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菸品的使用者逐漸增加,但台灣尚未立法管理。(資料照片/張家銘攝)
在台灣,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尚未立法管理,中央與地方對於納管措施的想法也不同調,衛福部採取嚴管加熱菸、禁止電子煙的態度,台北、新北與嘉義則全面禁止。若政府未來禁止新興菸品,恐造成黑市走私問題猖獗、使用者健康受損,也可能牽動長照財源。
《菸害防制法》已14年未修,雖然衛福部曾分別在2016年、2020年提出修法草案,但修法進度至今仍卡關。對此,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回應,衛福部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已送往行政院,目前在細審中,行政院也提到,預計今年12月底前將送立法院審查。
然而,《菸防法》修法草案進度延宕,導致新興菸品無法可管,在網路、實體店面都可以買到電子煙或加熱菸,品質沒有保障,國家也失去合法稅收。現行法令不明,也造成海關處理上的困擾,新興菸品已經塞爆海關倉庫,甚至有旅客提起行政救濟,爭議不斷。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指出,截至今年10月,海關已經暫扣超過7.8萬條加熱菸,有4.7萬條逾保存期限,市值約1.28億台幣,未來很可能會演變成國賠。海關沒有查扣的法源,民眾可以提起行政救濟,單就法律的邏輯,政府可能會輸掉,屆時恐用納稅錢支付。
何志偉也強調,台灣禁止不了加熱菸,海關暫扣的7.8萬條只是一部分,與其變成地下經濟,倒不如好好管理與面對。世界上沒有健康的抽菸,但有「兩害取其輕」的選項,加熱菸是將菸草加熱至350度,藉由蒸發產生煙霧來吸食,可減少幾千種有害物質,若吸菸者願意使用更減害的選項,站在道德邏輯上,他會支持開放加熱菸。
在修法上,台灣可以多參照其他國家的法規,像英國視電子煙為戒菸的安全替代品。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更透過嚴謹的上市前審查制度,合法規管有減害潛力的新興菸品,根據FDA資料指出,對於有尼古丁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新興菸品極具減害潛力,可避免受到傳統菸品的危害。
「衛福部必須扛起責任,態度別再猶豫不決。」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建議,《菸防法》應採「正面表列」,唯有列出的項目才開放,其他都禁止。若要開放新興菸品,就清楚定義,將電子煙、加熱菸的規格標準與型態明確列出,包含尼古丁、焦油的含量範圍值,以及其他相關的化學成分。
江永昌也提到,衛福部在2016年提出修法草案,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年,哪能延宕這麼久,這還牽扯到稅收、長照、海關查緝與處罰等問題,不能放著不管。他了解,大家對新興菸品的意見分歧,衛福部無論開放或禁止新興菸品,都會有人贊成或反對,要做到所有人都支持很困難,但衛福部還是得做出決定。
按《菸酒稅法》規定,傳統紙菸每千支菸稅1590元,其中1000元撥給長照使用,菸品健康福利捐則每千支1000元;根據財政部統計,長照基金從2017年6月上路以來,到今年9月底為止,總稅捐金額共1915億元, 其中菸稅為1124億元,占6成最高。若未來新興菸品正式開放,並納入稅收管理,可望再增加長照基金。
從法律角度來看,《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認為,新興菸品若立法納管,能有效解決黑市亂象,更能確保產品都經過政府把關,新興菸品也可以比照傳統紙菸申報成分,讓消費者了解含有哪些物質、尼古丁比例,自行判斷是否使用。
若未來開放加熱菸、禁止電子煙,徐書磊分析說,目前使用電子煙的人數非常多,又無法掌握實際人數,對於第一線執法者而言,很難掌握執法的力道,假設有民眾在遠方使用電子煙,警方看到後,可以強制搜身嗎?再加上沒有照片佐證,監視器可能拍不出煙霧,也很難分辨是電子煙或加熱菸,這將造成搜查、執法上的問題與困擾。
針對衛福部「一開一禁」的立場,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表示,澳洲、加州與紐西蘭禁止電子煙後,造成嚴重黑市亂象,隨後便調整政策,開放合法納管,台灣應借鏡參考。當電子煙合法納管,不但保護使用者安全,國家也能增加稅收,才是完整的因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