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點名「台獨頑固分子」後,再以「台獨金主」為由對遠東等台資企業開罰。(合成畫面/擷自新華社官網、李隆揆攝)
繼點名「台獨頑固分子」揚言予以嚴懲之後,近日中國直接以「台獨金主」為由對遠東等台資企業開罰。除了藉台灣公開的政治獻金制度做為政治脅迫台商的依據,台商圈有傳言透露,近來各地台辦緊迫盯人,動員台商彼此舉報是否有人出席不同政治背景的私下聚會,堪比「文革式整風」。台商圈更傳出,連與國台辦關係密切的台企聯高層,都因為部分人士「反台獨」發言不夠強硬,被中方認為「立場搖擺」,有意進行整頓。
在點名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和外交部長吳釗燮是為「台獨頑固分子」之後,中國並未對遭點名人士採取任何動作,反而轉向遠東、晉億實業兩家台資企業,分別以環保及證券不同法規展開調查懲處。
而中國國台辦日前宣布遠東集團在中國因「違法、違規行為」遭罰人民幣4.74億元(約合台幣20.4億元)的同時,強調中方絕不允許「台獨頑固分子」的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牟利,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予以精準打擊」。中方一邊指控企業「違法違規」,同時毫不諱言懲罰企業係出自「金援台獨」的政治理由,自相矛盾的說法也引起國際媒體關注。
吳釗燮也忍不住在推特轉發《彭博》相關報導,諷刺中國所謂「依法處罰」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這可能暗示任何情況」;如果中共自認「幻想中的監管架構」最適合企業,這個(懲罰台商)案例提醒所有國家,這其中存在不同於現實的風險。
"Businesses & financial sponsors ... will be penalized according to law." We all know that can mean anything. If the #CCP feels a fantasy-based regulatory framework is best for business, this case reminds all countries of the risks of alternate reality. JW https://t.co/EyHvdLBp6E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 🇹🇼 (@MOFA_Taiwan) November 25, 2021
中方這番操作當然不僅止於以法律做為政治壓制台獨的工具,更有意在當局譴責台灣「頻踩紅線」,反遭網民質疑中國政府毫無具體作為的情況下,塑造北京已對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採取實際制裁」的印象。
因此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及拜習近先後順利舉行之後,中方宣傳系統立即展開動作,在網路平台大肆散布影片,聲稱中國已宣布一份「12家台獨金主企業」名單,並使用「與綠營割席」、「蘇貞昌政治生涯完了」等聳動標題,透過台灣網路社群轉發。
知情人士指出,據我方主管部門了解,這份「12家台獨金主企業」名單中的企業,尚未傳出中方執法單位出手的消息;但台商圈私下聚會已對中國可能採取的動作議論紛紛,氣氛確實較為緊張。
至於名單真偽,知情人士指出,台灣對政治獻金的法律規定已趨成熟,中方只要透過涉台系統的「島內協力者」查詢,都可以掌握這些公開資訊;不管所謂「金主名單」的真實性為何,這種公開點名的作法雖然能夠嚇阻台商以企業名義進行政治獻金,卻無法阻止個人名義捐款或以其他名義支持特定政黨。
這名熟悉台商文化的人士更指出,大部分台資企業的政治獻金不會只給單一陣營,一旦完整公開企業政治獻金資料,受到影響的不僅是民進黨,國民黨恐怕受到的衝擊更大。
知情人士指出,台商擔心的並非政治獻金等透明資訊曝光,而是私下活動遭有心人士扭曲並做為政治情資舉報。台商圈已有傳言,這2年因COVID-19疫情影響,兩岸多未舉行大型台商活動,中方轉而盯上台商私下聚會,四處打探是否有台商參加不同政治背景的聚會,更要求在場台商透露其他人在席間談話,是否涉及支持民進黨政府言論。
台商圈更有傳言透露,國台辦支持運作的台企聯,因為部分指標性台商發言並未緊抓「堅決反對台獨」基調,被涉台系統認為「立場搖擺」,有意「整頓」台企聯;只是因為暫時未有適當時機,因此沒有出手。
台商圈類似「文革式」整風的作法並非始於今日。近年來台商圈最有名的案例,即2018年初台商春節聯誼上,前漳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福貞公司董事長李榮福就當時兩岸M503航路爭議受訪時,表示支持台灣選出的政府,隨即遭中方貼上「兩面台商」標籤,不僅被漳州台商協會除名,被迫在台灣報紙刊登廣告宣示反台獨,最終更不得不交出公司代表人身分,以求保全企業。
事實上,海基會曾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前舉辦一場顧問會議,針對中共二十大前可能的政經動態進行分析。會中有顧問便提醒,習近平一聲令下,近來中共的社會發展路線轉向「追求共同富裕」,這意味早年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給予台商的超國民待遇時代已告結束,台商必須對此提早因應。
會議也提到,近來習近平的談話透露出他企圖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整肅動作的迫切感,可能導致相當大的社會成本;例如為政治目的而禁止長期以來賦予特定對象的特權,或打壓不利中央控制的私有企業或網路產業等,將帶來重大影響。
知情人士指出,在此基礎上,六中全會後地方政府取消過去給予台商的優惠措施,並突然針對勞資關係或環保等面向加大執法強度,主要是配合中央路線。而由於中國將在二十大之前陸續展開高層人事調整,自十九大以來不曾大幅變動的涉外及涉台人事,逐漸進入調整前的觀察期,我方也不能排除中方官員為爭取上位,以強硬發言和作為向中央「表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