羅斯結盟並不是中國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
中美關係仍然不斷惡化,觀察家們保持高度注意。2021年7月26日,在距離北京僅一個多小時高鐵車程的天津,美國副國務卿溫迪.雪蔓(Wendy Sherman)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進行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會談,不但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且更加惡化。北京指責美國想要「妖魔化中國」,並企圖激化中國成為敵人。天津峰會強化了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新冷戰」的觀點。這種關於「假想敵」的想法,再一次被謝鋒提出。這般說詞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不久前,當美國和歐盟譴責中國駭客發動網路攻擊時,北京已經斥責白宮應該停止指控中國是「駭客帝國」且不該暗示中國是「邪惡的帝國」。根據中國外交部在微信上發送的會議序言記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敦促美國改變當前這種「極其錯誤的對華認知」和白宮正在進行的這種「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謝鋒說:「基本上,這是因為美國人把中國視為假想敵。」我們必須記住2021年3月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那一場災難性會面,當時中共外事委員會主席楊潔篪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國際媒體面前劍拔弩張相互批鬥,舉世傻眼。在這次7月的天津峰會上,中國當局希望能夠促成雙方就拜登與習近平舉行峰會的共同利益。結果在這四小時激烈的會談中,這個問題甚至沒有被討論到。中美鴻溝如此之深,拜登自從1月20日入主白宮後,並未與習近平會面。但無論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有多深的歧見,拜登還是在6月16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日內瓦見了面。溫迪.雪蔓是自從民主黨的拜登當選總統後,訪問中國最高階的美國外交官。到7月為止,只有拜登的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已經訪問中國,但雙方會談僅限於對抗全球暖化,這是兩國試圖找到的少數共同話題之一。中美對抗之持續加劇在3月的會談中表露無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爭辯道,一切取決於美國是否「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是說,球在美國手上,美國應該要負責主動改善關係。溫迪.雪蔓或許已經保證她的國家並不尋求與中國的戰爭,但中國外交部長直言道:
「好像必須遏制中國的發展,才能讓美國再度成為一個偉大國家。」
在會談結束時,這位美國國務院的二號人物對於雙方所談論的,評價頗為消沉,她表示很難判斷未來幾個月內,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關係能否有所改善。她告訴美聯社:
「我們現在進入了開始建立一種可以回到我們想要的關係的初步階段,但我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作者簡介
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
法國作家、新聞工作者。畢業於史特拉斯堡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在巴黎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學習中文後,負笈臺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繼續進修中文。繼而在法新社致力長達37年的新聞志業,期間被派駐於北京、東京、華沙、尼克西亞、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及巴黎擔任全球新聞主編。董尼德以他的亞洲旅行經歷寫了數本關於日本和西藏的著作;《西藏生與死》於1990年榮獲亞歷山德拉・大衛・尼爾獎(Alexandra David-Néel Prize)。他與著名的漫畫家卡布(Cabu)合作了三本圖畫書。於關心時局闡述世界局勢之同時,他配合老照片撰述了一系列關於他的故鄉奧佛涅區的小鎮、火山、溫泉和城堡種種。從新聞工作退休後,董尼德筆耕不輟。
譯者簡介
洪祖玲
戲劇導演、文字工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客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ART劇團暨劇場訓練研究所導演研究、美國私立紐約大學Tisch School of the Art導演研究、紐約Circle Repertory Company導演實驗坊會員。方圓劇場創辦人。編導作品有《八仙做場》、《谷德,搖搖搖》等。譯作有法蘭西斯・霍吉《戲劇導演》、皮藍德婁《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和《各是其是》、史特林堡《夢幻劇─生命之旅》等。主編《世界名劇精選─古典篇》。
2012-201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刊》主編。
※本書擷取自《中美爭鋒:誰將左右世界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