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擋綠電數十年的垂死掙扎─如何解讀近期擁核者在德國的最後一搏

Tony yen 2021年11月18日 00:01:00
在德國柏林抗議核電廠關閉的擁核者。(湯森路透)

在德國柏林抗議核電廠關閉的擁核者。(湯森路透)

比起繼續討論6座準備除役的核能機組不可能發生的延役,要求新聯邦政府加倍風光裝置容量設置速度,才是現階段加速德國減碳最經濟且可行的倡議。但擁核者並不關心他們喜愛的技術務實面的可行性和實際上這些行動或論述的有效性;他們只關心他們熱愛的技術能否苟延殘喘而已。

 

對於台灣部分媒體放大宣傳德國一小搓擁核團體近期的呼籲德國擁抱核能的公開信,我感到難以置信;德國作為民主社會,對於各種議題本就有不同的意見表述,一直以來為數不多的擁核團體也都有在運作且試圖收割氣候運動的聲浪。當然,如同全球各地大多數的擁核團體一般:他們的意見毫無可行性可言;不僅僅是政治上不可能讓社會接受已經談好除役的核電廠再度復活的議案、科學上核安核廢的難題依然無法完全處理等等硬性阻礙,純粹就經濟性的角度,德國的能源轉型已經發展到建置再生能源加上儲能是現行所有選項中成本最低的路徑的階段,根本沒有任何理由應該新建或者延役核能機組。

 

任何真正有心做氣候倡議的德國人都知道,新聯邦政府能夠創造出有效氣候政策的關鍵,在於接下來能否迅速加速綠能的設置,並且據而制定更積極的除煤和淨零碳排期程。要求新聯邦政府加倍風光裝置容量設置速度,絕對比試圖讓6部準備屆齡除役的核能機組延役的倡議來得更務實(比如太陽能從現在的每年5GW倍增至每年10GW、風能從每年2GW增加至5GW,則3年左右新增綠能發電量將能完全補足除役核能的發電量,這樣的增幅也是擴大競標總量等立即性政策可以馬上達成的)。

 

「德國核能機組應否延役」這樣的命題設定之荒謬,在近期德國科學界的倡議組織「科學家為氣候」(scientists for future)撰寫的98頁報告《核能並非解答氣候危機之科技》(Kernenergie keine Technologie zur Lösung der Klimakrise)中可見一斑。報告中詳細列舉了核分裂技術自誕生以來遭遇的諸多困難、核安核廢的問題,並且提出「倚賴核能技術造成轉型阻礙」的種種事證。

 

1993年,德國主要電力業者為了正當化自己高佔比核煤的電力結構,提出「風、光、水等再生能源無法負擔超過4%的電力需求」的荒謬論述,試圖引導當時的德國社會輿論,陷入非核即煤的虛設兩難情境中。往後數十年,傳統電力業者和其擁護者,繼續宣稱「再生能源在一電力系統的佔比絕對無法超過百分之X」這樣的偽科學,只是隨著能源轉型不斷演進,這個數字X逐步被墊高,到最後他們只能改口說「100%再生能源技術上也許可行,但經濟上會代價高昂」這樣難以證實的論述-基於某些原因,擁核者似乎認為和過去二十年的趨勢相悖,核能終會變便宜且更易如期完工、而儲能成本則不會再下降。

 

在德國,這些擋綠的傳統電力企業在福島核災以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才比較有意願參與能源轉型;然而早先錯誤觀念的遺毒未解,仍就讓德國持續保有一小部分的擁核者,持續複誦著上個世代的電力系統運作教條,並且在新一波氣候運動中試圖收割運動聲浪。

 

德國政府能夠創造出有效氣候政策的關鍵,在於接下來能否迅速加速綠能的設置,並且據而制定更積極的除煤和淨零碳排期程。(湯森路透)

 

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當年2016選戰的太陽能發展目標在2030年僅設定8.7GW執政時還只有6.2GW,此數字已在今年初達成)的前執政黨,和其下的擁核團體,如今搖身變成在野黨後,竟然有臉批評政府綠能政策操之過急、非核不可。如果放任他們繼續用過時的能源系統認知、以及不可行的議案來主導台灣的能源討論,台灣的能源轉型只會原地踏步,繼續被完工之日遙遙無期的核四綁架。

 

很明顯地,台灣部分媒體在此時此刻不成比例地放大國外擁核團體的聲音,正如同2019年年底韓國瑜陣營總統大選前操作「德國廢核政策可能轉向」的假新聞一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選舉前夕和這些擁核勢力一搭一唱,帶動錯誤的社會認知,讓選民對國際情勢有偏差解讀下做出偏誤性選擇。這是我們必須嚴正駁斥和極力澄清的事實:不論從減碳的成本有效性、核安核廢、實務政治溝通等等面向來看,沒有任何原因德國人應該延役6部準備屆齡除役的核能機組。至於台灣的核四,就算強硬續建,那只會是一場無底錢坑;美國Vogtle核電廠3號機與4號機完工日期一延再延、V.C. Summer核電廠2號機3號機興建中途被迫中止的殷鑑不遠,難道我們真的要讓台電在未來三不五時發表類似的新聞稿嗎?

 

※作者為德國弗萊德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