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了80年算不算?」 傳統領域劃設限「原居地」挨批

黃驛淵 2017年03月03日 09:35:00
因不滿傳統領域劃設的規定,原住民團體在凱道搭帳篷至今第9天(3日),目前仍無法獲蔡英文回應。(翻攝自馬躍.比吼 Mayaw Biho臉書)

因不滿傳統領域劃設的規定,原住民團體在凱道搭帳篷至今第9天(3日),目前仍無法獲蔡英文回應。(翻攝自馬躍.比吼 Mayaw Biho臉書)

原民會公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惹爭議,讓一些原住民族人憤怒走上凱道抗議。除了劃設辦法只限公有地遭批,有原住民團體及原民立委進一步指出,劃設辦法有關「部落土地」的規範,不管是被迫遷移或自行移居,傳統領域劃設都只限「原居地」,但許多部落早已被迫遷移到他處生活幾十年、甚至近百年,「難道不算傳統領域?」

 

根據劃設辦法,所謂「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包括傳統祭儀、祖靈聖地、部落土地、獵區土地、墾耕土地等。

 

延伸閱讀:【獨家】「傳統領域劃設」爆3大分歧 重傷原住民對小英信任

 

其中有關「部落土地」的定義,一是原住民族長久居住、且成為該族文化中心的部落,例如鄒族的「特富野部落」及「達邦部落」;另一種則是被迫遷移或自行遷移的部落,有原民團體及立委認為,若依劃設辦法的條文字面解釋,能被劃設為傳統領域的土地,恐只限縮在部落的「原居地」。

 

從事部落調查的南澳青年聯盟成員Piho Yuhaw指出,東部的原住民,除因風災影響而遷徙外,幾乎早年都是被迫遷移的,早在日本時代就已「被分配」在平地居住,例如他所居住的「碧侯部落」,1938年就被迫遷移到現居地,「族人居住在現在的碧候部落都已超過80多年了,如果不承認是傳統領域,那什麼才是傳統領域?」

 

國民黨原住民立委鄭天財(Sra Kacaw)也批評,劃設辦法有關「原居地」的規定並不合理。他主張,傳統領域對於部落土地的認定,應該回歸《原基法》,因此,原民會去年8月核定公告全國共748個部落,應該都納入傳統領域的劃設範圍。

 

好茶村的魯凱族,1980年遷移到好茶新村,之後又遷至「新新好茶」。立委盼部落的生活領域都能劃入傳統領域。圖為新新好茶。(翻攝自維基百科/攝影:kiwi3rd)

 

他舉例,位於屏東的好茶村魯凱族,原本居住在「好茶舊社」(舊好茶)部落,但在1980年被迫遷移到「好茶新村」(新好茶),後又被迫遷移至現在的「新新好茶」;但無論是新好茶與新新好茶都是族人的部落生活範圍,卻無法被劃入傳統領域。

 

此外,像是台東長濱的「長光部落」阿美族人,最早的舊部落位於「石坑仔」,後來經多次遷移,直到1927年定居在現在的長光部落,鄭天財認為,這一整塊屬於阿美族的生活領域也都應劃入傳統領域。

 

《上報》記者昨去電詢問有關傳統領域劃設的「原居地」規定,原民會表示,「一切依已公告的劃設辦法」,至於外界的質疑及對條文的詮釋,原民會則「暫無回應」。

 

《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引發原住民族人不滿,連夜紮營凱道抗議。(攝影:李昆翰)

 

延伸閱讀:原民夜宿凱道已進入第8天 要求「部落土地、部落來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