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捷創辦人阮氏芳邵(右)向牛津大學捐贈經費,校方決定、為她變更李納克爾學院命名。(湯森路透、牛津大學官網,上報合成後製)
大學院校為吸引富豪挹注學術資金,藉由捐款將學院、建築或研究機構以贊助者冠名,早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像是知名香港娛樂大亨邵逸夫爵士,其名就因為大量在中國各大學資助,讓不少學校都有「邵逸夫樓」或學院。
但近日在英國學術界,卻有一個贊助捐款案引起媒體關注,甚至掀起當地輿論熱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創立「越捷航空」(VietJet)、越南女富豪阮氏芳邵(Nguyễn Thị Phương Thảo),日前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捐贈1億5500萬英鎊(約新台幣58億7500萬元),挹注該校成立新的研究機構,以及給予更多研究生獎學金。
Oxford college to receive £155m donation from Vietnamese company https://t.co/UTUXt4a3CT
— BBC Radio Oxford (@BBCOxford) November 1, 2021
院方做為回應,決定將現名李納克爾學院(Linacre College)變更為「邵學院」(Thao College),沒想到因此引起英國媒體議論。
但這個更名舉動,卻讓不少校內教授感到不妥,其中專攻法國文學的講師達勿達(Marie Kawthar Daouda)就認為,李納克爾學院的命名有「長久歷史」,爲了紀念皇家醫師學院創始人、牛津校友托馬斯.李納克爾,該人是15世紀中葉的人物。
她認為,校方應該感謝阮氏芳邵女士的慷慨捐款,但不應該如此草率地,將富有歷史意義的命名就此抹去;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梅傑(Patrick Major)更直言,「雖然在美國或其他國家,以捐款人命名學院的狀況是稀鬆平常,但我個人認為、這並不適用在英國,相比商業組織、企業家,我更希望學校以文化或公眾人物命名,才更有教育與紀念意義。」
現年51歲的阮氏芳邵,出生河內,大學赴俄羅斯留學,進入莫斯科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攻讀經濟與金融學,在求學期間開始創業,將香港、日本物品運往當時物資極度匱乏的蘇聯(USSR),僅3年時間便賺取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成為回國創業第一桶金。
回國後開始投資,從金融、證券和發電設備領域切入,快速累積財富並持續物色新標的,跨足鋼材、機械設備、化肥等產品,透過轉投資取得越南科技及商業股份銀行(Techcombank)與越南國際商業股份銀行控制權。並在2007年獲越南政府允許,成立第一家私人廉價航空- 越捷航空,並以「比基尼空姐」為賣點,為自家航空成功打響知名度。
It would be extraordinary if the Congregation were to approve the renaming of Linacre to Thao College, simply because of a handsome bequest. Would a £150m from the House of Saud get Christ Church renamed Al-Madinah? Or Trinity renamed Al-Tawhid? https://t.co/8cESmeR6BW
— Adrian Hilton (@Adrian_Hilton) November 2, 2021
事實上,即便當地媒體或學者如何嘲諷,牛津大學更名之舉,早就有多起先例可依循。
像是同校的曼徹斯特學院(Manchester College),1996年獲得哈里斯男爵(Baron Harris)捐款,進而更名為「哈里斯曼徹斯特學院」;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原名新學堂(New Hall)的女子學院,在2008年獲得校友愛德華茲夫婦3000萬英鎊(約新台幣11億3756萬元)捐款,校方也將該學院更名為「默里.愛德華茲學院」(Murray Edwards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