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扁政府獨鍾台灣鯛而馬政府則力捧石斑魚,結果造成人力、經費運用嚴重失衡,如今都身陷產銷失衡價格暴跌的慘況,風光不再。有了前車之鑑,蔡政府應該以全方位觀點來看待台灣養殖漁業發展。(翻攝自農委會網站)
媒體報導國內台灣鯛(改良型吳郭魚)再度傳出價格低於成本的困局。這些年由於外銷市場不順遂,加以內需市場難以擴增,且非政府重點輔導產業,使得台灣鯛產銷經常發生失衡導致業者虧損連連,漁民叫苦連天。而政府部門每每等問題出現才舉辦促銷活動或給予補貼來平息民怨,並未針對問題做根本性的解決,才會讓問題一再發生。
綜觀這些年國內養殖台灣鯛多次發生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在於(1)外銷美國市場的台灣鯛被驗出含有沙門氏菌、不當藥物殘留等導致出口受阻;(2)新市場開發無力,如非洲、墨西哥、伊朗等地區行銷遠不及中國大陸(非洲已成為中國大陸羅非魚第二大出口市場);(3)受到景氣影響美國消費市場買氣不佳,2015年美國進口吳郭魚數量22.4萬公噸,較2014年減少3%,2015年美國進口冷凍全魚平均售價每公斤2.11美元,較2014年的每公斤2.49美元低;(4)出現新的競爭者,東南亞養殖巴沙魚無論在養殖難度、生產成本以及國際市場價格等均優於吳郭魚,在歐美市場已經逐漸取代吳郭魚的地位,更被專家視為最有可能取代吳郭魚全球霸主地位;(5)內需市場難以擴增,部分魚體含臭土味消費者接受度低;外傳台灣鯛問題與兩岸關係冰凍以及美國要求台灣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有關,顯係過度解讀。
國外養殖技術不斷精進,國內台灣鯛養殖產業想要維持穩定發展應朝向:
加強優良吳郭魚品系育種與推廣:國外不斷育成優質吳郭魚品系,為提高國內台灣鯛養殖競爭力,水產試驗所經多年研究育成的新品系吳郭魚雜交種,宣稱成長快三成,並具100%全雄性的優點,應該盡速提供給國內養殖戶使用,來提升我國台灣鯛的國際競爭力。
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去蕪存青:面對國內外市場不易開拓的情況下,政府應訂定休養及退場機制,鼓勵養殖環境與養殖條件不佳的業者休養或轉業,避免生產過剩,以及因品質不佳而影響到消費者的接受度。
應落實養殖魚類申報及預警機制:從國內台灣鯛、虱目魚、石斑魚等產銷失衡導致價格暴跌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漁業署並未能有效掌握養殖動態,事前作出預警及因應措施,才會讓問題重複發生,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討修正讓這些機制能真正發揮功效。
應積極媒合廠商與業者實施契作:一來可以穩定養殖業者收入;二來可以確保養殖物規格、品質與食安,有利於產品的行銷。
應加強食安把關:為避免因衛生安全問題讓台灣鯛出口再度受阻,養殖業者應該制定自律公約,養殖過程包括飼料添加以及用藥均應嚴格遵守水產用藥使用規範;廠商、加工廠、貿易商在採購台灣鯛時,亦應要求出具衛生安全檢驗合格證明並改善魚體含臭土味,進而積極取得國際認證(如ASC、GAA、GlobalGAP、BAP等),確保台灣鯛的競爭優勢。
進行全魚開發利用:鑑於目前外銷美國台灣鯛以條凍(整尾)為主利潤相當微薄,為提升附加價值,產官學應該共同針對台灣鯛進行全方位開發,利用例如魚鱗可以提取膠原蛋白;魚頭軟骨可提取硫酸軟骨素;魚腸魚胃魚乾肝臟等內臟可提取各類蛋白酶;還有魚骨、魚骨酥、冰淇淋等休閒食品,提高整尾魚的利用價值。
應該委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將協助台灣鯛開拓新興外銷市場列為重點工作項目之一,透過該公司卓越國際行銷能力,讓台灣鯛能如奇異果般行銷全球。
養殖漁業已經成為未來水產供應的主要來源,台灣擁有極佳的發展潛力。只是過去扁政府獨鍾台灣鯛而馬政府則力捧石斑魚,結果造成人力、經費運用嚴重失衡,如今都身陷產銷失衡價格暴跌的慘況,風光不再。有了前車之鑑,蔡政府應該以全方位觀點來看待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別又力推某某魚種,讓牠步上台灣鯛、石斑魚、虱目魚後塵,進而斷送台灣養殖漁業生機!
※作者為農漁業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