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躁症」這樣吃!中醫師教這「5 類」忌口飲食快筆記

郭大維王瑞玲 2021年11月16日 21:00:00
(2021 © Suffer on menstruation cramp, indigestion, gastrointestinal, diarrhea problem ,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 Flickr, CC BY-SA 2.0.)

(2021 © Suffer on menstruation cramp, indigestion, gastrointestinal, diarrhea problem ,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 Flickr, CC BY-SA 2.0.)

腸躁症(激躁症)的類型可分為「腹瀉型」、「便祕型」、「混合型」和「不確定型」四種類型,其中以腹瀉型占比最多,不確定型最少。

 

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郭大維及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共同出版《讓腸胃動起來 》(時報出版)書中就提到一段故事,敘述一名房仲業務員,雖然入職才短短半年的時間在工作上就有相當優異的成績。可是這份工作的緊張、高壓,讓他的腸胃出問題!經常飯吃到一半,就跑去廁所大便,或是在會議前又要跑好次的廁所,時而拉、時而便祕。不時腸子裡總有過多的脹氣讓他不舒服,要不就是肚子一直有腸鳴聲,很多人以為是他常肚子餓,這種情況實在讓他感到困擾,檢查後正是典型的大腸激躁症。

 

郭大維指出,大腸激躁症是以反覆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基本上只要在過去十二個月,至少有十二週或超過十二週感到腹部不適,反覆出現以下症狀,即可判斷患者可能得了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症狀:

 

1. 頻繁出現腹痛或脹氣,但排便後即可改善。

 

2. 排便次數改變,一周便祕次數超過三次,或是一天腹瀉多過三次。

 

3. 大便形態改變,可能出現硬塊、軟便或水便。

 

4. 排便的情況改變,患者可能需要很用力排便,或是排便時常有急迫感或常覺得排不乾淨。

 

5. 糞便容易出現如鼻涕狀的黏液,或是解出黏液狀的糞便。

 

 

台灣腸躁症,女高於男

 

目前在台灣發生腸躁症的比例將近二○%,且女性發作率高於男性。依《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中,腸躁症並無直接中醫病名對應,但可將腸躁症的「腹痛、腹部不適」等症狀歸為「腹痛」範疇。將「大便糞質清稀」症狀歸為「泄瀉」;將「排便困難、糞便乾結」歸為「便祕」範疇。

 

中醫把腸躁症分為六個證型,分別為:「脾虛濕阻」、「脾腎陽虛」、「脾胃濕熱」、「肝鬱脾虛」、「腸道燥熱」、「肝鬱氣滯」。前四種證型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腹瀉和腹部不適,後兩種證型的患者主要表現為便祕。

 

在門診遇到的患者,絕大多數屬於「肝氣犯脾,土虛木乘」的肝鬱脾虛型,根據中醫的理論,肝脾二臟,相制相成,五行中肝屬「木」,生理功能方面肝又主「藏血」,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主疏泄,可調暢全身上下的氣機,肝氣的暢達與否,直接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及運化水濕的功能。五行中脾屬「土」,為氣血化生之源,主清氣升清而可運化水濕。

 

換句話說,體質偏於脾虛者,本身腸胃功能不好,若受到情緒的波動或工作壓力影響,就容易造成肝失疏泄而影響脾胃功能,也因此會有反覆腹瀉或便祕的情形發生。

 

 

日常飲食習慣的保養

 

中醫認為肝主神經,肝的疏泄功能失調影響脾、胃、大腸、小腸的運化。平時腸胃功能消化不好的人,更易受環境、情緒等因素影響,所以要先強健脾胃的功能。

 

1. 少吃刺激腸胃的食物,例如:酒和含咖啡因的飲品或大蒜與洋蔥。

 

2. 少吃易產氣的食物,例如:牛奶、乳酪、碳酸飲料與各種豆類製品。

 

3. 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類。

 

4. 腹瀉型患者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及寒涼瓜果,如筍、黑白木耳、秋葵、鳳梨、木瓜、火龍果、奇異果等,反之便祕者倒是可以多攝取這些食物。

 

5. 應避免過冷、過熱兩種極端溫度的食物。

 

由於壓力與腸道的蠕動有密切關係,若每天都工作生活在高壓的環境者,更容易罹患大腸激躁症。經常需要加班的上班族,應適當的舒緩身心,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才能讓腸道不致太過於活躍、不安。

 

推薦料理:紅藜南瓜葵菇蒸飯

 

★ 食材介紹

 

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秋葵:性寒味甘,具健脾、潤腸通便、清利濕熱的效果。

 

★ 材料

 

白米四分之三杯、紅藜米四分之一杯、水一杯、中型南瓜二分之一顆、金針菇二分之一包、秋葵八~十條、日式醬油二大匙。

 

★ 作法

 

1. 將白米、紅藜放在網篩中,以流動的清水洗淨,備用。

2. 南瓜外皮用刷子洗淨,切小塊,備用。

3. 將白米、紅藜、水、日式醬油、南瓜、金針菇、秋葵,放進電子鍋內鍋,按下炊飯鍵準備蒸煮。

4. 待電鍋開關跳起後,再燜煮約十分鐘即可食用。

 

*本文摘自《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郭大維

 

現任

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

 

主治專長

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

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

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

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

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

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

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

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

 

郭大維中醫師 FB:https://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

 

王瑞玲

 

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 25 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

 

著作

《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

 

經歷

1. 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

 

2. 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

 

3. 《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

 

4. 「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

 

5. 「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

 

6. 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

 

7. 國防部衛教講師

 

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https://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